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1978年畢業(yè)于江蘇省戲劇學校京劇班,并于同年進入南京市京劇團工作。1981年因被導演選中拍攝影片《開槍為他送行》而進入影壇,1985年調(diào)入南京市話劇團。代表作品包括:《開槍為他送行》、《漂逝的花頭巾》、《詹天佑》、《秋瑾》、《青青河邊草》、《國家干部》等。
在話劇舞臺上,她主演過《別人的房子》等十幾臺劇目;在電影領域里,惠娟艷演過《開槍為他送行》、《飄逝的花頭巾》、《大丈夫的私房錢》、《詹天佑》等等;在電視劇天地中,她是《青青河邊草》里的桂芳,是《狐仙》里的狐仙,是《丁果仙》里的晉劇藝術大師丁果仙,是《辛亥英俠》里的巾幗女豪秋瑾…… 惠娟艷不但戲演得好,她還有一條亮麗甜美的歌喉;唱民族流行歌曲,抒情柔美;唱京劇字正腔圓,滿宮滿調(diào)。在電影《開槍為他送行》中她不用配音,唱了一段京劇《霸王別姬》,那真是雍容華貴、韻味十足的梅派。除了拍影視劇、演小品、唱歌、唱戲之外,惠娟艷還有一個最鐘情的職業(yè):策劃綜藝演出、擔當節(jié)目主持人。她隨機應變的靈巧口才,良好的舞臺風范,充分展示了她的多才多藝。
主要作品
話劇作品
《別人的房子》
《淪陷》飾 盧瑞芬
小品作品
1990 《一無所有》 央視元宵晚會 合作演員:牛振華
1991 《教子》 央視三八晚會 合作演員:師勝杰
1992 《排練風波》 央視國慶晚會 合作演員:李國盛
電影作品
1982 《開槍,為他送行》飾 張孝蘭 合作演員:馬曉偉、陳述
1983 《預備警官》 飾 秀英 合作演員:劉繼忠、張?zhí)煜、顧艷、吳玉芳
1984《西去百丈峽》 飾 鐘桐花 合作演員:何玲、王德順
1985《飄逝的花頭巾》飾 沈萍合作演員:朱曉鳴、楊娟
1987《回來吧!微笑》飾 小蘭 合作演員:寧海強、盧青、吳競
1987《阿星,阿新》 飾 美伊 合作演員:張康爾、張莉、魯瑛、史淑桂
1989《大丈夫的私房錢》飾 秦妹妹 合作演員:毛永明、張文窘、牛犇、吳云芳
1994《女人萬歲》飾 安春蘭 合作演員:侯長榮、鐘萍、牛彝、李丁
1994《古廟倩魂》飾 聶小倩 合作演員:趙軍文、趙丹紅
2000《詹天佑》 飾 譚菊珍 合作演員:馮淳超、孔祥玉
電視劇作品
1992《青青河邊草》飾 桂芳 合作演員:馬景濤、岳翎、金銘、歸亞蕾
1995《丁果仙》 飾 丁果仙
1999《辛亥英俠》飾 秋瑾合作演員:周野芒、廖琪英
2000《上錯花轎嫁對郎》飾 大太太 合作演員:聶遠、黃奕
2002《紅樓丫頭》飾 王夫人合作演員:遲佳、徐筠、周璐
2004《夜雨霏霏》飾 田芳芳 合作演員:王剛、趙靜
2006《國家干部》飾 劉曉芳合作演員:王志文、杜雨露、巫剛
2008《美麗無聲》飾 大太太 合作演員:馬伊俐 王姬、陳龍、楊昆
2009《最后的99天》飾 韓如潔 合作演員:張涵予、段奕宏、車曉、李玥
2010《月嫂》飾 張母 合作演員:倪萍、葉童、奚美娟、張秋歌
榮譽記錄
《大丈夫的私房錢》獲首屆農(nóng)民電影節(jié)"金穗獎"。
《淪陷》榮獲江蘇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一等獎,文化部第五屆全國話劇優(yōu)秀劇目展演一等獎,第八屆中國藝術節(jié)文華劇目獎,本人獲得了優(yōu)秀表演獎。
人物評價
(一)多面惠娟艷
只要是認識惠娟艷的人,不管是影視圈內(nèi)的或是與藝術一點也不搭界的朋友,沒有一個不翹大拇指不夸贊她的,都說她為人真誠、熱情善良,一副菩薩心腸。而惠娟艷的精湛演技,使她在多年的從藝生涯中,得心應手地塑造出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熒屏形象。
