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陳霆

    陳霆

    陳霆(約1477年-1550年),字聲伯,號水南,浙江德清縣人。明朝官員,學(xué)者。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進士,官刑科給事中。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書彈劾張瑜,被其同黨劉瑾陷害入獄。劉瑾被誅后,復(fù)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學(xué)僉事。不久辭官回鄉(xiāng),隱居著述。著有《仙潭志》、《兩山墨談》、《水南稿》、《清山堂詩話》、《清山堂詞話》等。

    人物簡介

      陳霆(約1477—1550),字聲伯,號水南居士,隱居仙潭后,更號渚山真逸,晚號可仙道人。明代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zhèn)人。詞人、作家。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進士,官刑科給事中,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針對明孝宗被庸醫(yī)誤診致死一案,書呈《大珰張瑜科參》,遭張瑜同黨劉瑾陷害入獄,杖三十。謫判六安州。四年(1508年)冬,移知徽州府休寧縣,五年(1509年),瑾誅,復(fù)官刑部主事。翌年(1510年)七月,舉僉山西按察司。抵任兩月,命領(lǐng)敕提督學(xué)校。致仕歸,隱居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zhèn)渚山(西柵漾畔)約四十載,著述頗豐。嘉靖中,屢征不起。葬于浙江德清縣新市鎮(zhèn)吳興蕩西岸寺后圩。著《水南稿》十九卷、《唐余紀(jì)傳》十八巻(收入續(xù)四庫全書)、《兩山墨談》十八卷、《山堂瑣語》二卷、《渚山堂詩話》三卷、《渚山堂詞話》三卷(收入《四庫全書》)、正德《德清縣志》(首部德清縣志)、正德《仙潭志》八卷(首部仙潭鎮(zhèn)志)、《綠鄉(xiāng)筆林》、《水南閑居錄》、《宣靖偹史》等。其所著《渚山堂詞話》為明代詞學(xué)著作中之佳者,存錄元明之際諸多散逸詞作。

      按正德《仙潭志》卷三:“陳霆,字聲伯。弘治末,仕刑科給事中,優(yōu)詔進階,并封其父母與妻。正德初,坐忤劉瑾,杖三十棍,貶為南直隸六安州判官,且列名于敕諭,目為朋黨。正德四年冬,移知徽州府休寧縣。明年,瑾敗,有詔誣陷者不次起用。擢為刑部主事。六年七月內(nèi),舉僉山西按察司。抵任兩月,命領(lǐng)敕提督學(xué)校。未幾,以言路有言詔忤,致仕歸。初謫六安,以宦游在淮南,家世在江南,舊隱在苕南,號水南居士。所著詩文以水南名集。歸而僻園疊山為休息之所,更號渚山真逸,今號為可仙道人云。”

      按康熙《德清縣志》卷七:“陳霆,號水南。明宏治(胡桑按:應(yīng)為弘治)末,任刑科給事中。正德二年,劉瑾摭其罪下錦衣衛(wèi)獄,杖三十,謫六安州判,列之敕諭,目為朋黨,亦如蔡京《元祐黨碑》云:瑾誅,有詔被瑾誣陷者不次起用。六年,舉僉山西督學(xué),以師道自任,士習(xí)不變,終以瑾黨猶用事。嘉靖中,屢薦不出,進階朝議大夫。隱居渚山幾四十年。所著述數(shù)百余卷,其所《廷杖本末并大珰張瑜科參》及詩文有關(guān)世教者,存《藝文志》。”

      按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七:“明僉事陳霆墓,天啟《德清縣志》在(德清縣仙潭)吳興蕩西岸寺后圩。霆,字水南。宏治(胡桑按:應(yīng)為弘治)末,任刑科給事中,正德二年劉瑾摭其罪下錦衣衛(wèi)獄,杖三十。瑾誅,僉山西督學(xué)。致仕歸。隱居渚山卒!表樦巍断商逗笾尽酚涊d之陳霆墓與之同。  

