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簡介
寧波,簡稱甬,有時亦簡稱寧,是中國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寧波母語為吳語寧波話,普通話為官方語言。目前,寧波行政上屬于副省級城市,經(jīng)濟(jì)上屬于計劃單列市,是浙江的三大經(jīng)濟(jì)中心之一,立法上屬于有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權(quán)利的較大的市,文化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準(zhǔn)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寧波港是中國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則列全國第四大港口。在中央及浙江省的文件中,寧波市分別被定義為長三角南翼經(jīng)濟(jì)中心和浙江省經(jīng)濟(jì)中心。
戴姓起源
1.以謚號為氏,出自子姓,為商湯的后裔。據(jù)《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辯證》所載,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亂”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紂之庶兄子啟(子姓)于商的舊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國。宋國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謚為戴公。戴公傳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孫遂以謚號“戴”為氏,是為河南戴氏。《左傳》宋有戴惡,戴溢之問政孟子。 2.以國為氏,源于春秋時期之公爵諸侯國--戴國。這一支也是出自子姓,另有一說是出自姬姓。據(jù)《通志·氏族略》及《左傳·隱公十年》所載,春秋時期,戴國于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被鄭國滅亡后,其國君及子民為紀(jì)念故國,遂以戴為姓,世代相傳。據(jù)考證,戴國國君是因身為殷商宗室而受封的,也是出自子姓;但也另有一說是出自姬姓,很有可能是周王承繼大統(tǒng)后賜姓為姬,所以說是出自姬姓也不無合理。戴國,在今河南民權(quán)縣東,一說在河南蘭考縣。亡于鄭國,一說亡于宋國。 3.出自姬姓。衛(wèi)有戴公,衛(wèi)康叔10世孫,姬姓。曹有戴伯,姬姓。魯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茲,姬姓。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4.殷氏改戴姓而來。據(jù)《鼠璞》所載,殷氏有改為戴姓的。武王滅商后,有不少殷遺族以國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國),稱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5.其他民族改姓而來。如滿洲達(dá)爾充阿氏、戴佳氏,鄂溫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遷徙分布
歷史上戴姓的遷徙與分布
先秦時期,戴氏世為宋國上卿,活躍在河南地區(qū)。秦漢時期,戴姓向東遷移到安徽、山東、江蘇、浙江等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戴姓在長江三角洲地區(qū)廣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時期,戴姓在華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點,中原幾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進(jìn)入福建、廣東等地區(qū),清初進(jìn)入臺灣省。
宋朝時期,戴姓大約有11余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七位。浙江為戴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戴姓總?cè)丝诘?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這兩省戴姓占戴姓總?cè)丝诘?7%,其次分布于湖南、江蘇、山東、河南、湖北五省。全國以浙江為中心向西、向北散發(fā),形成浙、贛、湘、鄂、蘇、豫、魯七省聯(lián)成一片的戴姓人口聚集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