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安丙(?—1221),字子文,生年不詳, 廣安軍 甘溪場(今華鎣市永興鎮(zhèn))人,苗族后裔,南宋淳熙進士。曾任 大竹縣主簿,又任新繁、小溪(今遂寧)縣令及 大安軍知州等職。
宋開禧三年(1207)正月,擔任四川宣撫副史的 吳曦公然要 興州(今陜西略陽)稱“ 蜀王”,建行宮,置百官,向金稱臣,引金入侵。在這危急關(guān)頭,安丙表面接受吳的“ 中大夫、 丞相長史”的封贈,暗中聯(lián)絡(luò) 興州典倉官楊臣源、中軍正將 李好義等中下級官吏數(shù)十人,計議誅殺 吳曦之策,由安丙假裝懷揣“圣旨”,闖入偽宮宣旨,趁吳曦跪下接旨時,將其殺死。安丙為國除害,被封為 端明殿學士、 中大夫、知 興州安撫史兼四川宣撫副使。金人恨安丙入骨,貼出告示:“得丙首者,與絹銀二萬匹兩,即授四川宣撫史”。安丙返蜀主持軍務(wù),軍威大振,月余就收復(fù)了 吳曦獻出的4個州。其后,宋反向金求和,安丙十分憤慨,曾作詩譏諷:“自古和戎掌權(quán)柄,未聞磕頭可安邊”。朝庭以安丙妄言輕舉,貶為“益修守備”。
嘉定三年(1210),安丙任湖南路安撫,倡導興學、種植、養(yǎng)豬、改榷等事,均有建樹。4年后還鄉(xiāng),定居永興故宅,著有《晶然集》。
嘉定十三年(1220),安丙再次任四川 宣撫使,發(fā)展農(nóng)業(yè),賑濟饑民,整飭軍隊,并斬了王大才等叛賊,政績昭昭。次年西夏與四川的 宋軍聯(lián)合攻打金兵,不勝。嘉定十四年,安丙親自帶兵與金軍任戰(zhàn),死于軍中,后被朝庭追封為“魯國公”,在 沔州建祠,以彰其功德。
宋史傳記
淳熙間進士
安丙,字子文,廣安人。淳熙間進士,調(diào)大足縣主簿。秩滿詣闕,陳蜀利病十五事,言皆剴切。丁外艱,服除,辟利西安撫司 干辦公事,調(diào)曲水丞。 吳挺為帥,知其才,邀致之。改秩,知新繁縣。丁內(nèi)艱,服除,知 小溪縣。通判 隆慶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張鼎,發(fā)常平粟振之。尋又鑿石徙溪,自是無水患。知 大安軍,歲旱,民艱食,丙以家財即下流糴米數(shù)萬石以振。事聞,詔加一秩。
權(quán)行都省事
開禧二年,邊事方興, 程松為四川 宣撫使, 吳曦副之,丙陳十可憂于松。繼而松開府 漢中,道三泉,夜延丙議。丙又為松言曦必誤國,松不省。蓋丙嘗為其父客,素知曦。既而曦奏丙為隨軍轉(zhuǎn)運司,居河池。時梁、洋義士方襲取和尚原,旋為金人所奪,守將棄甲而走。十一月戊子,金人攻湫池堡,破天水,繇西和入成州,師潰,曦置不問。金人肆掠關(guān)外四州,如踐虛邑,軍民莫知死所。曦已潛遣其客姚淮源交金人,至是曦還 興州,留丙魚關(guān),已而檄還 武興。十二月丙寅,金人持其詔及金印至罝口,曦密受之,宣言使者欲得四州以和,馳書諷松去。癸酉,曦受金詔稱蜀王,榜諭四川。三年正月甲午,曦僭號建官,稱臣于金,以其月為元年,改 興州為興德府,以丙為中大夫、 丞相長史、權(quán)行都省事。
先是,從事郎錢鞏之從曦在 河池,嘗夢曦禱神祠,以銀杯為珓擲之,神起立謂曦曰:“公何疑?公何疑?后政事已分付安子文矣!标匚词,神又曰:“安子文有才,足能辦此!膘栔X,心異其事,具以語曦。事既熾,丙不得脫,度徒死無益,陽與而陰圖之。遂與 楊巨源、 李好義等謀誅曦,語見《巨源》、《好義傳》。徐景望在 利州,逐土人,擅財賦。丙遣弟煥往約諸將,相與拊定,及景望伏誅,軍民無敢嘩者。于是傳檄諸道,按堵如故。曦僭位凡四十一日。三月戊寅, 陳曦所以反及矯制平賊便宜賞功狀,自劾待罪,函曦首級、違制法物與曦所受金人詔印及所匿庚牌附驛。
