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投降清朝
馬得功初仕明朝,官至總兵。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朝豫親王多鐸進軍江南,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由南京倉皇逃往蕪湖。當時馬得功早已對嚴重內(nèi)訌、茍且偷安的南明小朝廷失去信心,他與另一位總兵田雄捉住朱由崧和他的妃子投降清朝[1] ,多鐸命令馬得功擔任原官職隨軍征伐。不久,授任鎮(zhèn)江總兵,隸屬漢軍鑲黃旗。
討伐賊寇
當時江寧初定,南明瑞昌王朱誼泐(一作朱誼氻)占據(jù)花山、龍?zhí)吨g。順治三年(1646年)九月,朱誼泐圖謀攻取江寧, 但因事情泄露,于是逃往鎮(zhèn)江。馬得功率軍抓獲朱誼泐,并將其斬殺。 不久,馬得功因招收盜賊入伍,而遭到降職。
順治四年(1647年),大學士洪承疇奏請朝廷,讓馬得功擔任其副將。不久,馬得功跟隨浙閩總督張存仁征剿福建建寧、邵武地區(qū)的山賊,攻克松溪、政和、建陽、崇安、光澤等縣,隨即奉命駐守松溪。后攻克慶元、永春、德化等縣。
順治六年(1649年),馬得功升任福建右路總兵,加任都督僉事。同年,馬得功攻克南安,擊敗海盜林忠。不久,馬得功捕獲興化、仙游、惠安諸縣的海盜鄭丹國等人。
擊敗鄭成功
當時鄭成功占據(jù)廈門。福建巡撫張學圣偵察到鄭成功剛出兵,于是命令馬得功率軍進攻廈門,將其攻克。鄭成功回軍援救,再次奪回廈門,繼而包圍漳州,攻破海澄。馬得功退守泉州,與固山額真金礪會合解除漳州之圍。朝廷因馬得功起初攻克廈門時,貪取財物,使得鄭成功有機可乘,讓廈門得而復失,于是下令將他逮捕治罪。不久之后,朝廷再次赦免馬得功。
順治十一年(1654年),朝廷追敘馬得功以前的功勛,賞賜給他一品頂帶,讓他出鎮(zhèn)泉州,擔任泉州總鎮(zhèn)府總兵。馬得功向朝廷陳述,自己與田雄同降清朝,請求引用田雄的先例賜封世襲爵位,于是朝廷賜封馬得功為一等精奇尼哈番,加任都督同知。
順治十三年(1656年),馬得功升任福建提督。當時鄭成功占領(lǐng)閩安,此前十多年間,閩安形勢呈半明半清狀況。閩安是福建要地,鄭成功把閩安作為反清復明、收復臺灣的戰(zhàn)略基地,增修城垣,層柵峻壘,構(gòu)筑炮臺,防固周密。并在鎮(zhèn)外添筑崇新寨等五寨,旌旗相望,表里聲援,毀橋斷路,遇險設(shè)奇。水面上則東倚瑯岐,西附羅星塔,舟艦鱗集,隨潮呼應(yīng),聚集兵力十萬余、戰(zhàn)船數(shù)千艘,扼守閩安。
同年,林忠再次占據(jù)永春、德化、尤溪、大田等縣,福建巡撫宜永貴命令馬得功率軍前往討伐。馬得功剛剛出兵,鄭成功就派兵從閩安進攻會城,馬得功率軍返回,與會城士兵夾擊鄭成功軍,解除會城之圍。
順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鄭成功主力進攻臺州,閩安守御力量單薄,僅有弱兵五千余人。朝廷派馬得功與固山額真圖賴、浙閩總督李率泰、福建巡撫劉漢祚等人合兵攻打閩安,清軍水陸并進,晝夜攻擊,接連攻破七城 ,于是攻克閩安。 當時,鄭成功屢次前來進犯,馬得功都率軍將其擊退。
筑城防守
順治十五年(1658年),馬得功為防止鄭成功卷土重來,便在閩安城廢墟之上,率部大興土石,大規(guī)模地構(gòu)筑閩安石頭城。城墻周長332丈,沿江岸而建。閩安城里街、協(xié)臺衙門、城隍頂總炮臺皆在城墻內(nèi)。城墻四周每隔10米設(shè)立炮位,故亦稱閩安炮城,非常威武壯觀。
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封三等侯。
康熙元年(1662年),朝廷將福建沿海地區(qū)的居民前往內(nèi)地,馬得功擊敗阻止居民內(nèi)遷的海盜。
奮戰(zhàn)而死
康熙二年(1663年),朝廷大軍進攻廈門,當時馬得功率領(lǐng)水軍隨征,并且攻克烏沙。恰逢南風忽起,鄭軍乘風攻上戰(zhàn)船,馬得功奮力作戰(zhàn),最終陣亡。李率泰將馬得功陣亡的消息奏報朝廷,朝廷進封馬得功為一等侯,謚號襄武。 由其子馬三奇繼承爵位。乾隆十四年(1749年),朝廷確定各侯、伯的封號,以馬得功為順勤侯。
主要成就
馬得功是清初著名戰(zhàn)將,功勛卓著,為安定東南沿海、確立閩安軍事重鎮(zhèn)地位,做出重大貢獻。
歷史評價
趙爾巽等《清史稿》:“而定國、夢庚、雄輩及他諸降將,皆襲封如故。”[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四·本紀四》
《清史稿·卷二百四十八·列傳三十五》
家庭成員
兒子:馬三奇,襲封一等順勤侯,官至潮州總兵。
時鄭成功據(jù)廈門。巡撫張學圣诇成功方出,令得功攻廈門,克之。成功還救,復陷。遂圍漳州,破海澄。得功退守泉州,與固山額真金礪會師解漳州圍。以得功初克廈門貪取財物為成功所乘,命逮治,援赦免。十一年,敘前功,賜一品頂帶,出鎮(zhèn)泉州。得功自陳與田雄同降,援雄例乞世職,授一等精奇尼哈番,加都督同知。十三年,擢福建提督。林忠復據(jù)永春、德化、尤溪、大田諸縣,巡撫宜永貴令得功率師討之。師行,寇自閩安逕攻會城,得功引師還,與城兵夾擊,圍解。十四年,與浙閩總督李率泰等合兵克閩安,成功屢內(nèi)犯,得功擊卻之。十八年,進三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