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姓名:郭世隆生卒年:1645—1716
字:昌伯
號:不詳
民族:漢族
籍貫:汾州
生平
順治二年,英親王阿濟(jì)格下九江,洪臣隨明將左夢庚來降,入旗,授佐領(lǐng),分轄降眾。累官湖廣道州總兵。康熙四年,世隆襲管佐領(lǐng),授禮部員外郎,改御史。
二十七年,盛京福陵守兵訴其兄冤死,命世隆往按,得誣良刑逼自縊狀,原審侍郎阿禮瑚等坐失實(shí)奪官。頃之,超擢內(nèi)閣學(xué)士。圣祖謁孝陵,經(jīng)通州,山西禮縣民訴知縣萬世緯及知府紀(jì)元婪索狀,命世隆會督撫按治。世緯坐貪婪、科派、杖斃無罪人,元坐受賕薦世緯卓異,皆論死。
二十九年,代于成龍為直隸巡撫。先是,罷任安溪知縣孫鏞告福建巡撫張仲舉、布政使張永茂侵蝕庫帑,遣郎中吳爾泰會總督勘訊,至即拘訊知府六人,連引州縣官數(shù)十人。上聞疑之,命世隆往按,發(fā)仲舉與前布政使張汧竄改賦冊、侵隱已徵額銀捏作民欠,又汧遷湖廣巡撫虧福建庫帑三十馀萬,仲舉前任湖南布政亦虧帑,相約互抵;嗣仲舉聞汧以贓敗,而福建庫尚未完,飭屬代為彌縫,左證悉合。仲舉、永茂俱論罪如律。世隆之任,帝諭曰:“于成龍居官甚善,繼之不易,爾當(dāng)勤慎任事!表樚、保定、真定、永平諸府旱,世隆奉命履勘,疏言:“被災(zāi)者七十四州縣,請蠲本年及來年額賦。霸、文安等十四州縣災(zāi)尤重,請治賑!钡杌I積貯,并以奉天歲豐,請飭山海關(guān)暫聽民間轉(zhuǎn)糶,仍限肩挑馱負(fù),不得以大車裝載,皆如所請。又疏言:“真定地當(dāng)沖要,所屬贊皇縣,西有大峪曰子午套,素為盜藪,請移紫荊關(guān)副將駐真定;調(diào)馬、步兵二千分防霸州!弊友篮記Q,淹沒田畝,請修筑大城等縣堤岸,并濬王家口、黑龍港諸支流堙塞者,皆報(bào)可。
三十四年,擢閩浙總督。歲歉,率閉糴居奇。
世隆疏請蠲賦,并發(fā)帑二十萬,乞糴江、浙,海運(yùn)平糶,詔俞之。先是浙省奏請鼓鑄,官吏射利,請減其分?jǐn)?shù)。由是私鑄者眾,每錢不及七八分,壅滯不行。
三十八年,上南巡,世隆迎駕,至杭州,民擁輿赴訴。乃停官爐,發(fā)帑收毀私錢,錢得流布。上聞,為褒美。鄞縣沿海田,被水沖決一千七十馀畝,請永免額賦。
四十一年,調(diào)兩廣總督。廣東海疆二千馀里,守汛遼闊,盜賊出沒無常。世隆疏定營制,增設(shè)兵船巡哨,迭擊敗海盜,沉其舟四十五。疏報(bào)擒海陽巨盜蔡玉也等五人。上遣刑部侍郎常綬往勘,因議世隆平時禁賊不嚴(yán),盜發(fā),朦朧掩飾,坐奪官。
四十六年,起湖廣總督、疏陳防守紅苗,請沿邊安設(shè)塘汛,禁內(nèi)地民與苗往來,并勿與為婚姻。未幾,召為刑部尚書。五十年,以山西流匪陳四等潛入湖廣,鳩黨劫掠,世隆前任總督坐失察,奪官。五十二年,萬壽,復(fù)原品。居三年,卒。直隸、福建、浙江、兩廣、湖廣皆祀名宦。
姓氏起源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hù)衛(wèi)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樸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jīng)》,此郭氏之始。"這么說來,郭姓是早在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的。二、以居處為氏。拒《風(fēng)俗通義》上記載:"氏于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在中國大多數(shù)的姓氏起源中,這種現(xiàn)象是比較少的。
三、來自炎黃,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說虢叔)于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rèn)可,并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發(fā)動對周的戰(zhàn)爭,兼并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于陽曲作為補(bǔ)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后,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后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后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后代,均以郭為姓。
四、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納,后冒姓郭氏;后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五、出自古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