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華芬李華芬是淅川縣人,2003年考入河南財經學院。在校期間,她靠撿廢品資助了大石小學兩名貧困學童重返課堂。李華芬在罹患白血病的情況下,仍堅持自己的愛心事業(yè)。她的事跡經本報率先報道后,中央電視臺等媒體也迅速跟進報道。最后,在社會關愛和幫助下,李華芬進行了自體干細胞移植手術,并于2006年年2月病愈出院。
5月12日,李華芬不顧身體虛弱,毅然踏上了前往貴州的支教之路。14日下午4時,她順利抵達大石小學。第二天上午,李華芬登上講臺,開始了她的支教生涯。
李華芬個人資料 李華芬出生于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xiāng)嚴灣村,母親務農,父親是一名小學教師,微薄的收入僅能維持全家生計,但艱苦生活卻給了她善良的心靈。
2003年,剛剛考入河南財經學院的李華芬在網上看到支教大學生徐本禹的事 跡后,徹夜難眠。她被當?shù)仄D苦的生活環(huán)境和山區(qū)孩子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深深地感動了,第二天,李華芬寫了一份題為《他(她)的眼神》的倡議書:“讓我們從捐獻一個空瓶子、一張舊報紙做起,關注那些沒錢上學的兒童。雖然只是輕輕的一揮手,但是實現(xiàn)了一個孩子一生的夢想……”一個被稱為“愛心捐助”的活動,由此在河南財經學院校園展開。
李華芬和她的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把撿瓶子、拾廢紙變賣的357.3元錢,全部寄給在貴州省大方縣大水鄉(xiāng)大石小學支教的徐本禹,資助了該校兩個貧困生重返校園。
兩個心愿
心愿一
志愿去世后捐獻眼球(角膜)
華芬提到將來想捐獻自己的眼角膜,我問她:“這個時候想這件事情是不是有些早?”她說:“如果說早,那時對于你們講,對于我來說已經不早了!蔽覜]有反對,也沒有支持,我只是說我會記下的!如果那天來臨,我們盡力會實現(xiàn)她的心愿!沒有反對的原因是,我想正常人有這樣的心愿也是正常的,何況她是病人?沒有支持的是,我不知道她的眼角膜是否符合醫(yī)學要求!
當天我與涵菥聊及此事,涵菥告訴我華芬和殷昆都是急性粒細胞M2a型,華芬同樣經歷過長期化療。昆因為做過多次化療,以及術后復發(fā)眼部出現(xiàn)綠色瘤,而沒有實現(xiàn)心愿。
心愿二
邀請朋友們親臨大石欣賞百里杜鵑
3月31日晚,華芬發(fā)短信給我,說貴州的杜鵑花現(xiàn)在開得很美,讓我替她邀請所有的志愿者以及關心她的人去大石欣賞杜鵑花!我告訴他我一定會把他的邀請轉達,她很高興!我也希望如果有趁五一放假休息的時間旅游的朋友們,您可以選擇去貴州,去看看大石的風土人情。我想我們不光會能看到美麗的杜鵑花,還可以看到如杜鵑花一樣美麗的華芬,還有那些可愛的孩子們。那是一種怎樣的收獲!
事件備忘
*05年1月8日,李華芬出現(xiàn)病痛癥狀,隨后在河南省中醫(yī)院確診為急性粒細胞
M2a型白血病.