惠娟艷的父母雙親都是聾啞的殘疾人,但二老身殘志不殘,勤奮工作,年年被評為工廠的勞動模范。長輩的關愛,及其面對人生的坦蕩開朗胸懷,使惠娟艷獲益匪淺,她從小就具備了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才走出了今天的輝煌天地。
惠娟艷清純端莊又特別活潑健談,說句標準的北京話:“她特能侃,特靈!敝v起笑話來模仿他人惟妙惟肖,活脫一個克隆版;菥昶G與趙本山、牛振華、師勝杰、李國盛等合作表演的小品,在中央電視臺晚會上演出效果都非常好。
惠娟艷不但戲演得好,她還有一條亮麗甜美的歌喉;唱民族流行歌曲,抒情柔美;唱京劇字正腔圓,滿宮滿調(diào)。在電影《開槍為他送行》中她不用配音,唱了一段京劇《霸王別姬》,那真是雍容華貴、韻味十足的梅派。除了拍影視劇、演小品、唱歌、唱戲之外,惠娟艷還有一個最鐘情的職業(yè):策劃綜藝演出、擔當節(jié)目主持人。她隨機應變的靈巧口才,良好的舞臺風范,充分展示了她的多才多藝。
(原載2001年第七版《人民日報海外版》)
(二)惠娟艷:生命的奇跡 燃燒的花朵
認識她純屬一種偶然。我們在采訪南京一位頗負盛名的企業(yè)家時,他向我們提到了這個名字:惠娟艷。他甚至不無遺憾地認為:《東方明星》疏漏了對這位女性的報道實在是一種職業(yè)意義上的過失。他如數(shù)家珍地報出她在銀幕和熒屏上的處女作、代表作,他對她在藝術上的成就推崇備至,而對影評界、新聞界并未能給予她應有的評價和足夠的重視深感不平。他說有一些所謂的明星,其實并沒有多少底氣,幾首歌一唱,一兩部片子一放,而后便是連篇累牘的你吹我捧,那模樣分明是不折騰出點動靜來決不善罷甘休的架勢。而惠娟艷不,她是一個沉得住氣,把名利這類東西看得很輕很淡的不俗不凡的女子--這樣的評價出自我們所敬重的這位并非從事藝術門類工作的企業(yè)家朋友之口,其可信度在我們心中便有了十二分的確立。更重要的是,他的這番話引發(fā)了我們見一見這位女子的興趣和愿望。而當我們同她進行了兩次幾近徹夜的長談之后,我們被一個真實且充滿真情的關于人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們?yōu)榻Y識了一位稱得上堅強稱得上不凡的女性并得以進入她的內(nèi)心世界,而對那位"牽線搭橋"的企業(yè)家朋友心存感激。
應當說,我們的職業(yè)使我們有機會接觸了不少可稱之為大明星的人物,然而眼前的這位惠女士,卻分明以一種卓然而立的氣質(zhì)與個性,令我們對她刮目相待。她的故事是一個關于生命的奇跡。如果不是她親口對我們講述,無論如何我們無法將眼前這位靚麗過人的女子同那樣一段如泣如怨的人生經(jīng)歷聯(lián)系在一起。
她出生在一個父母親都是聾啞人的家庭,根據(jù)她從小生存和成長的環(huán)境來看,怎么也想象不出她會有后來那一系列令人艷羨的成功。她出生在上海,6歲那年正好趕上文化大革命,她那在一家機床廠任勞任怨工作連年都是先進工作者的父親。響應號召回老家務農(nóng)。于是一對聾啞人帶著6歲的女兒和一個剛剛出世的兒子,一家四口回到了無錫新安鎮(zhèn)鄉(xiāng)下。生活的拮據(jù)和艱難是可想而知的。社會對于殘疾人不公正的待遇在文化相對落后的鄉(xiāng)村顯得尤為突出。不要說別人了,就連一些親戚也都是冷漠如霜。你有困難,他們非但不來幫你,反倒在一旁恥笑你,甚至捉弄你?蓱z只有6歲的小惠當時在家中卻成了小小的頂梁柱,因為她不聾不啞,她會說話。他們在村子里走,別人在背后指指戳戳:這一家人都是啞巴,這時候小惠會漲紅了小臉站出來:我會說話的!