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堯棟著述之富
李中丞堯棟,嘉、道間賢大吏也。官川、滇最久,屢樹邊績。其為人實恂恂儒者,任館職時,讎校精核,為高宗所知。一日,代人撰《日下舊聞考》表文,高宗亟稱善。嘗為《云南山川地理圖》二卷,《夷人圖》二卷,圖后各系以說。又嘗創(chuàng)修《四川通志》,詳實不蕪。又嘗購書以惠湖南岳麓書院之弟子。又于江寧建長干橋,繕莫愁湖而志以詩。又筑補梅亭于湖南節(jié)署,以志嗣美梁文定之名跡;罗H云馳,風(fēng)流四映,儒臣應(yīng)如是矣。
李堯棟的兩副名聯(lián)
其一: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樂府唱南朝。此為題江蘇 南京莫愁湖水閣聯(lián)。李堯棟曾做過江蘇知府、徐州知府、江寧布政使等,此聯(lián)當(dāng)在其為官江蘇期間所作。西子,指西子湖,即杭州西湖。千秋樂府指《樂府詩集》中的《莫愁樂》詩,詩中說在石城西有一個女子名叫莫愁,善歌謠。石城原在今湖北省鐘祥縣,故詩中有“聞歡在揚州,相送楚山頭”句。后來有人誤“石城”為金陵石頭城,以為莫愁女即在此,莫愁湖亦因此得名。此聯(lián)上比寫莫愁湖之美,有如西湖;下比暗寫出莫愁兩字之由來,用語不多,自然超妙。
其二:三館六曹,十七科競稱前輩;一官萬里,二千石遂老斯人。這是李堯棟的六十自壽聯(lián)。李堯棟的“官運”頗為特別,廿多歲中進士,但到了六十歲時,還只是成都知府。“二千石”是漢代對郡守的通稱。漢代的郡守相當(dāng)于清代的知府。李堯棟大概覺得這個官對他而言是過于委屈了,故藉自壽聯(lián)來發(fā)牢騷。上聯(lián)炫耀資格;下聯(lián)自覺不值(萬里為官,只終老于二千石)。不過,他過了六十歲后,“晚運”卻是極佳,官至湖南巡撫!叭^”,學(xué)子之館。唐以弘文館、崇文館、國子館為“三館”!傲堋币嗍翘拼ㄏ碌墓僦,即:功曹、倉曹、戶曹、兵曹、法曹、士曹,為各州佐治之官,此處借來自道履歷。乾隆一朝,合“正科”、“恩科”共二十七科,李堯棟是第十一科中的進士。此聯(lián)以“前輩”入聯(lián),流露出其雖官至知府猶嫌小的心態(tài)。
莫愁湖
南京莫愁湖內(nèi)的著名建筑, 除勝棋樓之外, 有郁金堂。郁金堂、湖心亭、賞荷亭系由清朝江寧知府李堯棟在乾隆五十八年 (公元1793年) 營建。李堯棟有詩曰:“樂府誰家唱阿侯,洛陽風(fēng)景遜升州。生憎湖水千年碧, 只洗繁華不洗愁!
《上虞鄉(xiāng)賢文化》第五輯
李堯棟,上虞人。歷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云南巡撫、福建巡撫和云南總督,歷仕30年,自律甚嚴。為拒賄在衙門口自題一塊匾額:“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得益一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