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王一羽,宇兆翔,號羽翁,1921年出生于南京,2007年去世。
幼承庭訓(xùn),四歲開筆,不臨唐人書,由隸而篆,九歲時,湖南李棲云先生借寓吾家,得其指授。同時見先生書畫之余,奏刀篆刻,遂求兼而教之。
十六歲又從吳門金鐵芝先生游。鐵芝先生吳昌碩大師高弟,深得缶老薪傳,從而領(lǐng)略缶廬篆刻門徑。
二十歲突患類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一病經(jīng)年,已成痼疾,乃赴滬求醫(yī),養(yǎng)疴滬西田莊,經(jīng)比鄰淮陰陳伯衡先生之介,得拜西泠印杜創(chuàng)辦人王福廠之門。
因陳老為著名碑板鑒藏家,中年后移家杭州,與福廠師交誼頗深,今且同居滬上.故力介立雪王門,便于求教。自此,常赴師門,親承教誨,專攻大小二篆暨浙派篆刻。
三十歲后,銳意追求書法源流:甲骨文,得益于胡小石、商承祚二老;金文,以散盤為主,兼臨兩周諸器;隸書,悉遵棲云先生之教。以夏承、禮器為宗,參以張遷、華山、曹全、石門頌諸碑;楷,則自魏晉墓志入,不及隋唐;草,臨二王,歸于章草。四體兼?zhèn)洌┎杀婇L。
治印則自啟蒙后,即以漢印筑基,缶廬為用,雖從福廠先生有年,終因用刀厚薄之別,章法安排不同,難入浙派之室。此亦個性使然,奈何!中年以后,每以金文、古璽入印,率意而作,力求自我。
余對書法、篆刻,向以此道僅是業(yè)余陶冶情操,抒發(fā)性靈之最好寄托,二者互為砥礪,相習(xí)相長,無間毀譽,自行其是,既舍名利之求,盡有自娛之樂。
──摘自2001年《蘭樓印存》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