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商山四皓,秦時隱士,漢代逸民。是居住在陜西商山深處的四位白發(fā)皓須、德高望眾、品行高潔的老者。他們四位分別是蘇州太湖甪里先生周術(shù),河南商丘東園公唐秉,湖北通城綺里季吳實(shí),浙江寧波夏黃公崔廣。
目錄
簡史詳細(xì)生平
編輯本段簡史
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鹿里先生周術(shù)和綺里季吳實(shí),皆秦博士,后因逃避焚書坑儒來到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見千山蒼蒼,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繩繩嗡嗡的京都咸陽,真是人間凈土。這兒聽不到刀槍鼙鼓的驚鳴,看不見殘暴無道的殺戮,見不到爭寵斗勢的惡棍,覺不到爾虞我詐的寒慘,也沒有賣官賣爵的小人,遂決心“巖居穴處”,“紫芝療饑”,在商山隱居下來。 四皓在商山避秦隱形不久,劉漢王朝統(tǒng)一了天下。當(dāng)漢高祖劉邦要廢掉太子劉盈,另立趙王如意時,劉盈的母親呂后經(jīng)張良策劃;約請四皓出山!百扇霛h廷,一語吾主”,改變了劉邦廢太子的初衷,終使劉盈做了漢惠帝,四個功高蓋世的老人,盡可高官厚祿頤養(yǎng)天年。可是,他們卻功高身退,重返商山,終老山林,死后便葬于商鎮(zhèn)。
編輯本段詳細(xì)生平
四皓本來為秦代官員,古稱秦博士。秦人歷代務(wù)農(nóng)講武,任用賢能的知識分子奠定了霸業(yè)。到秦始皇嬴政時,廢井田,毀學(xué)校,焚燒經(jīng)籍,坑殺儒生。四皓見時政日非,危亂將至,逃離咸陽,隱居在“上洛商山”。后人說此不與亂世合作的態(tài)度,為“避世”或“避秦”。
秦始皇坑儒,四皓本來也是秦通緝坑殺的要犯,一旦被秦捕獲,必遭活埋。四皓這一稱呼最早叫出來的是西漢揚(yáng)雄,他曾在《自嘲》詩文中寫道:“四皓采榮于南山,仆誠不能與此數(shù)公并!辈苤病⒗畎、白居易等歷代詩人都寫過商山四皓,其中最知名的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正是取材于商山四皓的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他說:“嬴氏亂天紀(jì),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北皇穼W(xué)家陳寅恪引用在《桃花源記旁證》一文中。
商山四皓記載最詳實(shí)權(quán)威的數(shù)司馬遷的《史記》和東漢班固的《漢書》。四皓的故事在《史記·留侯世家》內(nèi)比較生動全面。漢高祖劉邦建國之初,舉逸民,請張良叫四皓出山,四皓不滿劉邦的處世為人,拒不從命。之后,劉邦欲廢太子劉盈,立他與戚姬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呂后讓張良勸劉邦,張良說此計(jì)不行,可去商山請四皓與太子一起穩(wěn)定名位。于是公元前196年太子劉盈派人高車駟馬“卑詞厚禮”迎接四皓。
四皓知道當(dāng)年始皇長子扶蘇被賜死,幼子胡亥為二世亡秦的教訓(xùn)。又想到劉邦廢長立幼必使新的政權(quán)動蕩,萬民遭殃。太子劉盈為人忠厚,所以四皓決然出山。呂后叫呂澤(建成侯)迎四皓于建成侯府中作客,此后形影不離太子劉盈左右。
漢十一年,劉邦舊部黥布造反,劉邦打算派太子劉盈帶兵打仗,四皓力勸,讓呂后告訴劉邦,一定要親自出征方可大勝。因劉邦的部將不服劉盈,黥布深知此道理,出征隊(duì)伍必敗無疑,所以劉邦親自出征,大獲全勝。
公元前195年,劉邦凱旋歸來,在宮中設(shè)宴,看到太子身后由四皓跟從,非常驚異地問:“誰也?”四皓報上了姓名,劉邦說:“我找了諸位好多年,你們一直在逃避我,現(xiàn)在為什么跟我的兒子來往呢?”四皓說:“良禽擇木而棲,賢才擇主而事,臣等不愿受你的辱罵,只好躲了起來,太子既仁慈又孝順,謙恭下士,所以臣等投奔太子,愿為賓客!彼酿┱f完離去……
劉邦對戚姬說:“太子羽毛已豐,甚得人心!彼约阂泊蛳烁鼡Q太子的念頭,不久劉邦去世,太子劉盈登皇位,這就是漢惠帝;莸蹌⒂癁閳蟠鹚酿夂蠲,四皓謝絕封賞,重回商山隱居,直到壽終。漢惠帝聞訊令三千御林軍每人自長安攜土十斤去商山為四皓墓培土,又在商州城南高車為四皓建廟建祠,以表彰四皓避秦安漢之功。
四皓并不是商山人,卻住在商山,葬在商山,當(dāng)代作家賈平凹以“自省此身非達(dá)者,今朝羞拜四先生”來贊美四皓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四皓尚謙讓,行中庸,薄名利,鄙財富,能進(jìn)能退,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賞。最中肯的評價還是宋人王禹偁在《四皓廟碑》中寫的:“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劉,知存也;應(yīng)孝惠王之聘知進(jìn)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俱備,而正在其中矣。先生危則助之,安則去之,其來也,致公于萬民;其往也,無私乎一身。此所謂進(jìn)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千古四賢而已!”
選自《古代賢人故事:商山四皓 進(jìn)退存亡不失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