她忘不了在她7歲那年,和她父親"同根生"的伯伯及其伯母,為了一丁點家庭瑣事,對她不會講話的母親大打出手,伯母倚仗身高力大,壓在母親身上又撕又扯,她跑上前去求伯母放手,結果遭到他們一頓臭罵:你這個小畜生,將來也和你媽一樣沒出息!她想把母親拉出來,卻被伯母狠狠踢了一腳。那一腳把這個只有7歲的女孩一下子踢成了一個大人。她的眼睛里燃燒著淚水和火焰:我要趕快長大,長大了我會來殺了你們--當然這只是一時沖動的氣話,.而也許正是這樣一種簡單而又幼稚的復仇動機,支撐著她幼小而孱弱的身軀,去抵擋生活中來自各個方面的艱難險阻風刀霜劍。雖然生活很窘困,但父母親咬咬牙。還是送小惠去鄉(xiāng)里小學。一位后來給了她很多幫助的楊老師,當時見了她連連搖頭,說這孩子太小,不夠上一年級,她哭著跪下來求老師:我爸爸媽媽不會說話,我要讀書學習幫他們。她的真誠和孝心打動了老師,破格收下了她。老師也沒料到正是這個勉強收下的"小不點兒",每門功課都考出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當她第一次拿到"五好小戰(zhàn)士"的獎狀跑回家,憨厚而樸實的父親手撫著女兒的獎狀,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掉。
在她讀二年級的時候,無錫市小紅花藝術學校到全市各縣招生,楊老師帶著她去報考,她以一曲清亮而甜美的《翻身道情》,在全市數(shù)千名考生中嶄露頭角而被錄取。只有8歲的小惠告別了父母,來到無錫城里讀書。那時的無錫"小紅花"可謂遠近聞名,一支支演出小分隊分布在工廠和農(nóng)村。還記得敬愛的周總理當時來看演出,小惠演的是有模有樣的阿慶嫂。那樣的環(huán)境真是給了小惠很好的摔打。每個月才有回家一次的機會,這個懂事的孩子,會在那一天,早早地跑出去,買一點炒米糖裝在書包里,而后在?诘戎鴣斫铀陌职郑烟菐Ыo媽媽、弟弟和年邁的奶奶吃。那時學校給每個學生發(fā)營養(yǎng)糖,要求他們必須吃掉,而她卻偷偷地省下來帶回去,父母親見了,每回都心疼而驕傲地摟著她哭一場。在"小紅花"藝校讀到11歲,學校解散了,她回到家鄉(xiāng)小學又讀了一年。南京藝術學校(南京藝術學院和省戲劇學校一度合并成立了該校)到全省招考學員,又是那位楊老師,帶著她先去無錫,再去蘇州,參加了初試和復試?紙錾纤腋枨椅瑁B演了幾個樣板戲片斷:《小常寶》、《我家的表叔數(shù)不清》、《北風吹》……主考的老師們贊不絕,最終被南藝破格錄取(校方規(guī)定錄取年齡不得低于15歲,而當時小惠還不足13歲)。為小惠的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的楊老師,開心而激動地摸著小惠的頭:"你這丫頭還真是剪不掉的菠菜頭哩!"消息傳來,全村人都涌向小惠的家里,向兩個老實巴交的聾啞人道喜。喜從天降,福從天降!惠家出了這么個爭氣的女娃,硬是把這個平素別人壓根兒不用正眼去瞧的家,給換了副門庭,往后看誰還敢欺負這對聾啞人! 先天的聰慧和靈氣,加上后天的勤奮與悟性,使得小惠在南京藝術學校學習的5年里,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與那些比她還要大幾歲的同學相比,她分明顯得更為成熟;她很清楚她將來的路完全得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把它踏實,她沒有任何可依靠的東西,她憑的是自己的實力,是自己比別人多出幾倍的汗水和辛勞。學習上她是最優(yōu)秀的學生,同時又是最善于最樂意幫助別人的班干部。她說她小時候沒有多少人來關心她,如今她長大了,有能力來關心別人了,她覺得自己能為別人多干一點便是內(nèi)心最快樂的事。