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洽生于明洪武三年(1370),永樂年間進士,經(jīng)地方推舉及大吏引薦任兵科給事,朱元璋很賞識他,賜其一襲金織羅衣。永樂初,安南兵起,朱棣命陳洽赴廣西參謀軍務(wù),不久,平定安南,繼而跟隨永樂帝北征九年,參與軍機,授兵部尚書。宣德元年(1426),交趾國(今越南)起兵反明,明王朝派成山侯王通率兵南征,陳洽奉命監(jiān)軍。王通兵敗,陳洽自刎身亡,朝廷追贈他為少保頭銜,賜謚號“節(jié)憫官”,民間呼其為“節(jié)憫公”。明永樂十三年(1415),官府在雙鳳迎仙橋南為陳洽建尚書坊。明宣德四年(1428),在雙鳳影仙潭為陳洽建宗祠。明史記載
陳洽,字叔遠(yuǎn),武進人。好古力學(xué),與兄濟、弟浚并有名。洪武中,以善書薦授兵科給事中。嘗奉命閱軍,一過輒識之。有再至者,輒叱去。帝嘉其能,賜金織衣。父戍五開歿,洽奔喪。會蠻叛道梗,冒險間行,負(fù)父骨以歸。建文中以茹瑺薦,起文選郎中。 成祖即位,擢吏部右侍郎,改大理卿。安南兵起,命洽赴廣西,與韓觀選士卒從征。及大軍出,遂命贊軍務(wù),主饋餉。安南平,轉(zhuǎn)吏部左侍郎。是時黃福掌布、按二司事,專務(wù)寬大,拊循其民。洽甄拔才能,振以風(fēng)紀(jì)。核將士功罪,建置土官,經(jīng)理兵食,剖決如流。還朝,命兼署禮部、工部事。七年復(fù)參張輔軍討簡定,平之。還,從帝北征,與輔練兵塞外。九年復(fù)與輔往交阯,討陳季擴。居五年,進兵部尚書,復(fù)留贊李彬軍事。 仁宗召黃福還,以洽掌布、按二司,仍參軍務(wù)。中官馬騏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黎利尤桀黠。而榮昌伯陳智、都督方政不相能,寇勢日張。洽上疏言:“賊雖乞降,內(nèi)懷詭詐,黨羽漸盛,將不可制。乞諭諸將速滅賊,毋為所餌!毙诮惦非胸(zé)智等,令進兵,復(fù)敗于茶籠州,帝乃削智、政官爵。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將軍印往討,洽仍贊其軍。宣德元年九月,通至交阯。十一月進師應(yīng)平,次寧橋。洽與諸將言地險惡,恐有伏,宜駐師覘賊。通不聽,麾兵徑渡,陷泥淖中。伏發(fā),官軍大敗。洽躍馬入賊陣,創(chuàng)甚墜馬。左右欲扶還,洽張目叱曰:“吾為國大臣,食祿四十年,報國在今日,義不茍生!睋]刀殺賊數(shù)人,自剄死。事聞,帝嘆曰:“大臣以身殉國,一代幾人!”贈少保,謚節(jié)愍。官其子樞刑科給事中。巧聯(lián)妙對
據(jù)說陳洽八歲時,有一次和他父親沿江散步,只見江上兩只船同時開發(fā),一只搖櫓,一只揚帆,揚帆的船很快駛到搖櫓的前面。陳洽的父親見狀,靈感頓生,遂出一聯(lián):“兩船并行,櫓速不及帆快”。倉促間,陳洽難以為對。這時,恰好遠(yuǎn)處有個牧童在吹簫,聲音悠揚,動人心弦。陳洽智竅,對出下聯(lián):“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陳洽父親滿意地夸獎兒子道:“這小子真行!”
墓地
該墓地為陳洽偕夫人楊氏合葬墓,原占地3畝余(近2000平方米),坐西朝東,原入口處(今武宜路段)有石牌坊,墓道兩側(cè)有石翁仲、石獸、石馬、石羊等,墓地遍植松、柏。今石刻大部失散,僅存有兩匹石馬。石馬原由武進博物館收藏,后移存武進文物管理委員會石刻集中處展示,今移至淹城遺址石刻展示區(qū)。 陳洽墓歷500余年滄桑變遷,“文革”中遭破壞。今陳洽墓占地僅150余平方米,墓地樹木蒼翠,其石質(zhì)墓體當(dāng)時用糯米澆漿砌筑,十分堅固,迄今完好。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陳姓起源
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后裔。據(jù)《通志u2027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陳胡公 媯滿 」,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至10世孫媯完,陳國內(nèi)亂,陳厲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出自于陳國公族后裔。陳國在媯滿死后,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就是陳氏。陳胡公滿的子孫,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是陳哀公之子媯留,避居陳留(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zhèn))。二是陳愍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牖(今河南蘭考縣東北)。三是陳愍公次子陳全溫之后的陳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縣),后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
劉氏改姓,《通志u2027氏族略》記載:廣陵(今江蘇江都縣東北)陳氏,實為劉氏,(春秋時)因魯相無子,以外孫劉矯為嗣。
白氏改姓,《河南官氏志》記載:隴右白永貴,于隋初改為陳氏,此為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之陳氏。白姓原為龜茲王帛氏,因入仕內(nèi)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視,而改為陳氏,史稱陳永貴。他有孫叫令英,史稱陳令英。
侯莫陳氏改姓,據(jù)《魏書u2027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孝文帝實行孝文漢化改革,易胡姓為漢姓,于496年把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女真族陳氏,據(jù)陳述《漢姓女真姓的對照和說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顏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為陳氏。
蒙古族陳氏。據(jù)《續(xù)通志u2027氏族略四》載,陳氏,明太祖朱元璋賜給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
滿族陳氏,滿族陳氏有兩種情況:一是后金努爾哈赤統(tǒng)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據(jù)《清朝通志u2027氏族略八》滿洲旗分內(nèi)高麗姓載:「陳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顏鑲藍(lán)旗包衣人。天聰時來歸,其曾孫二達色任護軍。」其后多由高麗人(其祖上多為漢人)融入滿族。劉慶華《滿族姓氏錄》載,世居?xùn)|北張當(dāng)?shù)胤降年惣咽,后改為陳氏。其實陳佳氏因明代居于遼東,后為金國努爾哈赤所統(tǒng)治。被逼改為雙宇,滿族姓陳佳,即陳家的同音宇。
另外臺灣被中華民國統(tǒng)治后,將臺灣原住民姓氏改為漢姓,其中有些人改為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