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龔一飛 原名高洪根(1929—2003)浦東高行人,著名滑稽演員,師承程笑飛。被滑稽界和喜愛的戲迷譽為滑稽泰斗。他長期從事滑稽演藝事業(yè),在解放前已經(jīng)是赫赫有名的滑稽演員,他演技精湛,深厚滑稽功力。
23歲擔任玫瑰滑稽劇團團長,創(chuàng)作并參加了多部滑稽大戲的演出,是一名頗具特色、深受觀眾喜愛的滑稽演員。他的“長吃進”包袱爐火純青,享有盛譽。特別是80年代,他與常州滑稽劇團合作創(chuàng)作演出了《土裁縫與洋小姐》、《多情小和尚》等多部滑稽戲。并與上海青年滑稽劇團、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合作演出了《哎喲,媽媽》、《阿Q正傳》,還參加了大型滑稽戲《海上第一家》,海派系列小品《老娘舅系列》的演出。
經(jīng)歷
50年代,滑稽舞臺上“阿飛戲”盛行,正是其劇目的火爆遭到了其他劇團的嫉妒,欲加其罪,然身為《阿飛展覽會》的主演龔一飛也因此錯劃為“右派”,劇團散伙。付出了不該的慘重代價——被關(guān)安徽白茅嶺勞改農(nóng)場十多年,受到不公平待遇,直到改革開放才回到久別的上海。因此龔一飛先生不被許多人知曉,但他的舞臺技藝在戲迷中是普受認可的,無不叫絕。他的藝術(shù)造詣不在姚、周兩位滑稽泰斗之下。
藝術(shù)特色
龔一飛先生的技藝是普受認可的,美譽其“老龔一上臺,笑聲滾滾來”
龔老與眾不同的詼諧形象,表面一本正經(jīng)卻又幽默風趣、他的獨到思維和形像化的包袱、他的“自說自話”卻又“前言后語大反差”令人回味。龔一飛巔峰時期的表演亦莊亦諧,語言充滿豐富的想象力,往往令人難以想到、顯得那樣自然真切、水到渠成。其特色手法“咕白”與“長吃進”。包袱信手捏來,自然幽默,足現(xiàn)一代老藝術(shù)家的深厚功力 。
雖龔一飛并無創(chuàng)立派系,但龔一飛的獨到藝術(shù)形式在同輩滑稽演員中難出其右。慶興龔老其中兩位高足現(xiàn)依然活躍在演藝舞臺上,也是觀眾熟知的滑稽演員張克勤、陳國慶,老戲迷眼里的“龔派”滑稽的獨到藝術(shù)特色形式依然可以傳承。龔老的特色技藝后繼有人。
被遺忘的大師
龔一飛老先生是被官方遺忘的,是被體制遺忘的。
90年代中期,江、浙、滬幾乎所有的滑稽演員集體亮相,公演了一臺反映一家小飯店百年歷史變遷的大戲《海上第一家》,龔一飛先生在第一幕出演一位晚清縣官,被當時很多滑稽愛好者認為是整出戲上百個角色中最出彩的一位! 但遺憾的是,龔老并沒有在體制內(nèi)謀得一個好的地位,沒有得到理想的官方話語權(quán)。盡管其水平在同輩演員中絕對是拔尖!在現(xiàn)今當無所謂,但在解放后直至90年代,體制對于演員是極為重要的。 因龔老曾被錯打入冤獄,此后一直游離在“主流”之外!锻敛每p與洋小姐》、《多情的小和尚》都是和江浙一帶劇團的合作,在上海灘被觀眾所熟悉的,是十幾年前的《海上第一家》以及《老娘舅》里飾演的康海海。而龔一飛之前的輝煌已經(jīng)是過眼云煙。 觀眾能銘記,不怕官方把龔老遺忘只可惜,龔一飛先生離世早。否則,即便再被官方所遺忘,也定會被更多的觀眾所銘記。
身故
一代笑匠龔一飛因患病,不幸于2003年4月10日去世,享年 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