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苛勒(Wolfgang,Kohler,1887-1967)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 格式塔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人物生平
1887年,苛勒生于波羅地海的雷維爾(現(xiàn)屬愛沙尼亞)。5歲時,全家搬到德國北部。他先后在德國杜平根、波恩、柏林大學就讀。1909年在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頓夫的指導下獲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10年,苛勒接受法蘭克福大學的邀請,在該校任職。在此期間,他與另外一位心理學家 考夫卡(Kutr Koffka)共同惠特海默(Max Wertheimer)在法蘭克福大學進行的"似動"實驗。通過參加這一實驗,苛勒和考夫卡接受了惠特海默的思想。1913年,惠特海默發(fā)表了《關于運動知覺的實驗研究》一文,格式塔心理學正式誕生,法蘭克福大學成為當時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基地,苛勒、考夫卡成為格式塔心理學的主干力量。
1922年擔任柏林大學心理學研究所主任。1935年移居美國,任職賓夕法尼亞州斯瓦特莫學院直至1959年退休。他在《價值在事實世界中的地位》和《心理學中的動力學》兩本書中論述了物理學中的場論和格式塔心理學之間的關系。1967年去世。他的最后一本書《格式塔心理學的任務》于1969年出版。
同年,苛勒接受普魯士科學院的任命,到大西洋加納利群島的西班牙屬地特納利夫島上進行類人猿的心理研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他作為德國人被拘留此島長達七年之久。在那七年里,苛勒專門研究了黑猩猩的學習問題?晾赵谔丶{利夫島的這些研究成果,導致后來出現(xiàn)大量的有關學習究竟是通過頓悟還是通過試誤而獲得的研究和爭論。
1920年,苛勒回到德國,任柏林大學實驗室代理主任。1921年,苛勒被任命為繆勒在哥廷根大學的繼承人。1922年,他又繼承了斯頓夫離休前在柏林大學的職位。同年,惠特海默也被聘任為柏林大學的額外教授。此時柏林成為格式塔運動的中心?晾赵诎亓执髮W一直工作到1935年。在這一期間,他曾在1925-1928年間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和哈佛大學講學,受到廣泛歡迎?晾沼1929年用英文撰寫并出版了《格式塔心理學》,在這本書中他對格式塔運動作了最權威性和最透徹的論述,促進了格式塔心理學在美國甚至全世界范圍內的發(fā)展。1934-1935年,苛勒接受詹姆士的邀請到哈佛大學講學。1935年,苛勒寫信公開反對希特勒的納粹專政,并決定定居美國。從這一年到1959年,苛勒先后任賓夕法尼亞州斯瓦特莫學院心理學教授、新罕布什爾州達特勞斯學院研究教授.苛勒還于1956年榮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fā)的杰出科學貢獻獎,1959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7年,苛勒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思菲爾德逝世,享年80歲。
學術體系
研究對象
柯勒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有兩個,一個是直接經驗,一個是行為。
研究方法
柯勒把直接經驗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直接經驗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只能通過觀察來發(fā)現(xiàn),因此格式塔心理學強調運用自然觀察法。同時,柯勒以直接經驗(有時也稱現(xiàn)象經驗)和行為作為研究對象。格式塔心理學在具體研究中除了使用整體觀察法,還運用實驗法?吕账\用的實驗法主要是實驗現(xiàn)象學方法。
主要觀點
頓悟學習
苛勒通過對黑猩猩的實驗,在學習理論上提出了有名的頓悟說。在實驗過程中,柯勒設立了很多不同的問題讓黑猩猩來解決。
最簡單的一些問題是有關繞道的問題。動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動物和目的物之間則由實驗者設置了障礙。動物必須觀察整個情境,領會目的物和障礙物的關系,然后克服障礙,解決問題,取得食物。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一只猩猩好像突然在某個時候看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晾战忉屨f,這是猩猩對情境的觀點重新構造引起的。
他把這突然的領梧叫做“理解力”,定義它為“某種相對于整個問題的布局而出現(xiàn)的一個完整解決辦法”。這種學習稱作頓梧學習,與桑代克的試誤學習不同。試誤學習的障礙不是動物所能觀察得到的,以致它們只得進行盲目嘗試。頓悟學習則是動物領會情境的關系而獲得成功的。在苛勒看來,頓悟就是領會到自己的動作為什么和怎樣進行,領會到自己的動作和情境,特別是和目的物的關系。這一學習理論目前己成為西方心理學中重要的學習理論之一。
變換理論
柯勒指出,一且動物通過頓悟解決了問題之后就有一種對類似情境的高度遷移能力,而且動物會表現(xiàn)出在高水平下的保持和理解。動物在一種情境中發(fā)現(xiàn)或理解的動力關系模式,可以應用到另一種情境?晾赵浻眯‰u和一個二歲兒童做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在柯勒所設計的關于黑狙猩的實驗中,黑猩猩確實表現(xiàn)出了對情境的理解以及將其對策--情境遷移到另一情境。例如當黑猩猩學會運用竹竿作為手杖取得目的物之后,如果給它們提供另一個沒有竹竿的新情境,它們的注意力則常常會轉移到一段鐵絲上,這鐵絲的—部分因與線圈分裂而從線圈中突出出來,這樣看來它好像具有了手杖的形狀。黑猩猩們會煞費苦心地把它完全拉脫并用它來拾取目的物;在同樣的情境中,更加經常發(fā)生的是它們會走到箱子、木板那里,用手、牙齒和腳來撕裂一片木條,然后把它當做一根于杖。
