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
鄧天乙(1886—1930) 原名鄧峻德,字天乙。廣饒縣鄧家村人。辛亥革命時期
著名革命人士。 鄧天乙7歲入村塾,14歲入登州文會館求學,18歲畢業(yè)于濰縣廣文
學堂。
人物生平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由孫中山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2年2月,與300多
名革命志士,以土槍火炮為武器攻入諸城,占領縣署,宣布諸城獨立。清政府地方
官吏糾合重兵反攻諸城,在城破敵人攻至革命軍司令部的危急關頭,他手握兩枚炸
彈準備與清兵同歸于盡,在清兵恐懼畏縮之際,他機智地將炸彈投入敵群,率部突
圍脫險。同年4月,回到樂安(今廣饒) 縣,與張立垣、李少卿組織力量,把貪官污
吏董大年驅逐出境。 之后,建立中國同盟會樂安分會。9月,第一屆國會及省議會
議員選舉,被選為眾議院候補議員、省議會議員。
1913年,參加了“反袁”的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后,鄧天乙、吳大洲、薄
子明亡命大連。后吳大洲由日本返回,與鄧天乙、薄子明等在大連成立中華革命黨
山東支部。 1914年7月,孫中山欲重新發(fā)起中華革命黨共圖三次革命,1915年,任
鄧天乙為膠東招撫使。多次赴上海運動肇和艦起義,成功后即回山東與吳大洲、薄
子明組織護國軍, 武裝討伐袁世凱。1916年5月,護國軍率先攻下周村,接著又進
軍濟南,鄧天乙被推為前敵司令,親率敢死隊百余人趁深夜攻襲督軍署,山東督軍
靳云鵬倉皇退走。此役雖未光復濟南,但對袁世凱在山東的統(tǒng)治勢力是一次沉重打
擊。
1917年,國會重開,鄧天乙得補眾議院議員。國會遭非法解散后,鄧天乙南下
護法,任山東護法軍前敵總指揮。后孫中山任命鄧天乙為江北招討使。非常國會于
1921年選舉孫中山為非常大總統(tǒng),鄧天乙運動海圻艦長溫樹德率部起義,擁護國民
政府。1922年,他與國民黨山東支部長丁惟汾等上書孫中山,組織北方執(zhí)行部,對
北方各省資產階級革命起到推動作用。1923年,國民黨議員反對北洋軍閥曹錕賄選
總統(tǒng),鄧天乙赴南京與議員發(fā)表宣言,揭露曹錕的陰謀。國民黨在廣州成立國民政
府后, 鄧天乙參贊戎機,組織齊魯聯軍北上。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
大會召開,被選為第一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孫中山逝世后,鄧天乙對新軍閥拋棄“三大政策”的行為十分不滿,受到國民
黨上層的排擠,返濟南閑居。
離世情況
1930年,因曾勸說孫殿英部投奔蔣介石而結怨于國民
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被韓以有擔任晉軍別動隊之嫌的名義,槍殺于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