    作品簡介

      《唐馀紀(jì)傳》二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陳霆

      《四庫總目提要》

      明陳霆撰。霆字聲伯,德清人。宏治壬戌進士,官至山西提學(xué)僉事。是書凡《圖紀(jì)》三卷,《列傳》十卷,《家人傳》一卷,《忠節(jié)傳》一卷,《義行傳》一卷,《隱逸傳》一卷,《藩附傳》一卷,《列女傳》一卷,《方技傳》一卷,《伶人傳》一卷,《別傳》一卷,《志略》一卷,《附錄》一卷。大旨以南唐承唐之正統(tǒng),蓋與姚士粦《後梁春秋》均欲竊取《通鑒綱目》帝蜀之意,而不知其似是而非者。考陸游《南唐書》,謂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仕為徐州判司。志生榮,榮生昪。而歐陽修《五代史》則云家世微賤,與游說迥殊。則其系出唐後與否,宋代已多異議。且自李璟巳附於周,李煜又始終奉宋正朔,當(dāng)時巳以藩臣自居,後世忽以正統(tǒng)歸之,尤為乖剌。其體例多學(xué)步《新五代史》。如唐莊宗亡於伶人,事關(guān)興廢,故歐陽修別傳伶官。至申漸高等四人,其事微矣,乃亦別立傳,將修《唐書》者必為黃幡綽等立傳乎?唐六臣,《新五代史》別傳,以其賣國也,乃亦摭徐鉉、殷崇義、張洎、張佖、周惟簡、查元方以足六臣之?dāng)?shù)。不知其隨主而降,與許善心一例也。如此之類,皆有效顰之失。況既以南唐繼唐,自應(yīng)正其為帝。而昪曰先主,璟曰中主,煜曰後主,復(fù)仿陳壽《蜀志》之例,尤進退無據(jù)。至於雜采稗官,漫無刊削,及其小失矣。胡恢之書雖佚,馬令、陸游二書具在,何必作此屋下屋也。

      《渚山堂詩話》·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七·集部五十》:

      明陳霆撰。陳霆有《唐馀紀(jì)傳》,已著錄。是書雜論唐、宋以來詩句工拙,而明詩為多。又喜自載其詩,如《冷齋夜話》、《珊瑚鉤詩話》之例。如論古人作詩,用事當(dāng)如水中著鹽,寓意當(dāng)如空中散花。因舉所自作“獨背小闌無一語,門前吹進落花風(fēng)”句,謂為空中散花!帮L(fēng)月多情自進樓”句,謂為水中著鹽。殊皆未確。其引據(jù)古人,亦頗疏舛。如李商隱殺風(fēng)景語,本出所作雜纂。雖世無完本,然刪本尚載《說郛》中。霆乃指為義山《詩品》,世無此書也。又《復(fù)齋漫錄》謂張耒“新月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句,本之郎士元“河源飛鳥外,雪嶺大荒西”一聯(lián)。摘其知上句本士元詩,不知下句本薛能“好山多在夕陽西”句可也。霆乃謂其不知本九僧“春生桂嶺外,月在海門西”句,是與耒詩何涉乎?

      陳霆《踏莎行》(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烏鳶噪。夕陽倒影射疏林,江邊一帶芙蓉老。

      風(fēng)暝寒煙,天低衰草,登樓望極群峰小。欲將歸信問行人,青山盡處行人少。

      附陳霆《游有竹亭》

      細草幽香受履痕,東風(fēng)更為客開門。

      竹余新筍供茶料,樹借繁陰蓋酒尊。

      行處漫隨陶令柳,坐間爭占謝公墩。

      醉歸尚有溪頭日,不道斜陽迫暮村。

      陳霆《仙潭十景》詩(現(xiàn)刻于浙江德清縣新市鎮(zhèn)中心公園內(nèi),仙潭,即新市別名)

      陳霆

      一、《三潭夜月》

      老蛟全懶弄狂波,向晚平潭月色和。

      山翠已收眉尚淺,水光相湯鏡新磨。

      客船有笛吹楊柳,漁浦無燈落雁鵝。

      卻信仙人過舊隱,水絲彈處夜涼多。

      胡桑按:正德《仙潭志》卷一云:“三潭,舊傳通濟橋下為一潭;通仙橋下為一潭;米漾橋下為一潭。今皆淺濁淤狹,難于艤船。意當(dāng)時清冷淵靜。故為神仙所游泳。乃知歲久變遷,為市民所侵多矣!