當班長,當團委書記,她努力地在學習之外為集體為他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里她是長女,她知道自己在家庭中所處的地位,盡管在外面讀書學習,但每個寒暑假她都要趕回去,拼了命似地為家里干一些農(nóng)活。 5年的學業(yè)結束后,緊接著是2年的舞臺實習。那些年正是樣板戲走紅的時候,小惠所學的京劇專業(yè),使她在畢業(yè):后順利地進人了南京市京劇團。19歲的惠娟艷從此踏上了一條并不輕松的演藝之路……從8歲那年考上無錫小紅花藝術學校到19歲開始演藝生涯,一個父母雙親都是聾啞人的女孩,面對世俗冰冷的目光,噙著屈辱的淚水,在與父母無法交流語言而只是默默對望的環(huán)境里,自己給自己注入信心和勇氣,一次次去迎接生活的困苦和磨難。稍稍有一點膽怯和懈怠,她就完全有可能退卻和倒下了,那么她后來的生命史便會是另外一副筆墨。她會如同我們在鄉(xiāng)間在田垅常常見到的吆雞或者喂豬的農(nóng)村婦女一樣,過早地為生活的重荷磨去了青春的光澤,彎曲著脊梁默默地勞作。當然那也是一種生活形式,是祖祖輩輩生活在農(nóng)村的中國絕大多數(shù)女性,試圖擺脫而又無法擺脫的一種比較普遍的生活形式。而惠娟艷是自己拯救了自己,自己為自己的青春涂抹了光彩。盡管她是那么深愛自己的母親,但卻沒有選擇母親走過的生活之路。她覺得自己屬于另外一個世界,所以她竭盡全力以自己的奮斗去證明這一點。若干年以后的今天,當我們傾聽并品味她19歲以前的人生經(jīng)歷,我們感受到這是一個生命的奇跡,15年風風雨雨催生出青春耀眼的花朵。屈指算來,惠娟艷踏人演藝之路已有了15年的歲月。
在京劇團只呆了不到兩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走上銀幕,并迅捷成為一顆大眾所注目的電影明星。那是在81年初,上海電影制片廠籌拍那部后來在影壇轟動一時的《開槍為他送行》,為了尋找和選擇女主角張孝蘭的扮演者,導演與攝影可謂費盡心機,全國范圍內(nèi)找了30多個女演員來試鏡,均不理想,他們一行來到南京后,在市文化局藝術處長的玻璃臺板下發(fā)現(xiàn)了小惠的照片,追問此人現(xiàn)在何處,一打聽,劇團當時正在高淳縣演出,導演與攝影冒雨趕到高淳,待趕到時,劇團已開拔到了下一個演出點--溧水,于是他們風風火火又趕到溧水。那一天,小惠正在房間里看小說,團長來找她,對她說,有人想請你去拍電影,她不敢相信,覺得是天方夜譚。那天晚上導演要看小惠演的戲,全團特地做了動員,大伙演得都很賣勁,小惠自然更是興奮無比,角色規(guī)定翻12個跟頭,她一氣翻了16個。第二天,導演出面向團里替她請假,并立即帶她回南京,乘當天的火車趕赴上海。平生第一回拍電影,新鮮自然新鮮,刺激自然刺激,但因此也知道了這一碗飯委實不是好吃的。這部電影拍了10個月,她與后來同樣成為明星的馬曉偉演對手戲。角色要求她在同一部片子中演七種不同的人物:大學生、上海灘上的歌女、市民、闊太太、村婦、游擊隊員、醫(yī)生等,難度大,要求高,可以想象她當時面臨的是怎樣一種壓力。20歲的女孩正值青春發(fā)育期,而角色卻是抗戰(zhàn)時期的流亡學生,要顯得很瘦弱,于是導演讓她緊急減肥。她每天早晨長跑4千米,一天里要完成5千次跳繩,玩命地跳,硬是把體重從120斤減到100斤。那部片子拍出來了,身體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因為拼命跳繩,下身出血一個多月不止,給身子留下了暗傷。苦總算沒有白吃,初涉銀幕的惠娟艷一炮打響,一片走紅,《開槍為他送行》在全國發(fā)行賣了300多個拷貝,創(chuàng)下82年電影發(fā)行放映之最。那一年中國的大街小巷到處貼滿《開槍》的影片海報,馬曉偉和惠娟艷,首次搭檔便在影壇出盡風頭。國內(nèi)數(shù)十家報刊紛紛發(fā)表文章,評說此片。消息傳到無錫,當時已落實政策安排在自行車廠工作的小惠的父親,拿出自己平時積蓄的300元錢,買了1000張電影票,給單位同事親朋好友。一個個上門送票,他雖然不會說話,但別人心里很清楚:他這是在大聲地向世人宣稱:"這就是我的女兒,我爭氣的女兒!"他手舞足蹈地向別人夸耀他深藏于內(nèi)心的這份驕傲、這份自豪。
