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蕭養(yǎng) (?—1450)明代廣東農民起義首領。南海人。因事下獄,領導同囚數百人,設計越獄,發(fā)動起義。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率眾十余萬,船千余艘,圍攻廣州。稱順民天王(一作順天王), 年號東陽,封部下為公、侯、伯、太傅、都督、指揮等官爵。起義軍攻廣州凡八月。次年,他受 右僉都御史楊信民的欺騙,攻勢轉緩。明將董興乘機進攻,他中箭而死,所部退據大良堡,憑借倚山面海的地形與明軍激戰(zhàn)。失敗后余眾仍在沿海繼續(xù)斗爭。
發(fā)動起義
[1]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九月,廣東巡按 監(jiān)察御史沈衡奏報,黃蕭養(yǎng)作亂。原來四月間廣東都司斷事司獄就發(fā)生一起170余人越獄大案:當時蕭養(yǎng)是獄囚徒之一,他利用 獄禁不嚴,設法讓人把斧頭藏入 燒鵝帶入。到晚上,囚徒們砍開枷鎖,越獄逃跑,首先劫 軍器局收得兵仗,打開城門沖出,奪取一批船只,聚集到 南?h潘村,號召群眾,聲勢日大。黃蕭養(yǎng)這位漁民出身的起義領袖,建號順元王,建元為東陽元年,造起反來了。
起義背景
明朝英宗正統(tǒng)末年,北方外族瓦刺入侵,英宗御駕親征,15萬大軍在 土木堡全軍覆滅,皇帝也成了俘虜。隨之,瓦刺挾著皇帝作人質,進軍北京城下,當時由郕王監(jiān)國,賴于謙等愛國官員堅持抵抗,并擁立郕王登位,斷絕了也先的要挾,苦守撐持。到景帝景泰元年,在東南沿海,福建鄧茂七農民起義,轉戰(zhàn)閩贛浙一帶,鄧后雖被鎮(zhèn)壓,但余眾到處屯聚,戰(zhàn)火未熄廣東沿海海寇時時報警,南部州府又連年動亂,瑤壯等少數民族到處攻城掠地。因為兵役繁興,民生困苦,加以地方官吏貪污橫暴,官迫民反,黃蕭養(yǎng)起義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出現的一場大風暴。
起義經過
幾天后,黃蕭養(yǎng)義軍兵船300余艘,進攻廣州,本地官軍征調在外,無兵御敵,明廷慌了手腳,把曾經在廣州當過 布政司參議、頗有點聲望的楊信民調回當巡撫,把鎮(zhèn)守雷廉地方對付瑤壯民族的安鄉(xiāng)伯張安所部調回征剿,還要調備倭都指揮 杜信的部隊,但因海防也吃緊調不來。 原來八月間,黃蕭養(yǎng)義軍就開始攻城。 總兵官安鄉(xiāng)伯張安率同 都指揮僉事 王清,領兵5000人、船200艘來救,九月十八日遇到義軍船300余艘接戰(zhàn),這位總兵官正在“醉臥舟中”,官軍卻已大敗,到了沙角尾,官軍潰散,張安溺水死,王清被生俘、“面縛至城外,使呼城中開門”。當時守城的千戶錢惠“立城上,戟手罵清又被移他所,呼如前”。錢惠“援弓、射之”。王清結果被殺。原先義軍兵器不足,“至是得火槍等器,其勢遂大! 張安覆滅,廣州城更吃緊了。 到了十一月,義軍造呂公車、云梯攻城,40余日不解,又分兵“轉掠鄉(xiāng)村”。廣東官吏奏報,北京兵部只好敕調廣西、江西官軍來援。 事實上廣西當局也自顧不暇,只好把以前調援廣西的廣東軍 徐瑄部隊調回應付,可是這位“懦弱患風難事事”的徐瑄 磨磨蹭蹭,行動緩慢,有意避戰(zhàn)。只有江西方面調了董興來,十二月正式任命“都督同知董興充左副總兵官,調遣江西兩廣官軍往廣東剿賊! 在義軍圍困下的廣州先是缺餉,再是缺糧,跟著柴也缺了!睹魇穟2022楊信民傳》記載:當時廣州久被圍,官軍出戰(zhàn)總是敗陣,于是“禁民出入,樵采絕,而鄉(xiāng)民避賊來者拒不納,多為賊所苦! 楊信民在危困之中到任,運用他往日的聲望,施行一套軟的手法,懷柔招撫。首先“開城門,發(fā)倉廩,刻木契(作憑證)給民出入,避賊者悉 收保,民若更生。”另外對黃蕭養(yǎng)實行勸降!岸喾秸袚,降者日至!迸扇说近S蕭養(yǎng)義軍營約期對話,信民輕車出城,“隔濠與語,賊黨望見歡曰:果 楊公也,爭羅拜,有泣下者,賊以大魚獻,信民受之不疑! 這一手頗能收效,黃蕭養(yǎng)也抱過歸順朝廷的幻想,本來是官逼民反,只要有生路就不會冒死犯難,何況圍城久攻不下,而同時肇慶方面友軍吳長能策應攻肇慶失敗,犧牲千多人,蕭養(yǎng)漁民出身,所部以水軍為主,要顛覆明朝爭天下是力所不逮的。他被楊信民誘降而動搖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