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韓炳宸(1898~1939)字星坦,金鄉(xiāng)鎮(zhèn)高莊人。 國民黨追贈陸軍少將。行伍出身。歷任國民黨山東即墨縣民團大隊長、副旅長、保安副司令,國民黨山東省第十三區(qū)保安副司令。
1939年11月9日,奉命率部狙擊從平掖等地進犯萊陽的日軍,在萊陽西部競莊與敵展開激戰(zhàn),血戰(zhàn)中腹部中彈,壯烈殉國。
生平
20歲應(yīng)募投軍。
1929年經(jīng)表兄李友漁介紹到即墨縣警備大隊,后被提升為高密縣警備隊大隊長。
七七事變,他又回到了即墨縣城,秘密組織隊伍,成立了“即墨縣抗日游擊隊指揮部”,自任指揮,并接受國民黨魯東行署領(lǐng)導(dǎo),以抗日為名,擴充實力,隊伍發(fā)展到2000多人,編成兩個團,號稱“韓部”。
1939年他與山東省第十三區(qū)保安司令趙保元合并,被編為保安第二旅,黃愛君任旅長,他擢升為第十三區(qū)保安副司令,率部北上萊陽抗日。
1939年11月10日拂曉,韓部抵達萊西郭家莊一帶,正面阻擊日軍。他迅速占領(lǐng)了有利地形,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全體將士同仇敵愾,英勇頑強,視死如歸,頑強地守住陣地拒敵于太平山高地之下。日軍憑借著強大的炮火,瘋狂地向韓炳宸陣地轟炸。韓部官兵傷亡慘重,營長負傷,4個連長陣亡。此時,韓炳宸怒不可遏,二目圓睜,脫下上衣,手舉匣槍,率眾殺向敵群,不幸身中數(shù)彈倒下,仍裹傷指揮戰(zhàn)斗,將敵壓制在埠溝上,直至主動撤退,在被送往萊陽途中,因傷勢過重而殉國,年僅39歲。
紀念
韓炳宸犧牲后,國民黨政府各民眾團體群眾2000多人為他舉行了追悼會。被中華民國政府追贈為陸軍少將,以示表彰。
國民黨抗日殉國將士一覽表師級以上
八年抗戰(zhàn),國軍陸軍陣亡、負傷、 失蹤三百二十一萬多人,空軍陣亡四千三百多人,毀機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其中有幾乎兩百個將軍陣亡殉國:佟麟閣 上將(追授) | 趙登禹 上將(追授) | 郝夢齡 上將 | 劉家麒 中將 | 吳克仁 中將 | 高志航 空軍少將,驅(qū)逐司令 |夏國章 中將 | 吳國璋 中將 | 饒國華 上將(自殺) | 肖山令 中將 | 姚中英 少將 | 司徒非 少將 | 劉震東 中將 | 王銘章 上將(追授) | 鄒紹孟 少將 | 趙渭濱 少將 | 范庭蘭 少將 | 劉桂五 少將 | 周元 中將 | 李必蕃 中將(自殺) | 黃啟東 少將 (自殺) | 方叔洪 中將 | 付忠貴 少將 | 馮安邦 中將 | 林英燦 少將 | 李國良 中將 | 張谞行 中將 | 王禹九 少將 | 陳安保 中將 |張?zhí)凭?nbsp;少將 | 韓炳宸 少將 | 馬玉仁 中將 | 丁炳權(quán) 中將 | 鄭作民 中將 | 關(guān)鐘毅 中將 (自殺) | 張自忠 上將(追授) | 張敬 少將 | 戴民權(quán) 中將 | 王竣 中將 | 梁希賢 少將(自殺) | 陳文杞 少將 | 唐淮源 上將 | 寸性奇 中將 | 金崇印 少將 | 石作衡 中將 | 賴傳湘 中將 | 朱實夫 少將 | 李翰卿 中將 | 武士敏 中將 | 朱士勤 中將 | 郭子斌 少將 | 戴安瀾 中將 | 王鳳山 少將 | 胡義賓 少將 | 張慶澍 少將 | 周復(fù) 中將 | 張少舫 少將 | 高道先 少將 | 江春炎 少將 | 彭士量 中將 | 許國璋[國民黨抗日殉國將士] 中將(自殺) | 孫明瑾 中將 | 盧廣偉 少將 | 李家鈺 上將 | 陳紹堂 少將 | 周鼎銘 少將 | 王劍岳 少將 | 王甲本 中將 | 闞維雍 中將(自殺) | 陳濟恒 中將(自殺) | 呂旃蒙 少將 | 齊學(xué)啟 中將 | 胡旭盱 少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