非附逆者,必能討賊
朝廷初聞變,莫知所為。 韓侂胄與曦書,亦謂“嗣頒茅土之封”,亟召知 鎮(zhèn)江府 宇文紹節(jié)問之,紹節(jié)曰:“安丙非附逆者,必能討賊!庇谑敲芙挡瘯唬骸鞍脖赝撇啪,有志事功,今聞曦謀不軌,爾為所脅,諒以兇焰方張,恐重為蜀禍,故權(quán)且從之爾,豈一日忘君父者?如能圖曦報國,以明本心,即當不次推賞,雖二府之崇亦無所吝,更宜審度機便,務(wù)在成事,以副委屬之意。”帛書未至,露布已聞,上下動色交慶。辛丑,加丙 端明殿學士、中大夫、知 興州、 安撫使兼四川宣撫副使,詔獎諭,恩數(shù)視執(zhí)政,如帛書旨也。
時都統(tǒng)孫忠銳由 鳳州進攻 大散關(guān)不克,統(tǒng)領(lǐng)強德等出奇道由 松林堡破金砦,四月癸丑,克之。忠銳貪功吝財,賞罰迷繆,大失軍心,且速還鳳州,以關(guān)鑰付庸將陳顯。癸酉, 大散關(guān)復(fù)陷。巨源自請收復(fù),丙遣朱邦寧佐之。丙深惡忠銳,檄赴司議事,欲廢之。巨源至鳳,斬忠銳及其子揆,丙遂以忠銳附偽進表之罪聞于朝。先是,以誅曦功,巨源補 朝奉郎,與 通判差遣。巨源遣其親校傳檜訴功于朝,語見《巨源傳》。于是丙拜疏丐閑。至是,金人揭示境上,得丙首者與銀絹二萬匹兩,即授四川 宣撫。
時方議和,丙獨戒飭將士,恫疑虛喝,以攻為守,威聲甚著。詔以蜀平,遣 吳獵撫諭四川。時沿邊關(guān)隘悉為金毀,丙遺時相書,謂:“西和一面,已修 仇池,聚糧積芻,使軍民可守。若敵至,則堅壁不戰(zhàn),彼欲攻則不可,欲越則不敢。若西和可守,成州之境自不敢犯。成州黑谷、南谷亦皆頓重兵。 天水雖不可守,距天水十里所,見創(chuàng)白環(huán)堡,與西和相為掎角,又增堡 雞頭山,咸以民卒守之,及修黃牛堡,筑興 趙原,屯千余人。鳳州秋防原尤為險絕,紹興初,州治于此,宣撫 吳玠嘗作家計砦,前即 馬嶺堡,正扼鳳州之后。凡此數(shù)堡既堅,金人決不敢近。而河池、殺金平、魚關(guān)皆大軍屯聚,其他徑路,雖關(guān)之里如大安,亦陰招民卒,授以器械,為掩擊之備矣。”又云:“見于關(guān)表廣結(jié)義士,月給以糧,俾各保田廬墳?zāi),逮事定,則系之尺籍而勸之耕,庶可經(jīng)久。以丙所見,直為守計,則精選五萬人亦為有余!
好義守西和,謂四州兵后,民不聊生,請蠲租以惠創(chuàng)痍。丙請于朝。又以沔州 都統(tǒng)司所統(tǒng)十軍權(quán)太重,故自 吳璘至挺、曦皆有尾大不掉之憂,乃請分置副 都統(tǒng)制,各不相隸,以前右中左后五軍隸都統(tǒng)司,踏白、摧鋒、選鋒、策鋒、游奕五軍隸副司。詔皆從之。
時 方信孺使還,金人和意未決,且欲得首議興師之人,侂胄大怒。上手書賜丙,謂:“金人必再至,當激勵將士,戮力赴功!眮腚屑日D,賜丙金器百二十兩、細幣二十匹,進資政殿學士。和議成,還大散、隔牙關(guān)。丙分遣僚吏,經(jīng)量洋、沔、 興元、大安民田,別定租稅。
右丞相 史彌遠起復(fù),丙移書曰:“昔仁宗起復(fù)富鄭公、文潞公,孝宗起復(fù)蔣丞相,皆力辭,名教所系,人言可畏,望閣下速辭成命,以息議者之口!闭撜唔t之。升大學士、四川制置大使兼知 興元府。諜知金人遷汴, 關(guān)輔豪杰款塞愿降者眾。丙以為此正 冉閔告晉之時,乃與宰臣書,謂當興問罪之師。朝論憂丙輕舉,乃詔丙益修守備。
授崇信軍節(jié)度使等
七年春,丙使所愛吏安蕃、何九齡合官軍夜襲秦州,敗歸。王大才執(zhí)九齡等七人斬之,而訟丙于朝。三月,詔丙同知樞密院事兼 太子賓客,賜手書召之。行次廣德軍,進 觀文殿學士、知潭州、湖南 安撫使。至官,留意學校,請于 太常創(chuàng)大成樂。而政尚嚴酷,轉(zhuǎn)運判官章徠劾丙,不報。御史李安行并徠劾之,徠罷,丙授崇信軍節(jié)度使、 開府儀同三司、 萬壽觀使。譴閣門舍人聞人玙錫命,賜旌節(jié)、金印、衣帶、 鞍馬。三辭,還蜀。
