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成遵(1308—1359年),字誼叔,元代穰縣(今河南省鄧州市)人,元統(tǒng)進士,授將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奉敕撰定《泰宗、明宗、文宗三朝實錄》,為后來編撰《元史》奠定了基礎(chǔ)。后官拜監(jiān)察御史,是歲言事并舉劾凡70余事,皆揭發(fā)時弊,執(zhí)政者惡之。出為陜西行省員外郎,順帝時(公元1356年)升為中書參知政事,后又升中書左丞,再升丞相。為官清正,所至有聲績。后因用事者唆使人誣告成遵受贓,竟遭杖死,朝中內(nèi)外為其鳴冤。元史記載
成遵,字誼叔,南陽穰縣人也。幼敏悟,讀書日記數(shù)千百言。年十五,喪父。家貧,勤苦不廢學問。二十能文章。時郡中先輩無治進士業(yè)者,遵欲為,以不合程式為患。一日,憤然曰:“《四書》、《五經(jīng)》,吾師也。文無逾于《史》、《漢》、韓、柳。區(qū)區(qū)科舉之作,何難哉!睍䲢罨莩醯堑,來尹穰,遵乃書所 作數(shù)十篇見之;輷峋泶笙,語之曰:“以此取科第,如拾芥耳。”至順辛未,至京師,受《春秋》業(yè)于夏鎮(zhèn),遂入成均為國子生。時陳旅為助教,喜其文,數(shù)以語于奎章閣侍書學士虞集,集亟欲見之,旅令以己馬俾遵馳詣集。集方有目疾,見遵來,迫而視之,曰;“適觀生文,今見生貌,公輔器也。吾老矣,恐不及見,生當自愛重也。”元統(tǒng)改元,中進士第,授將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明年,預修泰定、明宗、文宗三朝實錄。后至元四年,升應奉翰林文字。五年,辟御史臺掾。 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明年,轉(zhuǎn)中書檢校,尋拜監(jiān)察御史。扈從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節(jié)嗜欲,以保養(yǎng)圣躬,圣躬安則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稱善。又言臺察四事:一曰差遣臺臣,越職問事;二曰左遷御史,杜塞言路;三曰御史不思盡言,循敘求進;四曰體覆廉訪聲跡不實,賢否混淆。帝皆喜 納之,諭臺臣曰:“遵所言甚善,皆世祖風紀舊規(guī)也。”特賜上尊旌其忠。遵又言江浙火災當賑恤,及劾火魯忽赤不法十事,皆從之。復上封事,言時務四事:一曰法祖宗,二曰節(jié)財用,三曰抑奔競,四曰明激勸。奏入,帝稱善久之,命中書速議以行。是歲,言事并舉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訐時弊,執(zhí)政者惡之。三年, 自刑部員外郎出為陜西行省員外郎,以母病辭歸。五年,丁母憂。八年,擢僉淮東肅政廉訪司事,改禮部郎中,奉使山東、淮北察守令賢否,得循良者九人,貪懦者二十一人,奏之。九人者,賜上尊幣帛,仍加顯擢;其二十一人悉黜之。九年,改刑部郎中,尋遷御史臺都事。時臺臣有嫉贓吏多以父母之憂免者,建論今 后官吏,凡被案劾贓私,雖父母死,不許歸葬,須竟其獄,庶惡人不獲幸免。遵曰:“惡人固可怒,然與人倫孰重?且國家以孝治天下,寧失罪人千百,不可使天下有無親之吏!庇反蠓蚴瞧溲。升戶部侍郎。 十年,遷中書右司郎中。時刑部獄按久而不決者積數(shù)百,遵與其僚分閱之,共議其輕重,各當其罪,未幾,無遺事。時有令輸粟補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雜流者,為怨家所告,有司議輸粟例,無有過不與之文,遵曰:“賣官鬻爵,已非盛典,況又賣官與奸淫之人,其將何以為治。必奪其敕,還其粟,著為令, 乃可!笔〕紡闹3げ可袝。先是,河決白茅,鄆城、濟寧皆為巨浸。或言當筑堤以遏水勢,或言必疏南河故道以殺水勢,而漕運使賈魯言:“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復故道。役不大興,害不能已!蓖⒆h莫能決。乃命遵偕大司農(nóng)禿魯行視河,議其疏塞之方以聞。十一年春,自濟寧、曹、濮、汴梁、大名,行數(shù)千 里,掘井以量地形之高下,測岸以究水勢之淺深,遍閱史籍,博采輿論,以謂河之故道,不可得復,其議有八。