      通濟橋,馬公橋(已毀)南,如意街(今西安街)西端,俗呼行灶橋。建于宋前,嘉靖年間重建,后改為躍龍橋,橋下之潭,名為“躍龍?zhí)丁。與西安街平行之市河及覺海寺前之市河交匯處,今僅為丁字形河口。

      通仙橋,在謝家園(今仙潭路中部以北)陸仙樓旁之南。建于宋前,明清兩代均有修復(fù),1972年拆毀,河填塞。今重建,遷至陳家潭旁,橋旁為吟仙亭。今陳家潭之陸仙樓原在謝家園,重修時,亦遷至此地?肌睹饕唤y(tǒng)志·卷四十》:“仙潭,在德清縣東南四十里。晉道士陸修靜嘗自此潭沒數(shù)月乃出。后人紀(jì)其異,遂以名潭!睒蛳轮稇(yīng)名“仙潭”。今被填塞。

      米漾橋,駕仙橋(明后改稱日暉橋)東北,西臨陳家潭,南通直街。建于明前。劉宣教祠(后衍為大觀堂)前,俗呼大官人橋。20世紀(jì)50年代,拆除。橋下之潭,曰“陳家潭”。嘉慶嘉慶《新市鎮(zhèn)續(xù)志》卷一云:“劉宣教祠,在米漾橋北,相傳神姓劉諱圣元,三里灣人。張米肆于鎮(zhèn)。每以小量入、大量出。數(shù)年,貲盡。大笑投潭死。眾因名其潭曰米漾。立祠祀之。有禱輒應(yīng)。元時,敕封宣教郎!币晒胖惣姨睹娣e頗大,今之陳家潭(神駕潭)為淤塞后之局部。

      二、《九井寒泉》

      蘚痕交砌水花凝,海底靈泉各竅生。

      釀酒煮茶功卻異,分江貯月派同清。

      炊煙出戶催朝汲,轤轆鳴秋雜市聲。

      醉后不禁詩吻渴,一飄爭顧齒牙驚。

      胡桑按:陳霆《仙潭志》卷一云:“東岳行宮前、宮內(nèi)、康王祠前、覺海寺前、永靈東廟前、后街中、通仙橋下、步云橋下、熙春橋下、透仙橋下各有古井一。舊詠有u2018九井寒泉u2019者,謂此。居民所有,不為通衢。眾汲者,不與焉!

      東岳行宮,建于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建炎年間(1127—1130)重修,明清兩代多次重修。1950年,于原址建新市小學(xué)。1992年,遺址全部拆除。

      康王祠,位于覺海寺靈泉山后,因宋高宗趙構(gòu)(原康王),御駕親臨覺海寺而建。今毀。

      覺海寺,迎圣橋北堍。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由新市人鐘思染購得南朝齊國大夫朱安期墓地建寺,名“大唐興善寺”。后改名覺海寺!墩憬ㄖ尽肪矶俣旁疲骸坝X海教寺,《西吳里語》:在新市鎮(zhèn)。萬歷《湖州府志》:唐元和十年,有鍾思染者于鎮(zhèn)得齊中大夫朱安期墓地,請于刺史薛戎建寺于此,名興善。宋治平二年,改今額!兜虑蹇h志》:寺久圯,明萬歷初,鎮(zhèn)民創(chuàng)始募化,殿宇聿新。黃庭堅《覺海寺詩》:爐煙郁郁水沈沉犀,水繞禪床竹繞溪。一段秋蟬思高柳,夕陽原在竹陰西。沈清《游覺海寺詩》:路入諸天一徑幽,乘閑來看雪峰球。白云護缽蛟龍夜,老樹吟風(fēng)鸛鶴秋,漫道碧紗為世重,獨無玉帶與僧留。何當(dāng)日日尋休暇,得看空堂石點頭!

