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Brancusi)1876年出生于羅馬尼亞霍比塔的農民家庭,1957年逝世于巴黎。長期活動在法國。其間一個時期(1913年左右)曾受立體派和黑人雕刻的影響,開始制作簡化造型的雕刻,他只選擇少許主題,以不同材質去創(chuàng)作。公認為是20世紀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重要雕塑家。
他的作品可以說是對現代主義美學的核心課題——造形與材質,作出嶄新響應的典型代表,布朗庫西從小受到民間木雕工藝影響,最初,在祖國生活時期就讀于工藝學校,后來,進入首都布加勒斯特美術學校。1904年抵達巴黎,1907年,布朗庫西畢業(yè)于美術學校(EcoledesBeaux─Arts),并且一度進入羅丹工作室。然而,布朗庫西僅僅待了一個月就選擇離去。他透露離開羅丹工作室的考慮:「大樹底下無法長成任何小草」。布朗庫西坦承,那段時間是他個人最艱辛的時期,因為,自己必須找到自我創(chuàng)作的道路。不斷尋找雕刻的完美和優(yōu)雅,運用最純凈想象馳騁藝術創(chuàng)作簡煉境界的布朗庫西,創(chuàng)作理念不僅對現代雕塑藝術有著極為重要的啟發(fā)價值。布朗庫西說:“東西外表的形象并不真實,真實的是東西內在的本質!
1908年布朗庫西開始創(chuàng)作〈吻〉,成為此一時代最抽象的雕刻。之后,創(chuàng)作〈睡著的繆思女神〉(1910)、〈新生〉(1915),達到完全非具象的抽象雕刻。他的作品以象征性的極端抽象與微妙的造形為特色,他關注自然的理想化形象,同時又能把真實中的鳥、魚、蛋和人體結構的本性表達出來。在材料上,他偏好采用大理石、木材、銅鑄,表現材質的生命與單純形態(tài),透過磨光的精致處理技巧,展現石頭或青銅的優(yōu)美造形曲線,風格像水一樣的清澈,無限純凈,被尊稱為徹底抽象與單純化的前衛(wèi)雕刻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不僅融合了羅馬尼亞民俗風格,更受到東方,包括中國及其西藏地區(qū)、印度、土耳其、日本與柬埔寨等地的影響,布朗庫西探索形的單純性的過程,在時間上與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平行,但他始終沒有卷入任何流派,而保持著個人的獨特風格。
作品
在這件表現鳥的作品中,布朗庫西完全擺脫了鳥的自然形態(tài)的限定,將其簡化成一個像是被拉長了的感嘆號,然而卻又恰到好處地把握住了空中飛翔著的鳥的最本質的形式。流線形的造型簡潔凝練,加之材料本身光滑明亮的特質,使整件作品富有張力和靈動感,賦予觀眾以無限的想像空間。追求表現形式的內在精神與形式和材料結合的完美統一,正是布朗庫西藝術最主要的意義所在。
這是一件最著名的人像雕刻。馬爾吉特·波嘉尼是一位羅馬尼亞女畫家,她與布朗庫西于1910年在巴黎相識。1910年至1933年,布朗庫西用不同材料給波嘉尼塑造了許多雕像,但是只保存下來三件大理石雕像和三件青銅雕像,這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件銅雕。在這件作品中,作者運作夸張和概括的形式,表現了波嘉尼的內在精神世界和氣質。這件銅雕的橢圓形臉龐、大眼睛和用手托腮的動作,與波嘉尼自畫像十分相似。布朗庫西用優(yōu)美而和諧的線條突出了女畫家的主要特征,使雕像具有一種迷人的力量。
繆斯是希臘神話中九個司文藝的女神的總稱,常生活在山洞巖穴和清涼泉水旁歌唱歡娛。作者在這一作品中打破常規(guī),只塑造了一個橢圓形頭部,稍微刻出眼、鼻、嘴等的造型。她那閉合的眼睛,修長的鼻,纖小的嘴,凝聚了女神的主要特征,表現出沉睡的神情。如果仔細觀察,就會聯想到她是一個正在巖洞里沉睡的美麗女神。這個“睡美人”僅以一個頭部來體現,其余留給觀賞者去想像了。
拍賣
紐約時間2018年5月15日晚7時,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舉行,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作于1932年的雕塑作品《少女的風姿(南希·庫納德)》(La jeune fille sophistique (Nancy Cunard))以7100萬美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