因此,柯勒認為,有機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習得的原理或關系,而非對特殊情境的特殊反應。一旦有機體學會從一原理,就會將共應用于相似的情境。
主要成就
運用實驗結果反對元素主義心理學
柯勒稱構造主義心理學為磚泥心理學,也即元素是磚,由聯(lián)想為粘土將多塊磚粘在一起。他認為構造心理學用內省把人的心理還原為分子、原子是人為的,不能揭示心理的任何東西。格式塔心理學家重視整體的觀點,重視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具有辯證法的因素,這對克服元素主義的機械觀點是有一定的貢獻的?吕諏χX和學習的研究,沖破了元素主義的束縛,進行了啟發(fā)性的探索,到1921年之前,柯勒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學已經開始取代馮持心理學,成為心理學的主流。
促進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
柯勒強調整體論,主張心理學研究應以整體的組織來代替元素的分析,這一觀念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樣人本主義的幾個著名的代表人物也都主張對研究對象的整體體驗和描述,主張心理學應是存在分析的心理學。這些都表明了柯勒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學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潛在影響。
奠定了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柯勒對認知心理學的貢獻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對狹義的認知心理學一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貢獻。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重視研究心理的內部機制,強調從整體上對信息的輸入、加下和輸出進行模擬研究,這一點可說是深受柯勒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
其次是對廣義的認知心理學的貢獻,如知覺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正是柯勒知覺研究才導致知覺心理學脫離感覺心理學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分支。它使認知傳統(tǒng)的變革,為20世紀肋年代的認知革命鋪平了道路。
奠定實驗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論的基礎
到30年代中期,柯勒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學是德國心理學中的主要力量,也是其他國家心理學研究的主流。場的思想最早是由格式塔心理學家們引入心理學的,這一思想后來在社會心理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許多社會心理學理論的建立都以此為出發(fā)點。
同時,柯勒的實驗現(xiàn)象學也為后來的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方法論基礎,實驗現(xiàn)象學方法及其衍生手段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研究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
出版著作
主要著作
作為格式塔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柯勒在其《人猿的智慧》和《格式塔心理學》兩本著作中確立了其學派的基本觀點,也是出版量最多的兩本著作。
《人猿的智慧》(1917),柯勒描述了黑猩猩在各種迂回情境中解決問題的力式。他所涉及的實驗具有創(chuàng)造性,超過了前人水平。他仔細觀察并記錄猩猩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種種表現(xiàn)和行為,由此提出猩猩能夠考察情境中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導致學習的成功。
《格式塔心理學》(1929)是柯勒1925-1926年應邀到英國克拉克大學和哈佛大學所做講座的講稿,后來翻譯成英文綜合而成。此書對格式塔心理學進行梳理和講解,也對行為主義和內省主義進行了批判,提出了動力系統(tǒng)理論并論述了感知覺的組織因素,對于頓悟學刁進行了論述。
其他書籍
柯勒除了上述兩本著作外,還發(fā)表了下列心理學類書籍。
年代 | 書名 |
1938 | 《價值在事實世界中的地值》 |
1940 | 《心理學中的動力學》 |
1944 | 《圖形后效》 |
1969 | 《格式塔心理學的任務》[3] |
人物評價
王鵬評價柯勒作為格式塔學派中的“實干家”,其實驗和理論獨具特色,為支持、驗證和將格式塔理論落到實處做了極大的貢獻。
葉浩生評價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韋特梅默、苛勒和考夫卡:韋特梅默是“智力之父,思想家和革新者”,考夫卡是“這個小組的銷售者”,而苛勒就是“內部人士,是干實事的人”。
汪明指出苛勒的實驗雖然只有質的分析.沒有精確的量的記載,但他的設計新穎,并且重視認識的因素,這不僅為動物心理學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通路,并為現(xiàn)代學習心理學中的認知學派研究提供了手段和方法。
阿西在1968年的時候說過,“沃爾夫岡·苛勒是任何時代少有的大師。”亨利在談到苛勒與納粹的斗爭時指出“他再次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人該當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