*06年初李華芬在河南省中醫(yī)院接受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已成功,但并未康復,還有漫長的后續(xù)治療和恢復觀察期需要大家陪她一起度過。
*06年4月至07年8月,李華芬在貴州華農大石希望小學支教。
*06年8月19日,李華芬的博客在新浪博客網站開通,這是李華芬與所有關心和支持華芬的朋友們交流的窗口。
*06年10月21日,李華芬完成這學期的新課程講授,暫時離開大石,于10月27日至11月21日期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三0七醫(yī)院接受后續(xù)治療。11月28日回到大石。
*受殷昆父母的邀請,李華芬于12月16日到達四川休養(yǎng)一段時間,殷昆父母希望由他們照料李華芬的生活,為華芬提供養(yǎng)病的良好條件。12月22日得到消息,華芬的外婆病情反復,因此華芬和殷昆父母商量,華芬決定提前回河南老家照顧外婆。06年12月31日華芬平安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
*06年12月,“關注李華芬”論壇開通,這是華芬志愿者會和關注華芬的朋友們交流的平臺。
*06年底,華芬志愿者會成立,志愿者會主要工作是在經濟和精神上救助白血病患者李華芬繼續(xù)治療,和協(xié)助支教志愿者李華芬繼續(xù)有效地助學。
*07年3月至6月中旬,華芬繼續(xù)在大石志愿支教。
*07年6月18日至7月14日,李華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三0七醫(yī)院順利完成術后第二次后續(xù)治療。醫(yī)囑半年后(08年2月左右)到京接受下次后續(xù)治療。
*07年7月30日,華芬返回貴州大石繼續(xù)志愿支教。
*07年10月6日,李華芬離開貴州,結束支教,遵醫(yī)囑回家休養(yǎng),不宜勞累。
*08年1月1日,李華芬前往北京進行第三次后續(xù)治療。
*08年1月8日,李華芬與白血病奮戰(zhàn)三周年。
感動中國
從昨日下午5點30分開始,在中央電視臺在中華世紀壇的演播大廳內,來自北京語言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林滿平就不停地擦拭眼鏡片,他哭了,被一個撿破爛的人感染哭了,和他一樣,還有來自同一個學校的同學,以及來自中國科學研究院的一些碩士生們。他們伴隨著崔永元在《小崔說事》中的語言感染力,用心聆聽著一個來自河南的女大學生的平凡故事。李華芬是一位貧困生,去年9月在校園里發(fā)起“愛心捐助”活動,拾廢品變賣資助貴州大水鄉(xiāng)兩個貧困孩子上學,今年1月她不幸患了白血病。她用她的樸實感動著崔永元、感動著現(xiàn)場的觀眾、感動著來自美國的路乞先生、感動著一切在現(xiàn)場的人……
美國學者感動了在場的觀眾
10月的最后一天,北京天高云淡,秋意正濃。
路乞是一位在中國生活了好多年的美國學者,他的太太來自湖北黃石。自從他來到中國,就一直做著一件特別讓人不可思議的事:在大街上撿垃圾。在他太太的故鄉(xiāng)——黃石,路乞的事跡被黃石市民廣為流傳。昨日崔永元主持的《小崔說事》把他邀請到節(jié)目制作現(xiàn)場。
崔永元:你的名字是祈禱的“祈”吧?
路乞:我的名字是乞丐的“乞”。
崔永元:為什么?是因為你撿垃圾像乞丐嗎?
路乞:不是。我覺得有些人有不講衛(wèi)生的習慣,他們總是將一些垃圾隨手亂扔,這樣影響市容,很不好,F(xiàn)在的中國發(fā)展得很快,在過去,我的祖先還有其他一些國家的人曾侵略過中國。我作為他們的后代,應該為中國做一些事情,為中國發(fā)展得更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撿垃圾只是為了讓這個美麗的國度更加美麗。所以說,我覺得自己更應該像一個乞丐,乞求你們通過我的行為,讓自己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
崔永元:你的行為讓黃石變干凈了嗎?
路乞:應該好了一些,很多老百姓都知道我,黃石市也授予我城管隊員榮譽稱號,還給我發(fā)了服裝。老百姓也開始有了這方面的意識。
崔永元:一個老外都知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身邊人的行為,況且,他的行為是建立在一個許多人不理解的基礎上。
路乞:有一次,我在黃石坐汽車,有一個漂亮姑娘上車后就開始扔果皮,她一扔,我就撿,結果她就不扔了。這說明我這個洋鬼子已經教育了她,可能同時也會教育周圍的一些人。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讓大家一下子改變很多,可我的行動是發(fā)自內心的一種體現(xiàn),我的祖先曾經給中國帶來過災難,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補償。我知道自己補償不了,但這是我自己的一點心意。
河南女孩感動了美國學者
崔永元:路乞用他的行為去影響周圍的人,下面我再介紹我國的兩個撿垃圾的人,她們的行為在感染著大家。她們是來自河南財經學院的大學生李華芬和她的同學白雪嬌。李華芬是一位貧困生,去年9月在校園里發(fā)起“愛心捐助”活動,拾廢品變賣資助貴州大水鄉(xiāng)兩個貧困孩子上學,今年1月她不幸患了白血病。
崔永元:白雪嬌,你們怎么會想到撿垃圾?
