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效生活
恩師惲代英是他畢生敬仰的老師
在廣東黃埔軍校,路景榮特別愛聽比他年長7歲的同鄉(xiāng)惲代英這位政治主任教官上大課、作報告。經(jīng)常是因為要聽惲代英教官上課的人太多,不得不把課堂移到操場上。夏日的黃埔,驕陽似火,惲代英一講就是幾個鐘頭。大家被他那幽默、富于鼓動性的講課所深深吸引。惲教官把鴉片戰(zhàn)爭開始起的一部帝國主義侵華史,還有社會問題,國際政治等課程,講得有聲有色,使路景榮一群熱血青年堅定了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血腥統(tǒng)治的意志。惲教官的一身正氣、模范榜樣,像磁鐵樣把路景榮他們牢牢地吸引在他的周圍。
戎馬生涯
當黃埔四期學員畢業(yè)考試結(jié)束后,路景榮留在黃埔軍校工作了一段時間,有機會更多地接觸惲教官。他內(nèi)心始終深深敬愛著這位可親可敬的老鄉(xiāng),把惲代英看作是自己終身的老師、做人的楷模。
路景榮離校后,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由于他帶兵有方,作戰(zhàn)勇敢,不斷受到上峰嘉獎,從排長、連長、營長升到副團長。到抗戰(zhàn)前線,正當英年的他,已經(jīng)是統(tǒng)率兩千多名官兵的上校團長了。
血戰(zhàn)淞滬
不滅倭寇誓不還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把戰(zhàn)火從盧溝橋畔燒到了黃浦江兩岸。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路景榮率部鏖戰(zhàn)在淞滬最前線。
武漢江漢關(guān)的鐘聲,還在九十八師五八三團團長路景榮的耳邊回蕩。幾小時前——1937年8月10日的傍晚,他趕到師部聽取傳達緊急命令,他的團是前衛(wèi)團,8月12日上午要分批登舟東開,水陸兼程,趕赴上海南翔,待命投入反擊日本侵略軍的戰(zhàn)斗。
絕筆遺書
夜深了,他在窗前望著一彎清冷的眉月,想起遠在千里之外的常州老家的妻兒老少,他鋪開信箋,匆匆走筆:
“賢妻如晤:對日作戰(zhàn)不可避免。這次作戰(zhàn)非同尋常,軍人守土有責,不打退日軍進攻,決不茍全性命!只要你帶好三個孩子,我雖死也安心!紙短情長,臨池依依,望你在家鄉(xiāng)多加珍重!
夫景榮手書,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十日晚!
1937年8月15日拂曉,九十八師全師趕到南翔,編入了由張治中將軍指揮的第九集團軍戰(zhàn)斗序列。1937年8月19日晚,路景榮率領(lǐng)全團由北向南,再次強攻楊樹浦地區(qū)日軍多處街壘以及大公紗廠、匯山碼頭等重要據(jù)點,力求將這一帶的日軍橫掃進黃浦江。
早就憋著一股勁的路景榮團長指揮官兵們從沙港向東迂回,沿途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位于街道兩旁的不少樓房,日本人早在幾個月前,就秘密地加固成一個個堡壘,厚厚的鋼筋水泥墻上,預留著許多槍眼,在平時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這時日軍的輕重機關(guān)槍像密集的雨點,從兩側(cè)樓房屋頂及各個槍眼中傾瀉下來,嚴密的火網(wǎng)遮斷了我軍前進道路。路團長一面組織機槍火力還擊,一面要官兵們利用死角互相掩護,搭人梯攀上樓頂,和敵人逐層爭奪。剎那間,雙方的槍聲、手榴彈爆炸聲,拼刺刀的喊殺聲響徹夜空。激戰(zhàn)的街頭、墻邊、樓房內(nèi),侵華日軍的尸體一個迭著一個,路團長的戎裝也滿是血污。
