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教授
金之鈞教授長期工作在石油地質(zhì)科研、教學第一線,在海相層系油氣勘探理論、油氣成藏機理與資源評價、深部流體的油氣成藏效應等方面取得了創(chuàng)新性成果:他與研究團隊確定了海相碳酸鹽巖有效烴源巖有機碳下限值和評價方法與指標,已成為我國新一輪油氣資源評價的推薦標準;提出了海相層系油氣勘探選區(qū)應從烴源巖和蓋層雙向評價入手的新思路;建立了綜合評價指標的油氣成藏評價方法,為指導我國塔里木盆地和南方海相油氣勘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他組建的油氣成藏機理實驗室,在油氣成藏過程模擬等方面具國際領先水平,證實了油氣優(yōu)勢運移通道及油氣“突發(fā)式” 成藏的存在。建立了廣義“帕萊托”油氣資源評價新方法,已被全國廣泛應用。在深部流體油氣成藏效應方面,拓展了油氣成藏研究和勘探的新思路及新領域。 他科研成果豐碩,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技術創(chuàng)新獎一等獎1項,排名均為第一,與他人合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在國內(nèi)外學術期刊發(fā)表第一、二作者論文155篇,出版第一作者專著4部,譯著1部,教材1部,SCI他引167次,論著中文他引15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