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
鮑德溫來自法國富有名望的布倫家族,是查理曼大帝的后裔,法蘭西王族的近屬。他們在原生地的勢力覆蓋法國北部和德意志西部。對于他們的評價,歷史學(xué)家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向來看法不一。有人認為他們是雙手沾滿血腥的殘忍劊子手、侵略者,有人認為他們是充滿理想與才華的偉大英雄。然而無論結(jié)論如何,沒有人能否認他們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堅韌與決心。而且不久的歷史將證明,這種勇氣、堅韌與決心通過血脈,一直流傳給了這個家族的后代君主。鮑德溫是法國布倫伯爵兼英國駙馬爺尤斯塔斯二世(Eustace III of Boulogne)的小兒子,母親是父親的第二任妻子,下洛林公爵戈弗雷三世(Godfrey III, Duke of Lower Lotharingia)的女兒艾達(Ida of
Lorraine),上面有兩個同母哥哥:尤斯塔斯三世和戈弗雷,一個要繼承父親的領(lǐng)地布倫,一個要繼承舅舅的領(lǐng)地下洛林。作為沒有領(lǐng)地可繼承的小兒子,鮑德溫的人生實際上很早便注定了,那就是進入教會,成為一個領(lǐng)有高薪的圣職者。但鮑德溫并不是一個安于既定道路的人,根據(jù)提爾的威廉后來的描述,他身材高大,膚色白皙,留著漂亮的深褐色頭發(fā)和胡須。從少年時起,鮑德溫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并精于馬術(shù)和格斗,在他的伙伴中極富號召力。他不斷地行走于法國各地的教會,終于在諾曼底暫時安定下來,在那里,娶了他的第一任妻子歌德希爾德(Godehilde or Godvera),一個英國貴族的女兒。此后不久他的哥哥戈弗雷在與德皇亨利四世競爭下洛林的領(lǐng)地中獲勝,便把舊時的領(lǐng)土凡爾登交給了弟弟去統(tǒng)治。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戰(zhàn)爭暴發(fā)后,深受克呂尼運動影響,對宗教態(tài)度極為虔誠的布倫家族的三兄弟不約而同地變賣家產(chǎn)、加入了東征,尤斯塔斯三世走了一半,便不得不被召回去照看家族的領(lǐng)地,而成行的兩兄弟在巴勒斯坦都成為了名留千古的人物。
戈弗雷死后,鮑德溫在接到耶路撒冷選他為國王的通知后,于1100年10月趕到了圣城。經(jīng)過與丹伯特和唐克雷德的一番較量,他控制了王權(quán),當年的圣誕節(jié),在伯利恒,他被丹伯特加冕為王,稱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Baldwin I of Jerusalem,1100~1118在位)。他空下來的埃德薩伯爵的位置被他的一個親戚科特奈的喬瑟林(Joscelin of Courtenay)繼承。唐克雷德則在他的伯父波希蒙德親王被俘后回到安條克擔任攝政。
騎士
對于鮑德溫一世,與其說他是個勇敢的國王,還不如說他是個天才的騎士。在來耶路撒冷即位的路上,他就繞道到巴勒斯坦南方進行了一次大膽的襲擊。他先徑直到了阿什卡隆,但他的軍隊太少,不足以用來圍攻,于是他又前往希布倫,進入內(nèi)蓋夫沙漠,燒掉了一些當?shù)匕⒗说拇迩f。他向東一直打到佩特拉,直到圣誕節(jié)前夕才趕回來參加加冕。1101年春,他又搶劫了一大隊的商隊,當?shù)氐脑S多埃米爾開始把他看作一個重要的地方力量,阿蘇夫、凱撒里亞、提爾、阿克等地都向他稱臣納貢。大馬士革也用贖金交換了被搶的商隊。1101年4月,一支熱那亞共和國艦隊到達雅法。鮑德溫一世給了他們與威尼斯共和國相似的貿(mào)易特權(quán),在他們的幫助下,他和平地進駐了阿蘇夫,用武力占領(lǐng)和洗劫了凱撒里亞。在這年的5月末,埃及軍隊向阿什卡隆逼近。鮑德溫率軍進抵拉姆勒,加固城防,集結(jié)軍隊。雙方對峙了整個夏天。
