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姓簡介
出自子姓,其始祖為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 郝姓始祖 帝乙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 被賜姓子。商族后來不斷的壯大,終于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lǐng)導(dǎo)下,推翻了夏桀的統(tǒng)治,建立商朝。據(jù)《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 27代天子帝乙即位時(shí),將他的兒子子期封于太原郝鄉(xiāng)(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孫也以地為氏,稱郝氏。郝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7位。郝姓是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diǎn)三。
姓氏起源
郝姓的起源是出自商末的地名。傳說遠(yuǎn)古時(shí)代的太昊,相傳即伏羲氏(又傳說他是古代東夷族的首領(lǐng))。太昊的佐臣郝骨氏,輔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郝骨氏的裔孫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郝鄉(xiāng)。于是期的后代就以封地名為氏,就是郝氏。此即《新唐書·宰相世系》所記載:“郝氏出自郝。ü牵┦,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xiāng),因以為氏!
除此之外,郝姓中還有一些少數(shù)民族血統(tǒng)。據(jù)《姓氏考略》記載“烏桓有郝氏,又唐時(shí)土蠻有郝、楊、劉三姓。望出太原、京兆”。烏桓也作烏丸,古族名,東胡族的一支,秦末東胡遭匈奴擊破后,部分遷烏桓山,因以為名。烏桓族以游牧射獵為生,漢武帝以后歸附漢,活動(dòng)在我國北方。烏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為姓的人。唐代南方蠻族中也有以郝、劉、楊為姓氏的。可見,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為姓氏的郝氏外,古代北方及西南的少數(shù)民族中也有郝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