      永靈東廟,新市原有永靈廟(祀朱晉鎮(zhèn)國大將軍泗,始建于東晉,宋、宋紹興五年,1135,賜永靈廟號,詳見后)。宋元祐(1086—1094)間,鎮(zhèn)東百姓以走祀不便,請分建東廟。遺址今在新市油脂公司內(nèi),大殿尚存。

      步云橋,南柵外,橋外即京杭運河。朱雀橋南。位于南柵,建于宋前,后崩塌,清康熙二十年里人集資修復(fù)。乾隆年間鎮(zhèn)人沈光斗等人募集資金重建,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鎮(zhèn)人沈志燦、姬璜等疏募,改平橋為拱橋。1975年,橋南改建古運河,拆除。

      熙春橋,位于西柵,東西橫跨西柵漾,建于宋前,歲久崩圮。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鎮(zhèn)人童茂得橋石于水中,見鐫有熙春二字,乃捐資募眾重建于其址。后改名發(fā)祥橋。明萬歷時始建有五孔,后減五孔為三孔,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里人姬宗武、沈榆霄等募建又改為一洞環(huán)橋。

      透仙橋,位于北街中,善政橋北。建于宋前,明代改建,更名余慶橋。民國時河道填塞,橋亦拆除。

      九井,今毀。

      三、《南寺曉鐘》

      髯杉癭柏共陰森,飛虡懸鐘古殿深。

      聲散碧空霜下降,杵敲寒影月西沉。

      憑誰警悟先成佛,老我癡聾正擁衾。

      怪得暗塵遙攘攘,故知催動利名心。

      胡桑按:陳霆《仙潭志》卷二云:“明因院,在假山之西北隅。吳越國時,杭縣令章靖(胡桑按:為新市人)舍祖宅創(chuàng)建,號羅漢院。熙寧元年(1068),賜今額。今呼南寺。”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明因寺,《德清縣志》:在縣東新市鎮(zhèn)假山之西北隅。吳越時,余杭令章靖舍宅創(chuàng)建,號羅漢院。宋熙寧元年,賜今額。亦名南寺。歷久頹圯!

      嘉慶《新市鎮(zhèn)續(xù)志》卷一云:“明因寺,萬歷中,僧真海募建正殿。崇禎時,僧成中又改為拓深廣。年久摧壞。國朝嘉慶二年僧徹亮募材完葺,梁棟聿新。本名明因,乾隆間,有某織造者,來采買鄉(xiāng)絲,寓此,易其額為鳴因。今仍之。然殊無意義也!

      南寺,原名明因院。在假山(亦稱果山)西北,新市古六大祠院之一(另有覺海寺、通慧寺、三德寺三大寺)。規(guī)模僅次于覺海寺,為仙潭第二大寺院。今毀。

      四、《西溪夕照》

      汀州漠漠樹依依,十里溪山正夕暉。

      村硙尚占三舍遠,客帆遙帶半棱飛。

      近灘漁戶將收網(wǎng),隔水人家未掩扉。

      添得江鄉(xiāng)圖畫好,滿群鵝鴨傍舡歸。

      胡桑按:西溪,在西柵外,古有渡口。具體無可考。陳霆《仙潭志》卷一云:“洋漾之水與梅林高橋前之水俱東注,至今熙春橋外匯合而成巨漾。東北流以趨湖城(胡桑按:即湖州)。歲早時,市民多汲于此!鄙w為“洋漾之水”,或為“梅林高橋前之水”,或為“西柵漾”。

      五、《渚山花霧》

      非煙非雨細蒙松,遠近峰巒一色中。

      香經(jīng)曉迷蜂蝶路,小池春暗杜蘭叢。

      輕綃障面桃還咲,薄黛勻眉柳更工。

      不道東風(fēng)吹易散,兩竿紅日畫橋東。

      胡桑按:

      渚山,在漾漾之南。

      陳霆《仙潭志》卷一云:“渚山,在僉事陳霆居第之東北隅。致仕后,得地于鄰氏。因營此以自娛地。在洋漾之南。本一洲渚也。故名渚山。有可仙洞、呼虎寨、貯月巖、飛雨泉、漱石灘、長春塢、扣鯽橋、春溜池,馴象、嘯猿、透墩山、鬼靈、旱劍、了髻等峰,卷云、滾兒、碧霞、洞天等石,題詠在后!

