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民國16年,他的才能引起東北礦務局總辦王正甫的重視。王遂向張學良推薦蔡正粹。被委任為總局機械工程師,享受礦長待遇。此后,在八道壕煤礦、復州灣煤礦任工程師,從事煤礦的動力機器設計制造。 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后,蔡正粹回到上海,先在其父蔡方源開辦的上海協(xié)泰機器廠幫忙。同年11月,在虹口西華德路(現(xiàn)長治路)的住所創(chuàng)辦了四方機電工程公司(上海四方鍋爐廠和上海工業(yè)鍋爐廠前身),自任經(jīng)理。 同年底,上海大隆機器廠廠長嚴慶祥,正在籌建常州民豐紡織印染廠(現(xiàn)常州國棉二廠),需要一臺工業(yè)鍋爐。蔡正粹獲悉后,以比進口貨便宜一半的價格,承接了此項工程。當年他利用從父親破產廠分到的機器和廠房,在公司建立機器制造廠,獨立經(jīng)營。民國25年10月,設計制造成功中國第一臺水管鍋爐,揭開了中國自制工業(yè)鍋爐的歷史。同年12月,這臺鍋爐按期安裝在常州民豐紡織印染廠,質量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取名為“四方式水管鍋爐”,又稱“蔡氏安全水管鍋爐”。 民國29年底,他向社會招股,成立了四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民國34年,日本投降后,改組成三人合資的四方機器廠。同年底,四方機器廠一分為三,即蔡正粹的四方機電工程公司,傅云先(蔡妻)的四方鐵工廠,傅兆云(蔡妻弟)的中建鍋爐廠。民國36年9月,蔡正粹將公司改名為四方工程公司機械廠。次年,承接了為上海招商局制造“江華”輪船用的鍋爐的業(yè)務。到1949年,制造成功了2臺2000馬力的鍋爐裝在船上,經(jīng)試航,總蒸發(fā)量比原來多4臺。為此,蔡正粹受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招商局管制委員會的好評。同年,他又設計制造了3臺2噸人字形船用鍋爐,支援了解放舟山的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