白雪嬌:2004年9月,我們在網上看到天涯社區(qū)里介紹支教大學生徐本禹事跡的帖子后徹夜難眠,我們被當?shù)仄D苦的生存環(huán)境和山區(qū)孩子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深深地感動了。第二天,李華芬寫了一份題為《他(她)的眼神》的倡議書:“讓我們從捐獻一個空瓶子、一張舊報紙做起,關注那些沒錢上學的兒童。雖然只是輕輕的一揮手,但是實現(xiàn)了一個孩子一生的夢想。”她開始在校園發(fā)起愛心捐助活動。救助一個學生,讓他們完成自己的學業(yè)才需要160元錢,我們覺得自己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我們都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都不富裕,當我們看到很多垃圾能賣錢后,就有了這方面的想法。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走街串巷,把撿瓶子、拾廢紙變賣的357.3元錢全部寄給在貴州省大方縣大水鄉(xiāng)大石小學支教的徐本禹,資助了該校兩個貧困生重返校園。
崔永元:本來這事進行得很平靜,可后來的一件事打破了這種平靜。發(fā)起人李華芬病了,患的是白血病。突如其來的災難并沒有擊垮堅強的李華芬,她還惦記著自己資助的貴州貧困小學生;熼g隙,她在病床上口述,由父親代筆給徐本禹寫信,詢問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絕口不提自己的病情。
李華芬:是的,今年1月9日,我暈倒了,到醫(yī)院一查是白血病。當時我也曾經想過放棄,自己是一個農村孩子,根本就沒錢治病。
崔永元:李華芬來自河南南陽市淅川縣一個貧困農家,家里供她念書已經非常困難。為了資助貴州的孩子,李華芬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里撿空飲料瓶、易拉罐等廢品,將換來的錢一點點積攢起來。每月一次的化療所需費用不菲,兩次化療之后,李華芬的父母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積蓄。河南財經學院的同學們又一次以“拾破爛”的方式為她募捐。得知李華芬患病的消息后,貴州大石小學的孩子們發(fā)起了為李華芬姐姐募捐活動,2005年4月19日,全體同學早早在募捐箱前排成百余米的長隊!
愛心傳奇
李華芬出生于河南省淅川縣滔河鄉(xiāng)嚴灣村,母親務農,父親是一名小學教師,微薄的收入僅能維持全家生計,但艱苦生活卻給了她善良的心靈。
2003年,剛剛考入河南財經學院的李華芬在網上看到支教大學生徐本禹的事 跡后,徹夜難眠。她被當?shù)仄D苦的生活環(huán)境和山區(qū)孩子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深深地感動了,第二天,李華芬寫了一份題為《他(她)的眼神》的倡議書:“讓我們從捐獻一個空瓶子、一張舊報紙做起,關注那些沒錢上學的兒童。雖然只是輕輕的一揮手,但是實現(xiàn)了一個孩子一生的夢想……”一個被稱為“愛心捐助”的活動,由此在河南財經學院校園展開。
李華芬和她的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把撿瓶子、拾廢紙變賣的357.3元錢,全部寄給在貴州省大方縣大水鄉(xiāng)大石小學支教的徐本禹,資助了該校兩個貧困生重返校園。
正在李華芬積極投身于救助失學兒童的善舉時,災難卻悄然降臨到她的頭上。2005年1月18日,李華芬被確診為白血病!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醫(yī)生終于把她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但此時李華芬的家里已經一貧如洗,而必須進行的骨髓移植,最低也要10多萬元的費用。
剛剛當選為央視“2004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徐本禹得知這一消息后,從自己有限的生活費中拿出200元捐給李華芬。
大石小學的孩子們聽說李華芬的處境后,在募捐箱前排成了100多米的長龍,當天,全校師生共為李華芬捐款1115.3元。
李華芬的同學們紛紛解囊相助,為李華芬募集了6000多元。在徐本禹的母!A中農業(yè)大學的宣傳部長彭光芒將李華芬的故事在網上貼出,立即引來眾多網友的關心。一位不知名的網友通過郵局給李華芬寄了200塊錢,并在附言上寫道:“你的背后有我們,你的愛心不會白付出!奔质∪A橋外國語學院的王海霞同學在來信中表示,原意捐獻自己的干細胞,希望可以挽救李華芬……
得知李華芬的病情和所面臨的困難之后,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也將這個善良、純真的女孩列為“2005互聯(lián)網公益日”的捐助對象。
李華芬的事跡傳到家鄉(xiāng)河南淅川,整個山鄉(xiāng)都震動了?h委縣政府派專人到醫(yī)院看望并資助醫(yī)療費;團縣委、縣婦聯(lián)共同發(fā)出為李華芬獻愛心的倡議;母校和家鄉(xiāng)黨員干部自發(fā)進行捐款……
治療中的李華芬表示,若能順利完成手術,康復后她將到貴州山區(qū)義務支教,用一生回報社會。
記者隨想讓助人者得到人助,使高尚者高尚地活著,這就是我們期待和正在建設著的和諧社會。也許,我們身邊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們已經有了這個正在進行著的真實的故事,它發(fā)生的范圍如此廣泛,從黃河岸邊到云貴高原,從鄭州的一所大學校園,到山鄉(xiāng)小學到許多尚不知地址姓名只有人心可以溝通到達的地方。
付出回報
寫在前面
你還相信不求回報的付出么?