《開槍》一片奠定了惠娟艷作為一名本色演員在影壇的地位,也因此而拉開了她在影視領域縱橫馳騁的序幕--10多年里,她先后在珠影廠的《預備警官》、長影廠的《飄逝的花頭巾》、香港南海影業(yè)公司的《古廟倩魂》、上影廠的《大丈夫的私房錢》、江蘇電視臺的《春蠶》、《藍屋》、上海影視公司的《阿里爸爸羅曼史》、齊魯音像出版社的《狐仙》等近30部電影和電視劇中出演女主角。其中《大丈夫的私房錢》獲首屆農(nóng)民電影節(jié)"金穗獎",《藍屋》獲電視劇飛天獎,江西電視臺拍攝的《孤丘》獲煤炭工業(yè)部烏金獎等。無需一一列舉她所拍攝的片名和扮演的角色,她在藝術上的追求和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廣大的觀眾與影視界的專家自有公論。
我想特別提及的是她在藝術領域所展示的多方面的才華和為藝術事業(yè)勇于奉獻的拼命精神,這是我在采訪中感觸最深,也是她作為一名電影明星,甚至作為一名女性。最令我敬重令我感動的緣故所在。她出演過多部影視片,這一點許多女演員都能做到。不足為奇。而她的過人之處在于,不僅能演正劇、悲劇,還能演喜劇,是我國女演員中較早涉及這一領域且已引起影壇足夠注目的一個。陳佩斯說,一個喜劇明星的誕生比一個悲劇明星的誕生至少要難三倍;菥昶G的喜劇角色,夸張而不失真,演得恰到火候。拍電影電視的同時,她還對小品頗為鐘情,且出手不凡。90年中央電視臺元宵晚會上,她與牛振華合作的《一無所有》,令人捧腹;91年中央臺"三八"晚會上,她與師勝杰合作的《教子》,92年國慶晚會上,與李國盛合作的《排練風波》等,而今憶起,情節(jié)畫面歷歷在目,令人難忘。此外,倘若你稍加注意,你還會發(fā)現(xiàn)惠娟艷是一位很出色的節(jié)目主持人,她與大名鼎鼎的趙忠祥共同主持過瀏陽花炮藝術節(jié)、寧波楊梅節(jié)、山東濰坊國際風筍節(jié),與程之共同主持過青島海洋啤酒節(jié),與達式常主持過無錫藝術節(jié),與郭凱敏主持過揚州90第一春大型文藝晚會。作為女主持人,她持重而不失活潑不失青春的風度以及現(xiàn)場即興發(fā)揮瀟灑自如的才能,均可與國內(nèi)第一流的女主持人相媲美。毫無疑問她能成為整個會場的核心人物,她善于調(diào)動和把握全場觀眾的情緒。能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觀眾的心理需求恰到好處地施放她獨有的魅力,我曾參加過她主持的兩次活動,有幸一睹她作為主持人的翩翩風采。有人稱贊她的主持風格是"滴水不漏",這一評價看來似不為過。更令人欽佩的是,她還是一位相當出色的社會活動家。93年11月,她在南京干了一樁很了不起的事,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她受中國電影基金會的委托,在南京五臺山體育館組織了一臺題為"共同的陽光--大型文藝晚會",整個晚會從演員陣容的組織到每個節(jié)目的安排,乃至所有資金的籌集,都由她一手策劃一手經(jīng)辦。那臺晚會演得相當成功,二萬多人的五臺山體育館座無虛席,掌聲如潮。人們在欣賞那臺高品位的晚會節(jié)目時,又有誰能想到這幕后的總指揮竟是一位纖纖女子呢!
