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烈士-李云祥
李云祥(1930一1952),東莞高上江城人。1944年6月,正在東莞中學讀書的李云祥參加了東江縱隊舉辦的青訓班,成為“東縱”的一名少年抗日戰(zhàn)士。后隨部隊北撤山東膠東解放區(qū),被送進華東軍政大學學習。
1947年初,華東野戰(zhàn)軍成立華東特種縱隊,李云祥經(jīng)過嚴格的體格檢查后,被選進了坦克隊。1948年9月,濟南戰(zhàn)役打響,坦克隊接受了支援步兵攻擊濟南的戰(zhàn)斗任務。在炮兵的火力支援下,他們的坦克群摧毀了永固門兩側1000米地段內敵人所有的火力點,配合步兵一舉攻克了永固門,出色地完成了戰(zhàn)斗任務。李云祥榮立三等功,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后來,他所在的坦克一隊,又參加了淮海戰(zhàn)役、碾莊、郭莊等戰(zhàn)斗,在戰(zhàn)斗中,他升為坦克車長,并榮立二等功。
l 950年,美國侵朝戰(zhàn)爭爆發(fā),這時李云祥任華東裝甲兵坦克第二師四團的參謀。1952年6月,李云祥所在的坦克第二師第四團奉命入朝參戰(zhàn)。10月,在朝鮮鐵原地區(qū)281.2高地的反擊戰(zhàn)中,我坦克部隊為敵人炮火所阻。李云祥主動向團參謀長請求,讓他率領四、五名工兵到前沿陣地,用投擲手榴彈、炸藥包的響聲掩蓋坦克的轟鳴,以利坦克秘密進入預定陣地。結果掩護坦克前進的任務完成了,李云祥卻光榮犧牲在我軍的前沿陣地上。
五華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云祥
李云祥(1948.8)1964年前在水中就讀,1964年至1976年在廣東省體工隊,廣東足球代表隊員,1976年8月—1993年擔任五華縣業(yè)余體校足球教練員,1993年任五華縣體育局副局長,2002年3月任五華縣政協(xié)副主席,2003年4月任五華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9年被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為高級足球教練。
在廣東隊足球代表隊期間:
1970年參加上海全國足球比賽獲第二名,1972年參加全國五項球類運動會獲第二名,1973年參加全國足球聯(lián)賽取得第三名,1974年參加全國足球聯(lián)賽取得第三名,1972年代表中國廣東足球隊出訪非洲三國(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剛果)。
參加國際比賽方面:
曾和越南、阿爾巴爾亞、香港、朝鮮、日本、古巴、智利、以及非洲一些國家的國際比賽。
睢寧縣畫家-李云祥
李云祥(1926-)男,江蘇省睢寧縣睢城鎮(zhèn)崗頭村人。徐州師范學院七九屆高師函授文學專科畢業(yè)。自幼喜愛書畫,十三歲時受世叔程銘遠先生教誨,學習“芥子園畫譜”。1945年課堂作業(yè)得到李可染老師賞識,并教給筆墨水的用法。不幸因家貧輟學。 解放后從事中小學美術教學工作,1958—1979年中斷20年藝術生活,落實政策退休后,在龔曼萍先生教導下重新學習花鳥畫。多年來致力于吳昌碩詩書畫研習。師古不泥,形成自己的風格。一九九九年中國美術史論家、評論家、研究生導師陳傳習先生觀畫后,親筆寫出:“云祥先生傳統(tǒng)深厚,筆墨嫻熟,幟樹晉陵,卓爾不群”的評語。
同年人民政協(xié)睢寧委員會主辦慶澳門回歸“李云祥畫展”。江蘇電視臺前來采訪將部分作品制成光盤播放。
睢寧縣老年書畫協(xié)會、老年大學、老干部局選送我的花鳥作品參加縣、市、省、國家各級畫展并獲獎,其中主要有:
一、2005的作品入選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國畫義賣展;
二、2004年獲江蘇省“珍奧杯”優(yōu)秀書畫作品展三等獎;
三、1999年獲中國文化部藝術中心、中國文聯(lián)、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聯(lián)合舉辦的“世紀之光”書畫大展賽金獎,作品與百名畫家作品一起在北京博物館展出:
作品先后收入《中華世紀之光——中國書畫大展賽作品集》、《嘉翰杯全國中老年書畫大賽作品集》、《江蘇省筆墨金秋書畫集》等。
現(xiàn)為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睢寧縣老年書畫協(xié)會顧問。[1]
漳平烈士-李云祥
李云祥(1911-1930),福建省漳平縣永福鄉(xiāng)李莊村人。1930年3月參加革命斗爭,歷任李莊村工農赤衛(wèi)隊隊員、紅十二軍戰(zhàn)士,參加了巖南漳(龍巖、南靖、漳平)革命根據(jù)地的土地革命斗爭和閩西蘇區(qū)的反“圍剿”游擊戰(zhàn)爭。1930年夏編入紅十二軍后隨部轉戰(zhàn)龍巖,此后失去了音信。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認李云祥為革命烈士。
英雄警察-李云祥
為保護群眾生命安全,昆明市宜良縣公安局古城派出所民警李云祥[2]和張建作被“酒瘋子”李貴全殺害。連續(xù)幾天,其家人無法從失去親人的傷痛中走出來,傷心欲絕,整天以淚洗面;連續(xù)幾天,其生前好友、戰(zhàn)友沉浸在悲痛之中;連續(xù)幾天,宜良縣各界群眾用不同方式表達對他們無盡的思念……昨日,犧牲民警李云祥、張建作遺體告別儀式在宜良縣大同門廣場舉行,兩位英雄的領導、親人、戰(zhàn)友、群眾共計萬人向他們揮淚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