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伊利耶·維爾德茨伊利耶·維爾德茨Ilie Verdet(1925年5月10日——2001年3月20日)
前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中央政治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常設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檢查委員會主席,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總理、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勞動黨指導委員會主席。羅馬尼亞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
生平:
1925年5月10日生于巴克烏縣科莫內什蒂村的一個礦工家庭,父親曾在巴納特的煤礦工作。1937年因父親病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為維持生計,12歲的維爾德茨被迫輟學,1939年14歲時當了一名礦工。1945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1948——1965年稱工人黨)。全國解放后,畢業(yè)于布加勒斯特經(jīng)濟學院和“斯特凡·喬治烏”社會政治學院(羅共中央高級黨校)。
1947——1948年參加煤礦和工會的領導工作。1948——1954年在巴納特地區(qū)負責黨的工作,先后擔任列什查、魯郭日、卡蘭塞貝什等市黨委的領導工作。1954——1964年任羅共胡內多阿拉州委第一書記。1955年12月羅共七大當選為羅共中央候補委員,1960年6月羅共八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64年8月任羅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
1965年3月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進入中央領導層。同年7月在羅共九大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zhí)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965年7月24日——8月20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取代亞歷山德魯·德勒奇吉),在三位第一副主席中排名第三。1965年8月21日——1967年1月3日任部長會議副主席。1966年6月升為中央政治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1967年1月3日再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取代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在三位第一副主席中排名第二。1967年12月9日——1975年3月18日,成為部長會議唯一的第一副主席。1969年4月任國防委員會委員。1973年5月——1982年12月任羅馬尼亞黨政合一機構——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最高委員會副主席。1974年3月——1978年3月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主管中央組織工作,同時被解除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職務。1974——1975年兼任中央經(jīng)濟和社會活動工人監(jiān)督委員會主席。1974年11月羅共十一大當選為中央政治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常設主席團委員。1976——1978年任經(jīng)濟—社會組織委員會主席。1977年1月——1986年6月升任羅共中央政治執(zhí)行委員會常設局委員(相當于中央政治局常委)。1977年10月任勞動人民委員會副主席。1978年3月7日——1979年3月30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第一副總理兼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1977年5月9日——1979年3月30日)。1979年3月30日——1982年5月20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總理。
1974年起,尼古拉·齊奧塞斯庫推行的以“高積累”、“高速度”、“高指標”為核心的經(jīng)濟政策,不顧本國實際國情,盲目冒進,造成發(fā)展比率失調,人民生活水平長期的不到改善,外債猛增。1977年8月,受齊奧塞斯庫的委托,代表中央赴日烏河谷地區(qū),解決日烏河谷礦工罷工事件。1979年3月,總理馬尼亞·曼內斯庫因“健康原因”辭職,齊奧塞斯庫總統(tǒng)任命維爾德茨為總理。
在擔任總理后,維爾德茨試圖解決羅馬尼亞日益嚴重的經(jīng)濟和金融危機,擴大外貿出口,在歐洲經(jīng)濟共同體為羅馬尼亞產(chǎn)品開辟新市場,并提出延期償付羅馬尼亞所欠西方銀行的貸款,但因齊奧塞斯庫在經(jīng)濟建設方面的獨斷專行和世界經(jīng)濟形勢的影響,收效甚微。維爾德茨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系列問題上與齊奧塞斯庫發(fā)生意見分歧。維爾德茨主張建立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通過權力下放,給予經(jīng)濟單位充分的自主權,切實有效地加強企業(yè)的內部管理。但齊奧塞斯庫仍頑固堅持立場,總統(tǒng)和總理爭執(zhí)不下,互不妥協(xié)。同時,齊的夫人、作為第一副總理的埃列娜·齊奧塞斯庫也屢屢干預維爾德茨的政府首腦職權。1982年5月,因無法執(zhí)行齊奧塞斯庫的高指標政策,被齊指責為“軟弱無能”,解除了總理職務。此后,齊奧塞斯庫的親信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庫任總理。
1982年5月——10月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副主席。1985年10月被解除國務委員會副主席職務,重新任中央書記處書記。1982年10月——1986年6月兼任中央經(jīng)濟和社會活動工人監(jiān)督委員會主席。1985年10月18日——1986年6月20日任礦業(yè)部長。1985年12月被解除中央書記職務。1986年6月任羅共中央檢查委員會主席。
榮譽:
維爾德茨曾榮獲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一級勛章。
訪問中國:
維爾德茨于1975年9月率領羅馬尼亞黨政代表團訪問中國,是周恩來總理生前會見的最后一位外國客人。1980年11月以總理身份對中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重建羅共:
1989年12月,羅馬尼亞政局發(fā)生劇變后,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停止了活動。以伊利耶維·爾德茨、康斯坦丁·珀爾伏列斯庫為首的原羅共一部分黨員、干部經(jīng)過積極籌備,于1990年11月16日在新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了羅共,改名為社會主義黨,同時與勞動民主黨合并為社會主義勞動黨,維爾德茨當選為該黨指導委員會主席。
1995年,維爾德茨在接受采訪時公開表達了對1990年以后的羅馬尼亞“民主化”進行批評,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制度遭到顛覆感到痛心。2000年6月在社會主義勞動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宣布退休。
2001年3月20日,維爾德茨因心臟病突發(fā)逝世于布加勒斯特,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