而丞相脫脫已先入賈魯之言,及遵與禿魯至,力陳不可,且曰:“濟寧、曹、鄆,連歲饑饉,民不聊生,若聚二十萬人于此地,恐后日之憂又有重于河患者!泵撁撆唬骸叭曛^民將反耶!”自辰至酉,辨論 終不能入。明日,執(zhí)政者謂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有人任其責矣,公其毋多言,幸為兩可之議!弊裨唬骸巴罂蓴,議不可易也!庇墒撬斐鰹榇蠖己娱g等處都轉(zhuǎn)運鹽使。初,汝、汴二郡多富商,運司賴之,是時,汝寧盜起,侵汴境,朝廷調(diào)兵往討,括船運糧,以故舟楫不通,商販遂絕。遵隨事處宜,國 課皆集! ∈哪,調(diào)武昌路總管。武昌自十二年為沔寇所殘毀,民死于兵疫者十六七,而大江上下,皆劇盜阻絕,米直翔踴,民心遑遑。遵言于省臣,假軍儲鈔萬錠,募勇敢之士,具戈船,截兵境,且戰(zhàn)且行,糴粟于太平、中興,民賴以全活者眾。會省臣出師,遵攝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遠斥候,塞城門,籍民為兵,得五千余人,設(shè)萬夫長四,配守四門,所以為防御之備甚至,號令嚴肅,賞罰明當。賊船往來江中,終不敢近岸,城賴以安。十五年,擢江南行臺治書侍御史,召拜參議中書省事。時河南之賊,數(shù)渡河而北,焚掠郡縣,上下視若常事。遵率左右司僚佐,持其牘詣丞相言曰:“今天下州縣,喪亂過半,河北之民稍安 者,以天塹黃河為之障,賊兵雖至,不能飛渡,所以剝膚椎髓以供軍儲而無深怨者,視河南之民,猶得保其室家故也。今賊北渡河而官軍不御,是大河之險已不能守,河北之民復何所恃乎?河北民心一搖,國勢將如之何!”語未畢,哽咽不能言,宰相已下皆為之揮涕,乃以入奏。帝詔即遣使罪守河將帥,而守御自是亦 頗嚴。 先是,湖廣倪賊,質(zhì)威順王之子,而遣人請降,求為湖廣行省平章,朝臣欲許者半,遵曰:“平章之職,亞宰相也。承平之時,雖德望漢人,抑而不與,今叛逆之賊,挾勢要求,輕以與之,如綱紀何!”或曰:“王子,世皇嫡孫也,不許,是棄之與賊,非親親之道也!弊裨唬骸绊椨饒(zhí)太公,欲烹之以挾高祖,高祖乃以分羹答之,奈何今以王子之故,廢天下大計乎!”眾皆韙其論。除治書侍御史,俄復入中書為參知政事。離省僅六日,丞相每決大議,則曰“姑少緩之”,眾莫曉其意,及遵拜執(zhí)政,喜曰:“大政事今可決矣!薄 ∈吣,升中書左丞,階資善大夫,分省彰德。是時,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銜之,欲去之而未有以發(fā),以為遵及參知政事趙中,皆太平黨也,遵、中兩人去,則太平之黨孤。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風旨,嗾寶坻縣尹鄧守禮弟鄧子初等,誣遵與參政趙中、參議蕭庸等六人皆受贓,皇太子命御史臺、大 宗正府等官雜問之,鍛煉使成獄,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臺臣辯明遵等皆誣枉,詔復給還其所授宣敕。[1]
名人推薦
-
安作璋,男,漢族,1927年生于山東省曹縣。
-
弘吉剌部人,元外戚濟寧忠武王按陳(居地今克旗達里諾爾)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察必生性仁明,隨事諷諫,多裨時政。世祖在位30年,察必立為皇后...
-
國林之,1915年生,河北省武邑縣人。又名國錫莊。北京大學肄業(yè)。參加了一二九運動。1964年晉為少將。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
-
李純?nèi)A,字凈塵,1903年出生于遼寧省海城市牛莊。少年時期曾與張學良、張學銘等一起讀小學、中學,后考入奉天講武堂學習軍事。1929年,李純?nèi)A入東北...
-
葛健豪(1865年08月17日-1943年3月16日),原名蘭英,出生于湖南雙峰縣荷葉桂林堂,是中國早期社會活動家、女子教育先驅(qū)、女革命家。她曾在湘鄉(xiāng)和長...
-
皇甫真,字楚季,生卒年不詳,安定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人 ,十六國時期前燕大臣。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