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太建五年(573年),策封宜都 郡王,年十二。授宣惠將軍。
太建七年乙未(575)授東中郎將、東揚州刺史,尋為輕車將軍,
太建九年(577年)授衛(wèi)尉卿。其年改授智武將軍。
太建十年(578年)出授東揚州刺史;
太建十二年(580年)進授散騎常侍,南徐州刺史。
太建十三年(581年)授使持節(jié)都督吳興太守。
太建十四年(582年)加誠武將軍。
至德元年(583年)征授侍內(nèi)秘書監(jiān)。
至德二年(584年)改授侍內(nèi)左衛(wèi)將軍。
至德三年(585年)授內(nèi)書令。
大業(yè)二年(606年),散官未廢,詔授正五品朝散大夫,
至德四年丙午(586),進號安右將軍。
禎明三年己酉(589)隋滅陳,入于 隋。大業(yè)四年(608年)兼鴻臚少卿。大業(yè)六年(610年)守禮部侍郎。大業(yè)七年(611年)東巡,檢校右御衛(wèi)虎賁將軍。大業(yè)八年(612年)授朝議大夫。其年以臨遼勛,例授通議大夫,尋攝判吏部侍郎事。大業(yè)九年(613年)檢校左屯衛(wèi)鷹揚郎將。
壽63歲卒(時在皇泰元年即公元618年)。
史書記載
《 陳書· 列傳第二十二》
宜都王叔明,字子昭,高宗第六子也。儀容美麗,舉止和弱,狀似婦人。太建五年,立為宜都王,尋授宣惠將軍,置佐史。七年,授東中郎將、東揚州刺史,尋為輕車將軍、衛(wèi)尉卿。十三年,出為使持節(jié)、云麾將軍、南徐州刺史。又為侍中、翊右將軍。至德四年,進號安右將軍。禎明三年入關(guān),隋大業(yè)中為鴻臚少卿。
子孫后人
陳鉉, 叔明公長子,字承思,仕唐為侍御史,生子:定。
陳志高 ,生子:才。
陳定, 鉉公之子,會稽郡司馬,生子:球。
陳才 ,生子蘊圭、蘊玉、蘊璋。
陳球 ,定公之子,晉陵郡司功參軍,生子:兼。
陳蘊圭 ,生子:旺。(蘊玉生子:然;然生子:袞;袞生子:可一、可二;遷居江西新淦開基建莊)。
陳兼 【陳叔明五世孫】球公之子,字時達,晉陵司功,唐玄宗時考中進士,官右補闕、翰林學(xué)士。乾元二年(759)贈秘書少監(jiān)。妣駱氏生子四:當(dāng)(后裔居浙江麗水、龍泉、福建浦城、武夷山)萇、京(后裔居閩、浙、贛、粵、湘、鄂、皖、云、貴、川)歸(后裔居浙江蒼南、平陽)。
陳旺 開元十九年隨族兄陳兼由潁川遷居江州潯陽蒲塘場太平鄉(xiāng)長樂里(今德安縣車橋鎮(zhèn)義門陳村)開基建莊,公為義門之始祖,生子機。
陳當(dāng) 兼公長子,字啟慶 ,監(jiān)察御史。 妣 氏生子三:褒、崖(崔)、僉。
陳機 生子:感。
陳褒 出繼京公為嗣子,生子灌;
陳僉(783—?)當(dāng)公三子,名商,字圣述,唐元和9年(814年)舉進士,會昌5年乙丑(845年)金殿制策唐擢為狀元御賜及第榮歸官至秘書監(jiān)內(nèi)閣贊修公與韓昌黎(韓愈)交厚嘗學(xué)昌黎為文著述圣全集十七卷,公生唐建中4年癸亥年(783年)妣沈氏合葬吳興派塘涯丘,生子六:秘、暢、仿、建、伾、詡。
陳感 生子:藍!九舍憬莘窒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