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鄧輔綸(1829年1月6日-1893)字彌之,湖南武岡州南鄉(xiāng)大甸灣(今大甸鄉(xiāng)大甸村)人 ,生于清宣宗道光八年十二月二日(1829年1月6日),卒于德宗光緒十九年,年六十六歲。幼貧困,讀于邨塾,好為韻語。3歲入州學,15歲補廩生,后就讀長沙城南書院,與王闿運同學城南書院,嘗于歲暮同走衡陽風雪中,宿廢寺或逆旅,酌酒談詩以為樂。并與王闿運、鄧繹、李篁仙、龍汝霖結(jié)“蘭陵詞社”,時人譽為“湘中五子”。左宗棠獨嘆鄧為異材。咸豐元年(1851)副貢生,官浙江候補道。
性慷慨好急人急,曾得逋銀五十。遇同學晏生喪母,盡以贈之。中二十系代曾某收者。歸,質(zhì)衣以償。人稱其義。再出將兵,不獲一展,遂閉戶不出,著述以終。輔綸詩學選體,文追漢晉,著有《白香亭詩文集》,傳于世。
代表詩作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吾鄉(xiāng)有桃源,絕境思一踐。辟谷非有術(shù),躬耕正未晚。
聞雞起飯牛,辨色淡以緬。晨氣清我心,但覺物情善。
空翠出寒云,秀色令人遠。曳杖度前溪,律飼遂還返。
此靜亦偶然,自曬為人淺。古人耕且讀,所患豈在貧?
過逸恐不堪,四體宜長勤。努力服田躊,挈壹勞吾人。
連軒影一碧,風露吹衣新。今年幸有秋,得飽且共欣。
盤藤塞古徑,頹梁欹微津。農(nóng)隙各歸休,棺謳起東鄰。
道遙懷葛天,粒我思先民。
《君山斷松歌》
神龍無首亦無尾,眼中突兀乃如此;無數(shù)凡才蔽日生,此松甘作 負霜死;
一夜淪波回洞庭,鱗甲皆作風霆嗚;拔地欲與較蟠爭,失水忽啄泥沙橫;
錯立東軒豈天意,尺尋尚具干霄氣;不辭剪伐皮骨干,但惜虛摧棟梁器;
文章勝有豹皮存,膩理宛轉(zhuǎn)云雷文;誰言半萎溝中斷,猶許浮槎問九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