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雷正綰(?—1897)字偉堂,四川中江人,清朝將領(lǐng)。由把總從軍湖北,積功至游擊,賜號直勇巴圖魯。咸豐八年,從 多隆阿援安徽石牌、潛山、太湖、桐城,諸戰(zhàn)皆功最,累擢副將,以總兵記名。十一年,敗黃文金於蔣家山、項家河、江家河、麻子嶺,一月五捷,授陜安鎮(zhèn)總兵。
人物事跡
同治元年,克廬州,以提督記名。從多隆阿援陜西,詔正綰先赴本任,未至,擢陜西提督,幫辦軍務(wù),駐西安。二年,多隆阿既克東路,令正綰規(guī)三原,屢破賊。會解鳳翔圍,進援甘肅,連戰(zhàn)靈臺、鎮(zhèn)原,皆捷。三年,破賊崇仁、新城,進逼平原。會多隆阿卒於軍,都興阿繼督師甘肅,正綰仍奉命為副。克平?jīng),斬賊首鐵酉、羽輕林,賜黃馬褂。於是固原踞賊悉竄龍山鎮(zhèn),追擊敗之。賊回竄,又陷固原。正綰疾趨蓮花城,欲襲其巢穴,遇伏,受矛傷,部下亡千馀人,裹創(chuàng)攻蓮花城,克之,詔嘉其勇。
四年春,克固原,進攻黑城子,斬賊首黑虎?斯贅、李旺二堡,擒賊首木棍等。乘勝薄預(yù)望城,破下馬關(guān)、半角城賊壘,進規(guī)靈州,分兵解安定圍。七月,偕曹克忠攻金積堡,軍餉不繼,為賊所圍,饑潰。正綰自劾,褫勇號、黃馬褂,黜幫辦,歸總督楊岳斌節(jié)制。正綰弟總兵雷恒及副將李高啟等以主將失職,煽亂,犯涇州,正綰不能制止,憤欲自裁。詔念前功,不加罪,責令整軍剿賊圖自贖。命巡撫趙長齡會楊岳斌按訊,正綰縛送雷恒等置之法。當事變初起,謠諑紛淆,詔斥劉蓉張皇妄奏,許正綰專摺奏事以慰之。所部招集增募僅三千人。五年,蘭州兵變,回匪窺伺,正綰支拄於平?jīng)、固原之間,破賊於橫河川,克平?jīng),?fù)黃馬褂、勇號。六年,左宗棠入陜督師,正綰率軍助剿,援慶陽。七年,兩破賊於長武,克黃家堡。八年,會攻董志原,克之,晉號達春巴圖魯。又破白彥虎於李旺堡。會攻金積堡,當西路,屢克要隘,合圍。及馬化隆伏誅,被優(yōu)敘。
雷正綰親自撰寫--《重修南古寺碑》
寧夏固原二十里鋪拱北是嘎德忍耶九彩坪門宦的重要拱北之一。在固原城南二十里,位于銀平公路東側(cè)的山坡上。整個建筑順山勢而建,集伊斯蘭教建筑與傳統(tǒng)古典建筑為一體,氣勢雄偉,森嚴而神秘,清水河自山腳下流過,綠樹郁郁,環(huán)境幽雅。據(jù)《回族美術(shù)史稿》記述:固原二十里鋪拱北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乾隆中有所擴建,與清朝《宣統(tǒng)固原州志·藝文志》記載大致吻合!豆淘葜尽冯m只載其大略,但在乾隆十九年(1754)擴建后,曾勒碑記事,名曰《回教先仙碑》,稱建者 回教公 ,未署真名。碑文大略: 先仙不傳其名,康熙中,鄉(xiāng)人每見有在山誦經(jīng)者,近而視之沓無蹤跡。后有西域老叟至此,曰此山有先仙遺冢,吾教亦禮奉焉。啟土視之,得墓志一方,泐于成化二年(1466)。 從中不難看出該拱北創(chuàng)建的緣由和大概建筑年代。
同治年間,二十里鋪拱北也未能幸免于難,旋即被毀。后由固原提督雷正綰及官紳軍民捐資,按原貌修建,依山勢分三院,并立鐵桿旗一對,雷正綰親自撰寫《重修南古寺碑》 ,該碑 文化大革命 時遭到損壞,碑文字跡漶漫,難以辨認,仍立于寺內(nèi)。1920年海原大地震中,拱北再次被毀,以后又重建。1981年后,廣大回漢各族群眾積極籌措資金,陸續(xù)重建,現(xiàn)已修葺一新,有大殿、墓廬、經(jīng)房、浴室、廂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