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茍希道(1860~1939)清末民初名醫(yī)。 字敬五,膠州市李哥莊鎮(zhèn)毛家莊人。20歲時設塾教書,又10年努力,學成良醫(yī)。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棄教行醫(yī),精于外科。自開張之日便立下誓言:“病人上門,隨到隨診;初診識途,復診自去!辈痪,其醫(yī)德、醫(yī)風在四鄉(xiāng)傳開。他治療腫毒癥,起初施用針刺術(shù)和割療術(shù),見患者痛疼難忍,遂改用外敷“潰藥”,使患疾自愈。他言行如一,對待家貧患者,常自負車馬費出診,更不在患者家吃飯。1939年病逝于故里。行醫(yī)范圍
為了方便患者,他還跟各集市藥鋪商定,農(nóng)歷的每月初一、初六去王林莊集(今屬嶗山區(qū))“大生堂”坐堂行醫(yī),初二、初七去石拉子集“東新成堂”坐堂行醫(yī),初三、初八到馬戈莊集“鶴林堂”坐堂行醫(yī),其他時間在家候診。此外,他每年還數(shù)次應邀到青島、煙臺等地出診。精湛醫(yī)術(shù)
茍希道精于外科。治療腫毒癥,起初施用針刺術(shù)和割療術(shù),見患者痛疼難忍,遂改用外敷“潰藥”,使患疾自愈。后發(fā)現(xiàn)該法療程長,換藥繁雜,于是又探究使用內(nèi)服藥。經(jīng)過反復試驗和改進方劑,療效明顯。有一次,有位煙臺小姐患“眼贅”,曾多次求名醫(yī)治療,但屢不見效,慕名前來求醫(yī),茍希道僅用藥10劑便使患者贅肉退縮痊愈。
名人推薦
-
甘復,元朝人,(約公元一三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克敬,馀干人。
-
范昶[近現(xiàn)代]字梅君(一八六一至一九四四),晚號笠原老人,四川郫縣諸生。博詩文,工書、畫,壯年遍游南北,好交游,與黃賓虹、張善孖友善。后寓成...
-
胡繼高(1930.11—),字宗之,錢塘(今杭州)人。山水宗王蒙。擅長中國畫、文物保養(yǎng)與修復。曾任九三學社第七屆、第八屆北京市委員會委員,F(xiàn)為文...
-
宋]錢塘(今杭州)人。紹定(一二二八―一二三三)畫院待詔,景定(一二六0―一二六四)祇候。工人物道釋,著色山水,仙神故實!懂嬍窌D繪寶...
-
明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字太乙,號太乙山人、燃藜仙客,書齋署“函三館”。曾任知州。工詞曲。著有雜劇《紅蓮債》,傳奇《金蓮記》、《紫環(huán)記...
-
董士錫,清朝嘉慶年間人,字晉卿,一字損甫,籍貫江蘇武進。副榜貢生,候選直隸州州判。幼從大母受《孝經(jīng)》章句,及就外傅讀諸經(jīng)史,悉能通解。年十...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