我軍連續(xù)3個晚上突擊,未能全部達到預期目的。中國軍隊雖然勇敢,但缺乏能摧毀敵人堅固工事的重火器,全靠血肉之軀在拼搏。
1937年8月23日拂曉,我集團軍指揮部接到了緊急報告:吳淞口獅子林和川沙口方向,大批日軍正在我右側(cè)登陸,路景榮奉命快速移兵,投入了更為艱難的抗登陸惡戰(zhàn)。
當路景榮所在的九十八師剛剛趕到吳淞口左翼陣地時,緊靠長江口的寶山縣城就失守了。路景榮團和兄弟部隊,經(jīng)過一天一夜血戰(zhàn),終于把一部分登陸的日軍消滅在灘頭。
經(jīng)過連續(xù)6晝夜拉鋸式的攻防,寶山一線我軍陣地得而復失多次。友軍第六師浴血堵?lián),傷亡過半。1937年8月31日起,守衛(wèi)寶山縣城的重任,落到了已榮升為九十八師二九四旅少將參謀長路景榮指揮的五八三團姚子青三營官兵的肩頭。由于接替路景榮的新團長剛來,對部隊情況一時難以熟悉,路主動留下來協(xié)助新團長。熟悉一切之后,他又趕到月浦鎮(zhèn)一、二營防地去視察部署。第二天,他得到了獅子林炮臺已失陷的消息。
壯烈犧牲
1937年9月7日到10日那幾天,路景榮所部守衛(wèi)的月浦陣地,離長江口不遠,河浜眾多,稻田縱橫,地下水位高,野戰(zhàn)工事挖到地下一米左右就冒水,無法構(gòu)筑起堅固工事,陣地整天籠罩在濃密的彈雨炮火中。洶涌而來的大股日軍,每一次集團沖鋒為我打退后,又來第二次、第三次炮火急襲,我軍陣地泥土中隨處都有爆炸留下的大量彈片。敵軍不顧慘重傷亡,依然一波一波地踏尸而進。路景榮眼看援軍來不了,彈藥越打越少,部隊傷亡越來越多,加之飯菜送不上,高溫酷暑,喝口水都十分困難,有時大雨傾盆,官兵們守在水深過膝的戰(zhàn)壕中,他與官兵們始終同甘共苦,鎮(zhèn)定地面對這一切。他冒著敵機低飛轟炸掃射和密集的炮火,不時地巡視陣地,激勵大家與陣地共存亡,決不后退一步。
1937年9月10日中午,在又一次暴雨般傾瀉而來的炮彈爆炸氣浪中,路景榮倒在了他的指揮所里,鮮血濺滿了全身,手中還緊緊地抓著電話筒。之前,他曾用電話向師長聶楚中報告:“師長,請放心,有我在就有陣地在!”年僅35歲的一顆愛國將星在前線隕落了。
歸葬故里
英烈浩氣傳千秋
路景榮在淞滬前線壯烈殉國后,中國軍隊戰(zhàn)線后移,于9月13日退守羅店一線,中日軍隊仍在僵持中爭奪,在爭奪中僵持。肉搏廝殺過后,陣地前草黃色軍裝的日軍尸體東倒西歪,我軍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僅路景榮所在的第九十八師,傷亡就高達2590余名。京滬鐵路沿線,雖然經(jīng)常遭到敵機轟炸襲擊,但道路尚未阻斷,路景榮的靈柩,得以用軍車護送回到了常州。
1937年9月25日,武進縣政府主持公祭抗日將軍路景榮的那天,各界人士與四鄉(xiāng)八鄰的鄉(xiāng)親以及學校的師生,共一千多人自發(fā)地趕來參加,《武進日報》等報記者也來采訪作報道。會場上掛著烈士遺照,氣氛悲壯慷慨,備極哀榮。四周還有許多挽聯(lián),有一幅寫道:“血戰(zhàn)月浦破敵膽,淚灑龍城吊英魂。”另一幅是:“獅吼奮戰(zhàn)腥雨天,魂兮歸來桑梓地!
公祭主持人簡要介紹了路景榮烈士的生平和感人事跡,許多與會者感極而泣。公祭大會后,有的學校還將烈士英勇殺敵的事跡和上海傳來的民謠寫成壁報在校園張貼:“吳淞水,東海潮,堅守海疆志不搖;殺倭寇,除海盜,愛國大旗滿天飄!”以此來表達他們對愛國抗日將士的景仰心情。路景榮的遺體隨后安葬在常州西部公墓。
社會評價
1937年9月中旬,上海英文報紙《大美晚報》對路景榮、姚子青率部血戰(zhàn)寶山、月浦,視死如歸的精神,發(fā)表文章說:“其偉大壯烈,實令人內(nèi)心震動而肅然起敬!此非僅中國人之光榮,亦為全人類之光榮!”國際友人的贊揚,表達了全世界正義人民的心聲。這贊譽,我們的英烈是當之無愧的,他們將永遠受到后人崇敬,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