到了9月初,埃及的后續(xù)部隊趕到,穆斯林開始進軍拉姆勒。鮑德溫一世帶著260騎士和900步兵向數(shù)倍于自己的埃及軍隊發(fā)動了進攻。由于實力過于懸殊,十字軍的先頭部隊很快被打散了,但鮑德溫一世趁敵人的松懈親自發(fā)動了沖鋒,經(jīng)過血戰(zhàn),埃及人撤退了。鮑德溫一世禁止洗劫敵營,而是率部繼續(xù)追擊到了阿什卡隆,然后才回來收拾戰(zhàn)利品。這樣的勝利在今天來看難以想象,也充分地說明了真正諳悉戰(zhàn)術(shù)的西方騎士的戰(zhàn)斗力在當時,尤其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是多么可怕。他們借助精良的裝備、強大的沖鋒能力和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在策應(yīng)的配合之下,在戰(zhàn)場中縱橫捭闔、所向無敵。這是騎士的時代。十字軍與埃及之間的第一次拉姆勒戰(zhàn)役以十字軍的完勝告終。
1102年初,在君士坦丁堡逗留的,于1101年莫西萬、赫拉克利亞戰(zhàn)役中失利的那些新十字軍統(tǒng)帥們:圖盧茲的雷蒙德、阿基坦的威廉、布羅瓦的斯蒂芬、內(nèi)維爾的威廉、巴伐利亞的康拉德、勃艮第的斯蒂芬和他們剩余的部下乘拜占庭船支渡海,1月在圣西門登陸。雷蒙德在塔蘇斯剛一踏上陸地就被一個騎士以其在莫希萬臨陣逃脫的罪名逮捕,送交安條克的攝政唐克雷德。他不久被釋放,但沒有再去圣地,轉(zhuǎn)而試圖在的黎波里地區(qū)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城堡,他一直保持與安條克的敵對態(tài)度,而拜占庭則是他的主要支持力量。他病逝于1105年他53歲的時候,沒有看到的黎波里伯國的最終成立,未盡的事業(yè)由他的一個侄子塞爾達尼亞伯爵威廉·喬丹(William-Jordan)繼承。雷蒙德是一個被公認的宗教虔誠者,但毫無疑問也是一個失敗的圣地王位競爭者。
其他人從安條克前往貝魯特,然后到達雅法,鮑德溫一世很高興,派人護送他們抵達了耶路撒冷,因為他現(xiàn)在需要更多的騎士幫助王國抵抗即將到來的埃及人的新一輪進攻。然而,這些人只是訪問者而非援軍,他們完成了朝圣,度過復(fù)活節(jié)后,4月底就打算回家了。結(jié)果這一次,吟游親王、阿基坦的威廉順利地走了,但巴伐利亞的康拉德、布羅瓦的斯蒂芬和勃艮第的斯蒂芬等人的船只在雅法港外遇到風(fēng)暴,被耽擱了。這時他們聽說了埃及再次入侵的消息,兩個斯蒂芬和其他人于是接受了鮑德溫一世的請求,決定參與作戰(zhàn)。
擴張
埃及人這次準備充分,他們共調(diào)集了約20000人,由維齊爾(Vizier,宰相)的兒子薩拉夫·埃·瑪埃利(Sharaf al-Ma’ali)率領(lǐng),于5月中旬抵達阿什卡隆,進軍拉姆勒。十字軍方面,鮑德溫一世的軍隊只有1000人,在雅法集結(jié),與布羅瓦的斯蒂芬等人匯合。斯蒂芬認為敵軍太多,建議不要輕舉妄動。但由于他以前的不光彩行為,被大家認為是膽小鬼,他的建議無人理會,但其后的事實說明這個建議是明智的。戰(zhàn)斗一開始,十字軍的500騎士便沖向敵軍,當他們發(fā)現(xiàn)敵人數(shù)量超出了預(yù)料的時候,埃及騎兵已經(jīng)切斷了他們的后路。