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程嘯平(1903-1941)江西樂平人,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比照黃埔軍校第四期),黃埔軍校潮州分校1925年3月,東征軍占領潮州后,為使隨軍東征的第二期學生能補習課程,籌設潮州分校。未及一月,學生奉命返回總校,分校也告結(jié)束。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校址設在潮州城湘太馬路(即今中山路)李厝祠。李厝祠旁邊搭葵棚作為學生教室和寢室。初定招生人數(shù)為學員一隊,入伍生三隊,后因為第一軍務師、教導師、獨立第一師先后送來編余人員達400名,人數(shù)大增,故設學員三隊。因李厝祠房屋不敷分配,乃將入伍生分駐于金山中學及李厝祠后面的郭家祠。12月下旬,入伍生第三隊也入校,潮城幾無空隙容納,又把駐扎在海陽縣儒學宮的第一師第一團遷入李厝祠對面的黃厝祠,學宮略事修葺作為入伍生宿舍。潮州分校形成一座有完備機構(gòu)建制的分校,因而《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稱:“本校之有分校,當自潮州分校始……”
1925年11月,東征軍再次占領潮州后,復設分校于潮州城區(qū)中山路中段李厝詞。兼分校校長蔣介石任命何應欽為分校教育長兼代校長;周恩來兼政治部主任;王昆侖為秘書兼政治教官。同時聘請黃埔本校熊雄、惲代英、蕭楚女等共產(chǎn)黨員為政治教官;陳勉吾、張光、張鏡澄、方萬方、張岳嵩等為軍事教官。在分校任職的,還有辦公廳主任王純祖,政治部宣傳科長兼政治教官楊嗣震,總隊長兼學員大隊長李卓元等,反映國共合作創(chuàng)設潮州分校的真相。18日,潮州分校舉行開學典禮,初名:“陸軍軍官學校潮州分!。兩側(cè)懸掛布制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革命尚未成功”,下聯(lián)為“同志仍須努力”,進屏門注“青天白日”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廳懸掛牌匾一塊,橫書“破釜沉舟” 四字。校內(nèi)設辦公室,教室及學員宿舍等。
6月1日,潮州分校第一期學員隊348人全部畢業(yè),與黃埔本校第三期同等待遇,分配到第1軍(軍長何應欽)下屬各師見習。6日,第一期入伍生大隊入伍期滿,正式升為學生隊,稱為潮州分校第二期,同時補入第1軍下級軍官50人參加軍訓。第二期學校組織人選有所變更,校長何應欽,教育長鄧寅達,政治部主任為何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