      又陳霆《仙潭志》卷一云:“洋漾,在西柵外。龜溪之水北流至湖城(胡桑按:即湖州)。與霅合。其余流別注而東,合洛舍、苧溪二漾之水,至鎮(zhèn)之西柵,析而東北亦流至湖城,而入于太湖!

      六、《塔院松風(fēng)》

      風(fēng)搖蘿帶卷藤纓,萬斛寒濤翠有聲。

      秋夢忽驚醒酒石,夜泉新沸煮茶鐺。

      山僧野老時時聽,獨鶴孤琴事事清。

      聞道石邊尋古瓦,總因靈爽悟三生。

      胡桑按:陳霆《仙潭志》卷二云:“塔院,在覺海寺之后,慧通寺之墳庵也。地頗幽僻,荔蘿交蔭,苔蘚凝積。有山林蕭然之趣。古松百余顆,撐蔽天日。清風(fēng)徐來,若笙竽巖溜,清颯可聽。幽人野客,時或口口。其地十詠中,有《塔院松風(fēng)》一景,即指此也!

      七、《馬跡秋蕪》

      自來遺跡漫西東,千古豪華慨嘆中。

      谷變不量胡馬地,山頹兼伐大夫松。

      荒郊盡讓寒煙碧,燒野時添夕照紅。

      寂寞川源容易老,一堆黃葉訴西風(fēng)。

      胡桑按:陳霆《仙潭志》卷一云:“馬跡山,亦古石壘成者。在今西園上,西城橋之西。舊詠有《馬跡春云》者,謂此。然歲月滋久,蹤跡荒落。詢之故老,皆莫知創(chuàng)廢之由。壟斷之徒存其遺址而已;蛟淮▌⒏信f物也!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四:“劉光祖,《宋史》本傳:字德修,簡州陽安人。登進士第!秴桥d掌故》:紹興間,為殿中侍御史,極論朋黨偽學(xué)之禁,言甚剴切。寧宗初,坐留朱熹,罷起居郎,管玉虛觀。慶元三年,言官論列放棄房州,后復(fù)職,歷官顯謨閣學(xué)士,以蜀地險遠,寓居德清之新市。市人呼其家曰川劉!

      南宋顯謨閣學(xué)士劉光祖致仕后因歸家鄉(xiāng)四川不便,喜于新市小橋流水,遂在西柵西成橋購地建“川劉府”,府內(nèi)筑有花園謂西園,園中建有假山一座,因山呈馬鞍形故曰“馬跡山”,至明代已毀。至清,已無跡可尋。

      八、《桃源春洞》

      桃花流水認仙蹤,古洞云深有路通。

      歲月知足秦網(wǎng)后,山川依舊鳥聲中。

      尋真忽遇紅云島,避世堪稱白石翁。

      擬貰百壺來野飲,百將沉醉領(lǐng)春風(fēng)。

      胡桑按:陳霆《仙潭志》卷一云:“果山,即假山之前桃源洞是也。洞穴其下而上,則峰巒巖嶂,自成一山。蓋假山之眾耳。初,佀(胡桑按:即南宋丞相游佀,現(xiàn)簡寫為游似,不妥)父仲鴻在蜀常棲止果山,故借以名示,不忘本故也。”

      雍正《浙江通志》卷十二云:“《名勝志》:在(德清)新市鎮(zhèn)之南。宋淳佑間,宰相游佀嘗愛其山水,及謝事遂占籍居焉。似,蜀人也。以蜀有果山,因壘石作山以擬之,山前有桃源洞。”

      陳霆《仙潭志》卷一云:“游丞相山,疊石所成。假山也。故老相傳,唐浙西觀察使李琦有莊宅在鎮(zhèn),乃營此山。歲久入官。至宋淳祐二年(1242),蜀人游佀罷樞密道,遂不歸,遂寓居于山之北、明因院之東所謂游府是也。七年(1247)罷相,得山為怡老之地。山有桃源洞,東有洗墨池。又東有東山。今遺跡僅存。傍麓有巖屋一區(qū),壘時見為佛寺所據(jù)。四周有流水曲水河,今則俱泯矣。”

