簡介
陳景肅(北宋末至南宋初),字和仲,福建云霄陳岱人,唐開漳將軍陳元光第十九代裔孫。少時師事漳浦高登,曾與秦梓出使燕趙,欲表為祈請使沒有接受,而回云霄仙人峰下講學。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登進士,歷仙游縣令、湖南提舉、南恩知州。后詔入朝知制誥,因厭惡秦檜在朝沒有接受,轉(zhuǎn)任臺州、湖州知州。由于經(jīng)常作詩寫文章譏刺秦檜,被秦檜黨羽記恨,遂請求辭職回鄉(xiāng),與門人楊士訓、吳大成等講學于仙人峰石屏書院和漸山石榴洞(今屬詔安)。檜死,詔復知制誥,至80余歲辭官歸。時南恩州叛服不常,朝議宣慰非景肅不可,又奉旨往南恩州,使嶺南得以安定。卒贈光祿大夫、資政殿大學士,謚廉獻。著有《拮翠集》若干卷,已散佚。子肇,紹熙參知政事;孫格,從帝昺死于崖山;女孫碧娘,嫁都統(tǒng)張達為妻,送夫勤王赴崖山,達戰(zhàn)死,碧娘絕食而亡,人稱“一門忠烈”!∈習簽榫懊C與6位門人講學處,后世稱七賢堂,有對聯(lián)“吾道南來先朱文公漳南講學,兩宮北去痛岳武穆塞北班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人物生平
紹興初年,陳景肅因?qū)W行優(yōu)異,被地方官員推薦入朝,曾奉命跟隨秦梓出使燕、趙。秦梓回朝后,上表建議任命陳景肅為祈請使,朝廷沒有接受,于是陳景肅便回鄉(xiāng)在仙人峰下設帳授徒。儒生吳大成、薛京、楊耿、鄭柔等人,相率前往拜陳景肅為師。紹興二十年 1150年 遷建漸山石屏書院,并在講堂周圍廣植石榴,筑成所謂石榴洞。這一年的端陽節(jié)后,他們舉行了一次石榴洞聯(lián)吟盛會。在聯(lián)吟會上,七賢盡情贊頌石榴的高貴品質(zhì)和艷麗的姿態(tài),警告“皓日宣威莫我欺”,還表示了“俟時紅爛兮照乾坤”的抱負。這些歌詞,由陳景肅綜合整理成《石榴洞賦》,現(xiàn)仍存于七賢庵左廊墻上! 〗B興二十一年 1151年 ,陳景肅考中進士,出任官職。鄭柔、薛京、楊耿、吳大成等人也分別入京都太學肄業(yè)。當時,奸相秦檜弄權(quán),朝綱混亂,陳景肅因題詠諷刺檜黨被罷還鄉(xiāng),其間,吳大成也因廷對“言侵時相”,被秦檜視為陳景肅黨羽而許其回籍,于是他們再度聚首于石榴洞,繼續(xù)讀書講學。紹興二十五年 1155年 冬,大奸臣秦檜病死,第二年,朝廷開始恢復被秦檜罷黜官員的職務。陳景肅被起用回朝,并擔任知制誥職務。吳大成、鄭柔也回太學肄業(yè)。但此后的政局仍反復不安定,秦檜余黨繼續(xù)控制朝廷,是非顛倒,朝政混亂,所以七賢們?nèi)杂粲舨坏弥。但他們并沒有屈服,寧可不仕回鄉(xiāng),也要堅持民族氣節(jié),與權(quán)奸斗爭到底。成就及榮譽
在石榴洞數(shù)十年間,陳景肅和他的朋友、學生講學之余,聚樂賦詩,蒔花植樹。當時許多文化名人如陳俊卿 曾任丞相 、梁克家 曾任丞相 、朱熹(時任漳州知事)、陳淳(理學家)等多次在這里相聚,研討理學,辨訂經(jīng)籍,注疏詩禮,登臨觴詠,賦詩唱和。這里實際上成為當時漳南一帶的文化淵源。至今還留下《石榴洞賦》和《洞仙梅花聯(lián)句》等篇什 載《詔安縣志·藝文》 ! £惥懊C諸人死后,四都人民在石榴洞講堂遺址,奉祀他們的神牌。到明朝嘉靖二十二年 1543年 ,福建提督夏月川應鄉(xiāng)人楊江永 歷官云南石屏州知州 等人請求,將陳景肅、翁待舉等七人作為鄉(xiāng)賢仍奉祀于石榴洞講堂舊址。后人稱其為“漸山七賢”,奉祀處稱為七賢庵。清代嘉慶癸酉年(1873年)曾重修,近年來再度修葺。
名人推薦
-
方仲芝,清代人,安徽歙縣人,雕刻家。工作中任勞任怨,認真負責,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是一名優(yōu)秀的雕刻家,深得同事和群眾...
-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年8月1日—1891年9月28日),美國小說家、散文家和詩人。由于家境不好,做過農(nóng)夫、職員、教師、水手...
-
[清]女。字文佩,清代東北,滿洲人,為川督鳳弗堂妻。善于工畫花卉,筆力秀潤。嗣茆堂卒,奉命建洞,工竣,文佩投于嗣后荷池!兑嬷輹嬩浝m(xù)編》...
-
鄧德勇:原名鄧志勇。男,相聲演員。北京曲藝家協(xié)會會員、曾號稱張善增先生再傳弟子,曾在北京電臺擔任特約主持人,播小說《京城后性》《大碗茶...
-
陳潢(1637—1688),字天一,一作天裔,號省齋,秀水(今嘉興)人,一說浙江錢塘縣(今杭州市)人,清朝治河名臣。著有《河防述言》、《河防摘要》。
-
美國知名作家。出生于1930年8月19日,他大學畢業(yè)后,在紐約市幾所中學教英語,教書生涯達30年之久。他是愛爾蘭裔美籍作家,成名作是1996年出版的小...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