董居誼帥蜀,大失士心。金人乘之,破赤丹、黃牛堡,入武休關(guān),直搗梁、洋,至 大安,宋師所至輒潰,散入 巴山。十二年,聶子述代之。時丙之子癸仲知果州,子述即檄兼參議官。四月,紅巾賊 張福、莫簡叛,入利州,子述遁去。總領(lǐng)財賦楊九鼎與賊遇,走匿民舍,賊追九鼎殺之。子述退保劍門,檄癸仲兼節(jié)制軍馬,任討賊之責。癸仲召戎帥 張威等軍來會,賊自閬趨遂寧,所過無不殘滅。丙欲自持十萬緡偕子述往益昌募士,子述曰:“大臣非得上旨,未可輕出。”丙遂如果州。
時四川大震,甚于曦之變。 張方首奏,勛望如丙,今猶可用。 魏了翁移書宰執(zhí),謂安丙不起,則賊未即平,蜀未可定,雖賊亦曰:“須安相公作宣撫,事乃定耳! 李壁、李?時并鎮(zhèn)潼、遂,亦皆以國事勉丙。五月乙未,丙至果州,是日賊焚蓬溪縣。
己酉,詔起丙為四川 宣撫使,予便宜,尋降制授保寧軍節(jié)度使兼知 興元府、利東 安撫使。丙奏:“臣不辭老以報國,但事不任怨,難以圖成,將恐騰謗交攻,使臣獨抱赤心,無從上白。昔秦使 甘茂攻宜陽,至質(zhì)之以u2018息壤在彼u2019,魏使 樂羊攻中山,至示之以謗書一篋。君臣之間,似不必爾。然自古及今,謗以疑間而成,禍以忌嫉而得;況臣已傷弓于既往,豈容不懲沸于方來!痹t曰:“昔 唐太宗以西寇未平,詔起 李靖,靖慷慨請行,不以老疾為解。代宗有朔方之難,圖任 郭子儀,聞命引道,亦不以讒惎自疑。皆能乘時立功,焜燿竹帛,朕甚慕之。今蜀道俶擾,未寬顧憂,朕起卿燕閑,付以方面,而卿忠于報國,誼不辭難,朕之用人庶幾于唐宗,卿之事朕無愧于李、郭矣。勉圖雋功,以濟國事!”尋命丁?育改知 興元府。
甲申,發(fā)果州。丙戌,至 遂寧,賊猶負固于普州之茗山。丙下令諸軍合圍,絕其樵汲之路以困之。未幾,張威、 李貴俘獲 張福等十七人以獻,丙命臠王大才以祭九鼎。七月庚子,盡俘余黨千余人,皆斬之。庚戌班師,乃移治利州,賜保寧軍節(jié)度使印。癸仲亦加三秩,進直華文閣,起復(fù),主管宣撫司機宜文字。明年,進 少保,賜衣帶鞍馬。
丙以關(guān)表營田多遺利,命官括之。有文垓者方持母喪,以便宜起復(fù),干辦魚關(guān) 糧料院,俾之措置,且以宣撫副使印假之。而馮安世者,又即利州置根括局。于是了翁遺丙書,謂:“幕府舉辟,當用經(jīng)術(shù)信厚之士,不可用冒喪之人。且公八年鎮(zhèn)蜀,有恩則有怨,豈可人人而校,事事而理,自處甚狹,恐貽子孫賓客無窮之累。雖今日理財難拘故常,然告絕產(chǎn)、首白契、訐隱田、伺富民過失、糾鹽酒戶虧額,報怨挾憤、招權(quán)納賄者,必且紛然,而公任其怨!北麖(fù)書曰:“關(guān)外糴買當用四百萬緡,而總所見緡止二十五萬,多方措置,非得已而不已。儻皆清流,何由辦事?蜀士中如令弟嘉父、李成之輩,清則清、高則高矣,其肯辦 錢谷俗務(wù)乎。劉德修嘗雅責楊嗣勛不能舉義誅叛,嗣勛云:u2018德修特未當局耳。u2019丙于華父亦云!逼浜,安世不法滋甚,近臣有以書抵丙,而安世之徒亦發(fā)其事,丙械送大安窮治之。
先是,夏人來乞師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將士趨秦、鞏、鳳翔,委丁焴節(jié)制,師次于鞏。夏人以 樞密使子寧眾二十余萬,約以夏兵野戰(zhàn),宋師攻城。既而攻鞏不克,乃已。
丙卒,訃聞,以少傅致仕,輟視朝二日,贈少師,賻銀絹千計,賜沔州祠額為英惠廟。理宗親札賜謚忠定。丙所著有《皛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