騎士們發(fā)起了拼死的沖鋒,試圖突圍,他們中的大部分戰(zhàn)死了,一小部分逃往雅法,鮑德溫一世和斯蒂芬等人殺出一條血路到達拉姆勒,在那里他們被圍困在一座城堡的塔樓里。到了夜晚,鮑德溫一世和一些騎士借著夜色分頭突圍了。其中一個騎士、布魯塞爾的哥特曼(Gothman of Brussels)奉命趕到耶路撒冷通知市民們準備城防。第二天凌晨,埃及人開始放火燒塔樓,剩下的騎士決定與其被燒死,不如沖出來拼死一搏。在這次最后的沖鋒中,以前有過不光彩事跡的斯蒂芬英勇地戰(zhàn)死了,康拉德等100人被俘,埃及人很敬佩他們的勇敢,沒有殺他們,而是把他們送往開羅。
鮑德溫一世僥幸突圍后,前往雅法,他的妻子和宮廷設(shè)在那里,但雅法這時也正被埃及人圍攻。他無法進城,在郊外躲避了2天,輾轉(zhuǎn)到了阿蘇夫,從那里乘坐一艘英國船借著北風(fēng)穿過了埃及的封鎖線,進入雅法港,才得以親自指揮城防。他派了一個僧侶越過包圍圈去耶路撒冷求援,那些從拉姆勒逃出來的幸存者也趕來解圍,但十字軍援軍人數(shù)太少,根本無法打退埃及人的軍隊。而埃及人也并沒有那么容易能夠占領(lǐng)城池。
雙方僵持到5月底,一批德意志和英國騎士渡海來到雅法,他們的到來打破了均勢。鮑德溫一世當機立斷,決定趁敵人軍心不穩(wěn)之機出城決戰(zhàn),這一次他們與英德騎士會合,打敗了已露疲態(tài)的埃及人,再次一鼓作氣追擊到阿什卡隆,將敵人趕回了埃及。經(jīng)過兩次拉姆勒戰(zhàn)役,埃及人雖然仍威脅著耶路撒冷,但他們已經(jīng)無法將這座王國輕易消滅了。
1103年,鮑德溫一世率軍圍攻阿克,這座城市在埃及艦隊的支援下頂住了圍攻。直到1104年5月一支熱那亞艦隊到來,使得基督教軍隊獲得了制海權(quán),終于拿下了阿克。從此,阿克成了王國和意大利商船隊最重要的商業(yè)港口。1105年,埃及人又一次進攻巴勒斯坦,這年的8月27日,經(jīng)過一整天的激戰(zhàn),埃及人終于在法蘭克騎士的沖鋒下潰敗了。這次戰(zhàn)役雙方都損失慘重,從此法蒂瑪王朝沒有再發(fā)動過大規(guī)模進攻,但常年都進行小規(guī)模的襲擊行動。
每年都有大批西方朝圣者來到圣地,鮑德溫一世充分利用這些支援來鞏固王國、擴大領(lǐng)地,逼迫周圍的穆斯林城市向他稱臣。而在軍力不足時便堅守城防、抵御敵人的進攻。這位天才騎士國王的戰(zhàn)績一路輝煌:1107年他占領(lǐng)貝魯特,1108年占領(lǐng)西頓,這年他還迎來了第一個來圣地的基督教國家國王:挪威的西格德(Sigurd)。
然而就在這年,耶路撒冷王國內(nèi)部發(fā)生了沖突,這實際上是安條克的唐克雷德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挑戰(zhàn)他的國王的權(quán)威:唐克雷德因為拒絕交出埃德薩城,與埃德薩伯爵喬瑟林和伯克的鮑德溫(Baldwin of Bourcq)打了起來。雙方竟然都找來穆斯林為自己助陣,安條克聯(lián)合了阿勒頗,埃德薩聯(lián)合了摩蘇爾。鮑德溫一世北上進行調(diào)解。同時,圖盧茲家族的兄弟,雷蒙德留在故土擔任圖盧茲伯爵的長子伯特蘭(Bertrand of Toulouse)于1108年來到的黎波里后,便宣布他的堂兄弟威廉·喬丹對其父親的繼承無效,認為的黎波里應(yīng)由自己來統(tǒng)治,兩人之間隨即暴發(fā)了激烈的矛盾。由于鮑德溫一世國王支持伯特蘭,威廉·喬丹轉(zhuǎn)而向唐克雷德稱臣,企圖借諾曼人的勢力對抗耶路撒冷。最后,唐克雷德讓步了,將埃德薩交給了伯克的鮑德溫。次年,威廉·喬丹被流矢射中死去,于是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1109年,歷史上被統(tǒng)稱為“拉丁四國”的東方最大的四個十字軍國家中的最后一個——的黎波里伯國正式建立。