      桃源洞為假山一景,洞外桃花遍植,自宋至20世紀(jì)50年代一直是新市著名游覽勝地。50年代平整土地時被毀,F(xiàn)為新市煤場。

      九、《土祠樹杏》

      誰將古鐵鑄盤根,百尺虬龍月下身。

      耐盡雪霜存晚節(jié),閱殘簫鼓賽靈神。

      子懸清露銀鐺小,葉踐蒼苔鴨腳勻。

      歲月自深林自老,看教八百并莊椿。

      胡桑按:陳霆《仙潭志》卷二云:“西永靈廟,在陳僉事(胡桑按:即陳霆)祖宅之南,施氏巷之東。神姓朱諱泗,號新公。父朱煦,三國時朱然之弟,鳳陽泗州人也。初從軍于司馬氏麾下,后司馬炎篡魏稱進。咸寧五年(279),大舉伐吳。煦挈妻子行伍中臥。游掠至鎮(zhèn)。妻妊將就蓐,煦寄之于鎮(zhèn)北隅而去。未幾,生神。母名曰泗,蓋識其鄉(xiāng)土所出也。神生十歲,傳記書史比壯,勇力遏人。使弓馬。嘗因大旱,遠運洋漾之水,以紓民力。永嘉之亂,天子蒙廬江左立國,大募兵于天下。神出應(yīng)募,與紀(jì)將軍(胡桑按:蓋為晉長史紀(jì)瞻,時為揚威將軍)敗右胡于葛陂。至永昌元年(322),王敦反據(jù)京邑。神冒戰(zhàn)陣中,流矢而王。肅宗泰寧三年,詔前盡忠王事、死節(jié)邊疆者,加進封謚,所在立廟,以祀神。在晉,歷封鎮(zhèn)國大將軍,廟口之后,屢形夢于族人。曰:“吾欲于吾所出新市建祠守土,以蔭福斯民。”于是,族眾合謀治廟于此。至宋元祐元年(1086),東鎮(zhèn)人民,以走祀不便,便請分建東廟。廟之堂宇像設(shè),一如西式。紹興五年(1135),以神屢耀兵威,虜賜永靈廟額。其褒封爵謚,并神功顯跡見石記。我朝以神死事合于祭注,乃載諸祀典。每歲丁祭后,命縣官躬詣。春東秋西,以次分祭,用牲醴祝帛各一,廟前有銀杏一株,其大合抱,不知何年所植。十詠中,有《土祠樹杏》者,指此也。歲四月望前一日,為神岳降之辰。古昔民俗,于期張燈三日,用答神貺。今鄉(xiāng)人歲祀則以清明前后作社,請神出游。綺羅走集,簾幕列觀,為一歲樂事。廟之中堂為靈感公、協(xié)思昭慶順應(yīng)助吉夫人及神子敕封世子保慶嘉濟永昌戾神、婦同慶協(xié)順同美夫人諸神之位。東榮祀位,神姚將軍藍剛。西榮祀啟靈杜將軍發(fā)。其余增置像設(shè),則里俗所奉混濫者也。廟歲久頹圮。正德五年(1510)六月間,鎮(zhèn)人僉事陳霆、義民童遷各捐貲,倡眾及省祭官丘玨亦募化諸緣,相與鼎新修飾,煥乎爛然,足以妥神靈而光廟貌矣!

