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張憲文
專職畫家:張憲文
張憲文 1975年生于甘肅通渭。甘肅畫院專業(yè)畫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藝術家生態(tài)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畢業(yè)于成都鐵路工程學校鐵道工程專業(yè)、蘭州大學中文系、寧夏大學美術系。結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修班、北京畫院高研班、中國美協(xié)第三屆創(chuàng)作高研班。
參展獲獎情況:2003年作品《林蔭深處》參加“首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序列展——全國當代花鳥畫藝術大展”。
2007年作品《西部陽光》參加“中華情”美術作品巡展獲最高獎。
2007年作品《亂紅深處》、《春沐萬物》參加“全國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
2008年作品《幽谷深翠》參加“全國首屆中國畫線描藝術展” 。
2008年作品《一簾秋夢》獲“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第三屆創(chuàng)作高研班結業(yè)展”優(yōu)秀獎。
2010年作品《玉蘭牡丹》參加“中日畫家美術作品展”被評為優(yōu)秀獎。
著名歷史學家
性別:男
現(xiàn)任職務:歷史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歷史研究所所長
學術團體和社會兼職: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會長、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會長、南京歷史學會會長、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
主要學術著作及論文包括:《南京大屠殺史料集》 、《中華民國史》、《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蔣介石傳》、《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
簡介
張憲文,男,1934年10月生,山東泰安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xiàn)代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副會長、南京歷史學會會長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目前正負責中國社科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重點項目《南京大屠殺資料匯編》工作。
文物保護專家
姓 名:張憲文
出生年月:1951年8月
工作單位:廣西文物保護研究設計中心
1970年參加工作。
1980年1月畢業(yè)于四川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并分配到廣西博物館從事文物保護工作。
1981年8月15日于山西省古建筑培訓班第一期學習結業(yè)。
1986年任廣西文物工作隊副隊長。
1994年1月參加國家文物局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古建筑保護規(guī)劃與管理國際研討班”學習結業(yè)。
1995年11月參加國家文物局與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lián)合舉辦的“木結構文物建筑保護培訓班”結業(yè)。
1998年11月,調任廣西文物保護研究設計中心主任、總工程師。
從事文物保護工作二十八年來,作為技術負責人、項目主持人主持和參加了廣西的合浦大士閣、三江程陽風雨橋、三江琶團橋、馮子材劉永福故居、容縣真武閣、靖江王陵、龍州紅八軍軍部舊址、友誼關和連城要塞、北,F(xiàn)代建筑群、合浦漢墓、興安靈渠、柳州胡志明革命活動舊址、梧州龍母廟、梧州白鶴觀、鐘山英家起義地址、臨賀故城;貴州的遵義會議舊址、黎平地坪風雨橋、銅仁東山古建筑群;廣東省廣州市的番禺虎門炮臺上橫檔島炮臺、佛山祖廟、潮州己略黃公祠、潮州開元寺方丈廳;海南?谑星鹂D、海南三亞市崖城學宮、海南省儋州東坡書院、中共海南一大舊址、海南蔡家宅;通道芋頭侗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等近200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以下文物保護單位的工程勘察設計、保護規(guī)劃、維修施工的工作,具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負責指導完成的《佛山祖廟修繕工程勘察設計方案》榮獲2005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方案及文物保護規(guī)劃”。
作為編委和編寫人員,參加了《中國古建筑術語辭典》的編撰,于1996年10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多次參加國家文物局舉行的維修方案、保護規(guī)劃的評審工作;參加了由三峽建設委員會、國家文物局組織的三峽水庫水淹區(qū)文物保護的檢查和驗收工作;參加了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山西應縣木塔的維修論證等文物保護的重大活動。
2007年8月和2008年6月,兩次受國家文物局委派,作為中國出訪專家,赴越南為越方的文物保護人員講學,得到越南文化遺產保存院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