你還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么?
你還相信真實的感動么?
幸好還有一些人足以令我們流出淚水,幸好我們心中柔軟的部分還能夠被觸動。
一個帖子,一筆用廢棄飲料瓶籌集的捐款;一場病,一張寄出、退回、再寄出的匯款單;一個承諾,一些小小的愿望;一群新朋友,一張用關懷結成的網。12月5日,國際志愿者日,傾聽這個帶著傳奇色彩的愛心故事,品味——
支教女孩
華芬的小臉紅撲撲的,看上去不像個病人。但事實上她是個白血病患者,我見到她時她剛剛結束了免疫治療從醫(yī)院出來。她本打算一出院就回大石,好早點見到她的學生們,可醫(yī)生給她開了5瓶液體,她只好在北京輸完液再離開。綿延的牽掛使她不停地念叨著:“我耽誤了學生的課……”
11月18日,在北京的志愿者朋友輾轉為她借到的房子里,華芬笑呵呵地說自己總是那么幸運:來京途中在重慶錢包被偷,卻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現(xiàn)在剛出院,志愿者姐姐們又發(fā)動她們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為她找到了臨時棲身的房子!澳鞘且驗槟阋苍趲椭鷦e人啊!闭f話的是涵菥,一個在廣告公司工作的時尚女孩,跟她一起來探望華芬的還有一個名叫向靈的女孩,她們都是殷昆志愿者會的志愿者(殷昆,一位患白血病的研究生,已于9月22日去世,生前也是熱心公益的志愿者——記者注)。她們?yōu)槿A芬的身體感到擔心,怕她受不了貴州冬天的濕冷,因此勸說她暫時不要去支教了。“可是我承諾過我要支教一年的,因為治病已經耽誤學生這么多課了!比A芬固執(zhí)地說,“好想那些孩子。 彼阱谙胫蟹路鹨呀浱ど狭嘶卮笫穆贰
河南淅川-鄖縣-十堰-重慶-貴陽-黔西縣,之后還需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目的地———位于貴州畢節(jié)地區(qū)大方縣大水鄉(xiāng)的華農大石希望小學,無論如何,這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但對于帶病支教的李華芬來說,自從去年6月第一次踏上這條路,她就感到熟悉,感到一種力量,在這條路上,她好像什么都不怕了。
媒體報道
淅川“愛心女孩”貴州播撒愛心
李華芬貴州支教紀實——“大石,是我今生永遠…
李華芬:當感動變成了親情
患病支教大學生李華芬第二次來京
李華芬事跡將走上銀幕——電影《杜鵑花開》近…
凄美的紅杜鵑(長篇通訊)
以徐本禹和李華芬為原型的電影《杜鵑花開》…
紅杜鵑綻放華農
李華芬獲殊榮
CCTV-新聞“社會記錄”系列節(jié)目《我志愿》之…
那山 那橋
CCTV-新聞“社會記錄”在12月13日晚播出李華…
支教女孩的付出與回報
天邊邊那樹紅杜鵑
愛 讓她和貴州山里的孩子在一起
患白血病的志愿者
凄美的放棄
愛相助(二)
愛相助(一)
李華芬的愛心傳奇
李華芬做客《小崔說事》
相關信息
李華芬,在網上看到天涯社區(qū)里介紹支教大學生徐本禹事跡的帖子后徹夜難眠,我們被當?shù)仄D苦的生存環(huán)境和山區(qū)孩子那一雙雙渴望讀書的眼睛深深地感動了。第二天,李華芬寫了一份題為《他(她)的眼神》的倡議書:“讓我們從捐獻一個空瓶子、一張舊報紙做起,關注那些沒錢上學的兒童。雖然只是輕輕的一揮手,但是實現(xiàn)了一個孩子一生的夢想!彼_始在校園發(fā)起愛心捐助活動。救助一個學生,讓他們完成自己的學業(yè)才需要160元錢,我們覺得自己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我們都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都不富裕,當我們看到很多垃圾能賣錢后,就有了這方面的想法。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走街串巷,把撿瓶子、拾廢紙變賣的357.3元錢全部寄給在貴州省大方縣大水鄉(xiāng)大石小學支教的徐本禹,資助了該校兩個貧困生重返校園。
