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李宗政 明福建上杭太拔鄉(xiāng)寨背山人。生年不詳,是上杭歷史上第一個稱得上“以一介平民而敢與勢豪惡吏相抗”的農民英雄! ∶骶疤┰(1450年),縣境發(fā)生特大自然災害!皻q不熟,民相聚將為亂”。天順四年(1460年),又遭大饑荒,米價飛漲,而官府照樣逼收賦稅,地方豪富照樣逼交租債,豪強更加殘暴掠奪,侵占田產。農民被逼得無路可走。六年,李宗政聚集因受災流亡到上杭的永定山背人闕永華等一起商議起義。由于參加起義的都是白民(平民),即議定仿西漢末年樊崇領導的“赤眉軍”的做法,號稱“白眉軍”。他們以反對豪富掠奪為宗旨,嚴懲貪贓枉法、罪惡盈貫的官吏,深得農民擁護,隊伍迅速壯大,遂從寨背山向縣城進發(fā),沿途農民歡欣鼓舞。官府聞訊驚慌失措。白眉軍旗開得勝,一舉攻下縣城,隨即嚴懲惡吏,聲威日震。汀州衛(wèi)聞報惶恐不安,不敢輕舉妄動。此事震動省垣,便派出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丁泉趕來上杭。在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退出縣城,撤回根據地張芬□、寨背山一帶,進行固守。起義軍攻打之處,官兵皆無法抵御。 白眉軍的聲勢日大,根據地日益鞏固,使封建統(tǒng)治者更加坐立不安。次年(1463年),巡按御史伍驥奉命親往“督剿”,采取軟硬兼施的伎倆,先“諭以禍!保窬蛽、投降。白眉軍識破其陰謀,仍固守山寨堅持斗爭;伍即派都司丁泉率部繞道進攻,燒掉山寨,造成甚大傷亡,張芬□、石馬崎等山寨均先后被占,丁泉自以為得計,忘乎所以,孤軍深入,當進入丁字寨伏擊圈時,白眉軍全軍出擊,官兵措手不及,死傷無數,丁泉也在此喪命。伍氣急敗壞,親自督戰(zhàn)。白眉軍英勇奮戰(zhàn),打退官兵一次次瘋狂進攻,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白眉軍仍頑強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李宗政被俘后,堅貞不屈,于同年在縣城英勇就義。
名人推薦
-
黃定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yōu)秀軍事指揮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華北軍區(qū)第一兵團“臨汾旅”旅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六十軍一七九師師長、川...
-
中學高級教師:1984年7月畢業(yè)于浙江師范大學化學系,F(xiàn)任中學高級教師、中國化學會會員、《讀書時報》特約編輯、龍游縣化學教研大組組長、縣高中化...
-
戴培元(1901年-1926年03月04日),男,漢族,河北任丘人。出生于生活比較富裕的農民家庭。1922年春小學畢業(yè)后,考入保定育德中學,積極參加校內進...
-
段若宗(1913-1936),山西省武鄉(xiāng)縣人。早年家境貧寒。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高詠生(1908—1934),紅十六師師長,革命烈士。
-
劉別生(1915—1945),化名方自強,江西省吉安縣人。新四軍將領,革命烈士。1928年9月參加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湘、贛省蘇維埃...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