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姓名:李詡
性別:男
出生年月:正德元年(一五○六年)
逝世年月:萬歷二十一年(一五九三年)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個人履歷
生于正德元年(一五○六年)丙寅七月十二日﹐卒于萬歷二十一年(一五九三年)癸已五月十七日﹐享年八十八歲。
他一生坎坷﹐落第七次。以後淡于仕進﹐居家以讀書著述而自適。
著有《世德堂吟稿》四冊﹐《名山大川記》八冊﹐《心學摘要》一冊﹐《續(xù)吳郡志》兩冊﹐《戒庵老人漫筆》八冊等。另有詩集《真率窩吟》﹐是李詡輯錄親友給他的贈詩而成。李詡并為父親李義﹐字守安﹐編輯了一部《守安詩冊》﹐又名《孝思便覽》﹐是李詡將當時名人贈其父親的詩文匯集而成。李詡的作品﹐大多已經(jīng)亡佚﹐目前僅有《戒庵老人漫筆》留世。此書分八卷﹐在明人筆記中﹐是史料價值較高的一種﹐被列入《四庫全書》﹐目前被歸入全國善本書。本書于明萬歷二十五年(一五九七年)由李詡之孫李如一初刻﹐附于李如一所輯之《藏說小萃》。
不料明清易代之際﹐盜賊四起﹐烽煙滿目。李如一之藏書樓“得月樓”也于乙酉(一六四五年)秋失于兵火﹐數(shù)世所藏﹐毀于一旦。
清順治五年(一六四八年)李詡之玄孫李成之重刻。
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武進盛宣懷刻《常州先哲遺書》﹐收入此書。一九八二年由魏連科點校﹐中華書局作為“元明史料筆記叢書”出版。關于李詡的資料不多﹐清道光年間陳延恩知縣修《江陰縣志》中有“李詡傳”。
明陸化淳撰有《明故太學戒庵李公墓志銘》﹐志文可見于《江陰縣續(xù)志》或《世德堂赤岸李氏宗譜》。
李姓起源
李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的直系后裔。顓頊生大業(yè),大業(yè)生女華,到女華之子皋陶之時,作了堯帝的理官(相等于現(xiàn)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后子孫歷三代世襲理官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后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理姓家族將面臨滅族之災。在這種情況下,理徵有一兒子叫利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難。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jù)《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后,賜當?shù)厣贁?shù)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復姓叱李氏,漢化后,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jù)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
健身十法
明人李詡善于養(yǎng)生,他的健身十法頗有獨到之處。一、靜坐 將兩手指擊頭后枕骨各9次。掌心掩按耳孔,驟然抬離,這樣連續(xù)開閉放響,如同聽到鼓聲,故稱“鳴天鼓”,共20次。枕骨內(nèi)是12經(jīng)脈的諸陽經(jīng)聚會之所,又是小腦所在部位,故輕擊可清醒頭腦,增強記憶,特別是早起和疲勞之后,效果明顯。
二、唏噓呼吸各9次 唏即為吸氣,用鼻吸氣。噓則為呼氣,用口呼氣。呼吸時以舒適自然、輕松愉快為度。由于呼吸時橫膈肌上下起伏,增加肺活量,吸入新鮮空氣,吐出代謝廢氣,增加人體細胞活力,有利健康。
三、叩齒36次 中醫(yī)認為,齒為骨之余,腎主骨,不僅與腎臟有密切關系,而且通過腎臟與脾胃、肝腸相連,因此叩齒不僅健齒、祛牙疾,還可以增強和促進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
四、將兩手大指摩熱,各拭眼24次 按摩眼,可改善眼及其周圍組織的血循環(huán),使眼肌疲勞得到緩解,還能延緩眼瞼皮膚下垂和眼周皺紋出現(xiàn)。
五、將兩手大指摩熱,拭鼻兩旁24次 按摩鼻部可以促進鼻粘膜血液循環(huán),利于鼻內(nèi)粘液分泌,增加鼻粘膜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同時還可保持鼻根挺直隆起,增加美觀。
六、將兩手摩熱,擦兩耳腔24次 耳腔中穴位較多,并通腎經(jīng),通過摩擦,可疏通氣血,保護大腦,對神經(jīng)衰弱、聽神經(jīng)功能的增強有一定益處。
七、將兩手摩熱,摩面36次 這樣可促進面部皮膚血液循環(huán),清除排泄廢物,增加皮膚彈性,防止皺紋和斑點出現(xiàn)。
八、將兩手順摩腰眼腎經(jīng)24次 腰眼位居帶脈(環(huán)繞腰部的經(jīng)脈)之中,也是腎經(jīng)所在部位,最喜暖惡寒。用掌搓按之后,勢必發(fā)熱,這樣就不僅溫暖了腰眼,而且可以增強腎功能,疏通帶脈,長期堅持下去,腰不彎,還可防腰痛。
九、用兩手擦腳底涌泉穴,左右交互,各24次 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jīng)(經(jīng)絡名)的起源處,止于胸上部。此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搓擦此處,可導引腎臟虛火,并能疏肝明目。十、將兩肩脅肋大聳動36次 這樣有利于提高肺功能,增加肺通氣量及氧的吸收量,鍛煉了呼吸。ㄖ饕请跫。,對于氣管炎、肺氣腫等患者肺活量的增加,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