1110年,在鮑德溫一世的幫助下,伯特蘭成為首任的黎波里伯爵。至于那位倒霉的威廉·喬丹為什么死亡得如此湊巧與及時,令人生疑卻不得而知了?傊,鮑德溫一世由此確立了自己在東方國家中的領(lǐng)導(dǎo)地位。不過戲劇性的是,伯特蘭在的黎波里伯爵的位置上也沒有坐多久,他死于1112年,死后黎波里伯爵的頭銜順利地傳給了他的兒子龐斯(Pons),圖盧茲伯爵則由他的弟弟阿方斯·喬丹(Alphonse-Jordan)繼承。
1110年,唐克雷德打敗了摩蘇爾和大馬士革軍隊,占領(lǐng)了拉塔克和東西里西亞,鞏固了安條克公國。不過這也成為了他的最后勝利,這個具有相當天賦的諾曼征服者、鮑德溫一世的戰(zhàn)友和最大的競爭對手死于1112年,死后由他的一個堂兄弟羅杰(Roger of Salerno)擔任攝政。
婚姻
1111年,鮑德溫一世國王進攻提爾失敗,也許真是缺乏了競爭對手的敦促,此后他的征服事業(yè)慢了下來,轉(zhuǎn)而開始謀劃內(nèi)政。陪伴他遠赴東方的第一任妻子死于十字軍戰(zhàn)爭剛開始時,第二任妻子是前文提到過的埃德薩的亞美尼亞郡主,兩人是典型的政治婚姻,婚后無子。1105年,鮑德溫找借口單方面拋棄了妻子。1112年,他開始與西西里領(lǐng)主的遺孀阿黛蕾德(Adelaide)接觸,兩人很快打得火熱,對這位富有的夫人來說,耶路撒冷王后不失為一個很誘人的頭銜,而正值壯年的鮑德溫一世也不失為一位儀表堂堂的夫婿。二人于1113年正式協(xié)議結(jié)婚。雖然鮑德溫一世從未與亞美尼亞妻子正式離婚,但教會也對此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1115年,他用他第三任妻子的嫁妝在內(nèi)蓋夫沙漠修筑了十字軍最大的堡壘——卡拉克城騎士堡(Kerak de Montreal),作為耶路撒冷南部屏障。鮑德溫一世的一生可謂是起伏跌宕、極富傳奇與冒險色彩的一生,即使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他仍然不忘為人們上演一段精彩的戲碼。1117年鮑德溫一世身患重病,他的懺悔牧師提醒他,由于他拋棄前妻,所以是帶著有罪之身去死的。于是在奇跡般的病愈后,他想到了被自己扔在君士坦丁堡的第二任妻子,于是宣布他與阿黛蕾德的婚姻無效,阿黛蕾德帶著自己的龐大財產(chǎn)極度憤怒地回了西西里,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從此西西里不再積極支援耶路撒冷。這位任性的騎士國王對女人真是征服起來也瘋狂,拋棄起來也干脆,而且不計后果,令人嘆為觀止。1118年,鮑德溫一世只帶了216名騎士和400步兵入侵埃及。此時窮途末路的法蒂瑪王朝已經(jīng)無力抵抗了,但他在途中再次病倒,只得班師回國。4月2日,鮑德溫一世還沒來得及接回前妻就去世了。亞美尼亞郡主,這位連名字也未被確切記錄下來的可憐女人,在夫婿終于回眸關(guān)注時便不幸地成為了寡婦。
鮑德溫一世沒有子嗣,也未指定繼承人,騎士們選出他的堂弟、埃德薩伯爵——伯克的鮑德溫為新王,于4月18日加冕即位,稱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Baldwin II of Jerusalem,1118~1131在位)。
就在這一年,拜占庭皇帝亞歷克賽一世u2022康尼努斯、羅馬教皇帕斯加爾二世、穆斯林宗教領(lǐng)袖巴格達哈里法穆斯塔茲希爾都相繼去世,十字軍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