      《吳興備志》卷十四云“永靈廟,在新市鎮(zhèn)。神姓朱諱泗,晉懷帝時為鎮(zhèn)國大將軍。遭時多難力戰(zhàn)死國,詔就遷立廟。后族人感夢神建廟于此。吳越錢氏封保寧將軍。紹興五年,賜廟額。(《勞志》)”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云:“永靈廟,萬歷《湖州府志》:廟二,俱在新市鎮(zhèn)。祀晉里人朱泗。陳籛《永靈神號加封記》:縣有鎮(zhèn)名新市,其土神朱泗,郡人也。墓去鎮(zhèn)東北三里,耆舊相侯,當(dāng)晉懷帝朝為將,有功殉忠死敵,廟食此土。周廣順中,始封保寧將軍,紹興五年,賜永靈廟號。九年(1139),改封顯佑侯。至慶元二年(1196),又因縉紳士庶言侯自方臘金人之亂,屢顯威靈,耀兵卻敵,使寇不入境。且數(shù)十年,水旱疾厲之,祈應(yīng)如響,蓋即其功惠法,當(dāng)贈封。于是賜為顯佑通應(yīng)侯,元配邱氏封協(xié)惠夫人。其年八月,綸誥初下,鎮(zhèn)人驩迎大合樂,具酌獻誦,祝冊以告神。已而,礲石于廟門,屬寓客陳籛為文,以記其事。沈戩谷《重建永靈西廟碑記》:咸寧五年,故吳大司馬右軍帥朱然弟煦從軍司馬氏伐吳,轉(zhuǎn)戰(zhàn)至市,誕神于市之施家巷,命名曰泗。志本泗人也。復(fù)從軍敗石勒于葛陂。永昌元年,冒陣死王敦之難。泰寧二年(324),封鎮(zhèn)國大將軍。降夢立祠于所誕之地。即今廟也。宋元佑間,鎮(zhèn)東人,以走祀不便,請分建東廟,廟始專名為西。今祭亦專得秋祀云。正徳六年,僉事陳水南先生與鄉(xiāng)貢童遷倡議重修,逾百四十余年,為歲之丁酉,廟復(fù)圯。里之好義者,捐資撤而新之。自十月十六日興工,戊戌某月日落成。”

      西永靈廟,位于覺海寺西。今毀。舊址在今新市鎮(zhèn)完全小學(xué)內(nèi)。

      十、《佛舍靈芝》

      金莖玉本發(fā)精英,和氣還同間氣生。

      靈協(xié)瑞符騰地寶,秀偕蘭玉際春榮。

      五臺漫詫天花菜,百藥堪倫紫石瑛。

      況是祝厘開凈土,會看頻歲報休禎。

      胡桑按:陳霆《仙潭志》卷四云:“靈芝生,天順二年(1458),靈芝生于覺海寺觀音殿之東夾室,明年復(fù)生于觀音座下,頃刻之間,即長寸許。今其殿柱榜曰:天雨寶花,法潤普沾于眾渴;地生靈草,清香大啟于群蒙。蓋借趙文敏(胡桑按:即趙孟睿┨餛淥率┎柚,覟(zāi)疽皇敝煲。?

      此聯(lián)出自《松雪齋集·外集》,原文為:“請謙講主茶榜:雷震春山,摘金芽于谷雨;云凝建椀,聽石鼎之松風(fēng)。請陳斗品之奇功,用作齋余之清供。恭惟心如止水,辯若懸河。天雨寶花,法潤普沾于眾渴;地生靈草,清香大啟于群蒙。性相本自圓融,甘苦初無差別。云山牛乳,分一滴之醍醐;北菀龍團,破大千之夢幻。舌頭知味,鼻觀通神,大眾和南,請師點化!

      

    TAGS: 歷史人物 藝人 政協(xié)常委 演員
    名人推薦
    • 李德懷
      李德懷 (1939~)江蘇建湖人。中共黨員。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 安妮·普魯
        安妮·普魯(1935—)是當(dāng)代美國文壇一位令人矚目的作家。她出生于康涅狄格州。自八十年代末開始,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心靈之歌及其他》(1988)...
    • 高中洪
      高中洪高中洪,男,1968年10月生,博士、教授。1998年11月畢業(yè)于華中理工大學(xué)藥物研究所,獲博士學(xué)位。1998.12.~2000.5.任華中科技大學(xué)化學(xué)系講師...
    • 蔡忠貞
        蔡忠貞 男,1963年11月生,江西黎川縣人。法籍后裔,中華名將蔡鍔將軍的第五代孫。本科物理學(xué)歷,中國學(xué)習(xí)科學(xué)學(xué)會中心學(xué)習(xí)與教育研究會高級研...
    • 黃海澄
      山東鄆城人。中共黨員。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歷任中央民族學(xué)院武漢分院教師,柳州共產(chǎn)主義勞動大學(xué)、教育局干部,廣西師大中文系主任,廣西...
    • 丁建定
      丁建定1964年7月生,歷史學(xué)博士,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系副主任,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保險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中國勞動學(xué)會勞動教育分會常務(wù)理事...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