我推崇她的才華,更看重她身上那股巾幗不讓須眉的俠骨豪氣拼命精神。她是那種為了藝術為了自己所熱愛的事業(yè),可以置生死于度外的血性女子。君若不信,有例為證。那一年,她應遼寧電影制片廠之約,在湖南張家界拍一部反映林業(yè)戰(zhàn)線護林與反護林斗爭的故事片《西去百丈峽》。劇中需要她開一部拖拉機從一條險道上過來,她從來沒開過,導演找一個拖拉機手教了她沒幾分鐘,就讓她實拍。攝像機架在千米之外,等著她的拖拉機開過來,右邊是坡度很大的一塊農(nóng)田,而左邊則是令人生畏的萬丈深淵,她沒有半點畏懼之色,轟隆隆操著方向盤過來了,誰料半道上剎車失靈,拖拉機整個兒翻了,把她拋出去好遠,摔得渾身是血,當即便休克昏了過去,急送醫(yī)院搶救蘇醒后,她望著站在病床前的導演冒出的第一句話是: "唉,可惜了那么多的膠片和那臺挺不錯的拖拉機!" 更有甚者,91年她應邀赴山東濰坊主持國際風箏節(jié),當時她正懷孕,妊娠反應相當厲害,吃什么吐什么,最后連黃膽汁、血水都嘔出來了,她硬是支撐著,把節(jié)目自始至終地主持下來。事后趙忠祥老師感動得逢人就說:小惠這姑娘,真是好樣的!
風風雨雨,15個年頭過去了,一路的荊棘坎坷,一路的摸爬滾打,她用汗水乃至鮮血澆鑄了她在藝術上的那片輝煌。她再三說演員這碗飯并不好吃,但她又說,沒辦法,這是我與生俱來的選擇,誰讓我8歲時就鬼使神差地踏上這條道呢?我對此矢志不渝,癡心不改。那晚采訪過后的第二天,她又將赴黃山拍攝一部名為《貞潔牌坊》的新片,她說接下來西影廠的《五個女紅軍》還在等著她,那又是一個不知要吃多少苦的"苦角色",可怨誰呢,我的生命是為電影為藝術而生的,上帝把終身不語的苦難降給了我的生身父母,而卻以雙倍清亮的音喉給了那兩個受難者的女兒。我要把他們所有沒說的話都講出來,所有沒唱的歌都唱出來。14年前,惠娟艷拍出第一部《開槍為他送行》的片子后,上!段膮R報》發(fā)有一篇評介文章,稱她為"含苞待放的花朵",而今,這花朵在歲月的洗禮下,愈發(fā)地嬌艷和旺盛,聯(lián)想起她的拼命精神,我以為這花朵,豈止只是開放,分明是在燃燒!她以花之火焰不斷升騰的姿態(tài),一次次向養(yǎng)育她的土地和母親,傾瀉她無盡的愛意
……(原載1995年第8期《東方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