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工作
1930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同年秋入沈陽第一高級中學學習。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參加書寫抗日標語等愛國抗日斗爭。1931年初冬到北平,擔任北平互濟會交通員。同年11月任青年團北平市委委員、團市委兒童局負責人。參加南下請愿示威的群眾運動,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3年夏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獄,關押在北平草嵐子胡同“軍人反省院”,在獄中黨支部的領導下,參加反反省斗爭和絕食斗爭,學習馬列主義基礎知識和世界語。1934年1月轉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革命戰(zhàn)士
1936年10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被派往綏遠興和縣工作。年底赴太原任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常委、犧盟會太原市委組織部部長。
1937年初至1940年任中共北方局直接領導下的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委員。
1937年9月底太原失守前夕,任國民軍軍官教導第八團政治主任,兼管晉城地區(qū)犧盟會中心區(qū)的工作。
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任山西省犧盟會晉城中心區(qū)秘書。
1938年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縱隊第三總隊第一大隊指導員。后調到總隊政治部工作。
1939年調任第二總隊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間參加數次戰(zhàn)斗,多處負傷。
1940年夏任第一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同年8月至1941年1月任山西青年抗戰(zhàn)決死隊第三縱隊政治委員。
1941年春赴延安參加七大。因大會延期,先后在軍政學院和中共中央黨校一部學習。
1943年調任中央黨校二部秘書科科長。參加了延安整風和大生產運動。在整風學習中協助二部主任采用“自由思想”的整風學習方法。
1945年4月至6月作為晉冀魯豫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谷諔(zhàn)爭勝利后赴東北工作。
1945年11月任中共遼寧省委委員、新民中心縣委書記兼遼寧省保安第二軍分區(qū)政治委員(至同年12月)。
1945年12月至1946年4月任遼西省第五地委書記兼遼西軍區(qū)第五軍分區(qū)第一政治委員(至1946年1月)。
建設新中國
1946年4月至6月任中共遼西省第一地委書記、遼西省委委員(1945年12月起),4月至8月兼遼西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政治委員。同年6月至1948年7月任中共遼吉省委委員,兼任遼吉省第一地委書記、遼吉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政治委員(至1946年8月)。
1946年9月起任中共遼吉省委民運部部長。同年10月至1948年7月任遼吉省委黨校副校長。
1948年1月至7月任中共遼北省委后方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同年7月至1949年5月任中共遼北省委委員兼省委秘書長。
1949年3月至4月任遼北省職工總會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4月至5月任遼北省職工總會主任。同年5月至1952年6月任中共遼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至1950年4月)。
社會主義建設者
1949年5月至1952年6月兼任遼西省委職工工作委員會書記。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任遼西省總工會籌備委員會主任。
1950年1月至1952年6月任中共遼西省委副書記,遼寧省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1952年6月起任中共長春市委書記兼市長。
1953年7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長春市委書記、長春市政府黨組書記(至1954年1月)。
1953年8月至1954年7月任長春市第四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主席。參與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參與指揮興建和支援第一汽車廠的建設。1956年1月調北京任國務院城市建設局副局長、城市建設部部長助理。
1958年10月調廣西工作。
1959年1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區(qū)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副主席。
1962年4月至6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科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同年6月至1964年9月任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65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教辦公室主任!拔幕蟾锩敝惺芷群。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得到徹底平反。
1978年12月至1983年1月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
1978年12月至1979年12月兼任江西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西省副省長。
1980年11月至1983年4月任江西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1982年9月任江西省人事安排小組組長、省整黨指導小組常務副組長。
1983年1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江西省顧問委員會籌備小組組長。
1988年離休。離休后,擔任《當代中國——江西篇》主編、江西省經濟學會會長等職。
光輝的一生
2003年1月2日因病在江西南昌逝世。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