2005年1月15日上午0時許,正在認真聽課并不時做筆記的李華芬突然昏倒。李華芬說,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才醒,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醫(yī)院的病床上,身邊圍滿了同學和老師,個個臉色凝重。關系要好的幾個姐妹竟然紅著眼睛跑出去!澳菚r我猜自己的病一定很嚴重,但絕沒有想到被確診為白血。毙粤<毎籽。。當我親耳聽到醫(yī)生說這三個字時,一瞬間什么意識都沒了。我還沒有完成學業(yè),沒有回報父母的恩情,我還要繼續(xù)資助那些山區(qū)的孩子,我還有一、太多太多的事情沒有做啊!”李華芬哭了,這是對生命的眷戀;聞訊而來的父母哭了,這是一種親情的關切;同學們哭了,一個撿廢品維持學業(yè)都能快快樂樂的女孩子,怎會遭遇如此不幸?
李華芬說:“心里怕過無數(shù)次,無數(shù)次想到死亡,但更多的想活下去?煽捱^了,傷心過了,隨著一次次化療,隨著父母千方百計籌來的醫(yī)療費在急速減少,我突然出奇地冷靜。我的確眷戀生命,可我知道白血病意味著什么,更知道它對我的家庭意味著什么。太多事實告訴我,這種治療對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以我的家庭狀況,堅持治療,只能拖垮父母。我開始問自己:治療還有意義嗎?”
放棄的念頭第一次閃現(xiàn)在李華芬的腦海里。
李華芬抱著交代遺言一樣的心情說出了真相,而她的話讓幾位好友驚呆了。很快,得知消息的整個財經學院國貿系的師生震驚了:李華芬撿的不是廢品,是我們大學生丟失的愛心!
就這樣,大學生們連夜行動起來。第二天一大早,班級門口、學校門口,一張張鮮紅的條幅出現(xiàn)了: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我們的好同學李華芬;一個個募捐箱擺了出來:撿廢品獻愛心的李華芬生命告急,請把你的愛心奉獻出來…….呼吁得到了熱烈回應,短短一周內李華芬年在學校師生捐款6000元,李華芬高中母校也送來了近萬元的捐款。
可對于白血病來說,這不足2萬元的醫(yī)療費無疑是杯水車薪,在經過幾次化療后,醫(yī)療費再次告急。
2005年5月24日下午4時許,得知醫(yī)療費再次吃緊的李華芬含淚向父母表達了自己放棄治療的意愿。走投無路的父母哭著跑出了病房。就在此時,值班的護士送來一張意想不到的匯款單,匯款地址是:貴州溴在方縣大水鄉(xiāng)大石村華農大石小學,匯款金額是2.6萬元。留欄里還有一句話:希望姐姐早日康復__華農大三小學全體師生。自己也不過捐助了一次,還不到400元,這是怎樣一種愛的反哺?這筆錢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么?再維持三四個月的生命?而這筆錢對那些孩子意味著什么?手握著匯款單,李華芬淚如泉涌。這是怎樣的沉重,怎樣的感動!
門外,強忍住悲痛的父母抹了抹眼淚走進來。李華芬也趕緊擦干淚水,隨手藏起了那張匯款單__在極短的時間內,她做出了驚人的決定:放棄治療!
“爸爸,幫我給山區(qū)的那些孩子們寫封信吧!崩钊A芬向推門而入的父親說道。
孩子們:
姐姐很慚愧,得了很重的病,估計不能再幫助你們了……你們條件不好,能讀書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要相互幫助,長大后做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