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毆為吏,未嘗言按人,剸以誠長者處官。官屬以為長者,亦不敢大欺。上具獄事,有可卻,卻之;不可者,不得已,為涕泣,面而封之。其愛人如此。
老篤,請免,天子亦寵以上大夫祿,歸老于家。家陽陵。子孫咸至大官。贊曰:仲尼有言“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其萬石君、建陵侯、塞侯、張叔之謂與?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yán)而治。至石建之浣衣,周仁為垢污,君子譏之。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罪……其福分令人羨煞 !《史記》原文記載:御史大夫張叔者,名歐,安丘侯說之庶子也。孝文時以治刑名言事太子。然歐雖治刑名家,其人長者。景帝時尊重,常為九卿。至武帝元朔四年,韓安國免,詔拜歐為御史大夫。自歐為吏,未嘗言案人,專以誠長者處官。官屬以為長者,亦不敢大欺。上具獄事,有可卻,卻之;不可者,不得已,為涕泣面對而封之。其愛人如此。老病篤,請免。于是天子亦策罷,以上大夫祿歸老于家。家于陽陵。子孫咸至大官矣。
御史大夫
秦代最高的監(jiān)察官,始皇時此官位次于左、右丞相,后逐漸成為御史臺長官。西漢時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故丞相御史并稱,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稱二府。凡軍國大計
,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議決。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御史大夫之秩為中二千石。由于御史和皇帝親近,故群臣奏事須由他向上轉(zhuǎn)達(dá),皇帝下詔書,則先下御史,再達(dá)丞相、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牽制丞相。西漢初,諸王國也設(shè)此職,景帝中元三年(前147)時省去。先秦的御史本為殿中執(zhí)法官。西漢時御史大夫雖居副丞相之位以協(xié)助丞相綜理大政,但仍偏重于執(zhí)法或糾察,不僅可劾奏不法的大臣,而且還可奉詔收縛或?qū)徲嵱凶锏墓倮。御史大夫(qū)俟儆杏分胸、侍御史、繡衣御史等。御史中丞之秩為千石,其職掌是外督部刺史或守、令,在朝可舉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某些有關(guān)刑獄之事,如武帝時御史中丞咸宣治主父偃及淮南王獄。侍御史員十五人,秩為六百石。漢代所謂的御史,有時就是指侍御史。其職掌是舉奏百官的非法和違失,也可奉詔逮捕和拷問有罪的官吏。繡衣御史不常置,其職務(wù)主要是奉命鎮(zhèn)壓人民的武裝反抗活動。成帝綏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yàn)榇笏究,并將其祿秩提高到丞相的?biāo)準(zhǔn),與丞相、大司馬合稱三公。漢哀帝建平二年(前5),復(fù)為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又改名大司空。從此到東漢,遂沿續(xù)不變。漢獻(xiàn)帝時,在曹操專權(quán)的情況下,又恢復(fù)了丞相和御史大夫。
漢朝張歐
張歐,是安丘侯張說的小妾生下的兒子。漢文帝的時候,張歐憑借著研究刑名學(xué)說出眾而被朝廷安排在太子身邊教化、輔佐太子。但是,他雖然研究刑名學(xué)說,
可是為人卻是十分的忠厚。景帝繼位以后,很尊重張歐,便任命他為九卿級別的大官。漢武帝元朔四年,御史大夫韓安國被免職,朝廷任命張歐為御史大夫。從張歐做官的第一天起,他從沒有懷著懲辦他人為目的,一心以誠實(shí)、忠厚的態(tài)度去對待自己的事業(yè)。他屬下的官員認(rèn)為他是一位忠厚的長者,因此,都不敢過于放肆。他擔(dān)任廷尉的時候,案件已經(jīng)判定,需要呈送給天子批準(zhǔn),其中如果有可以退回重審的,張歐就將案件退回;如果不能夠退回重審,張歐就表現(xiàn)出一副很不得已的樣子,流著眼淚看著下屬們把奏章封好,然后呈送給天子。他愛惜人的性命竟然達(dá)到這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