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77年起在 天津美術學院任中國工藝美術史課,1983年起開始中國服裝史教學,《中西服裝史》課程2007 年被評為天津市級精品課程,2009年獲批為國家級精品課。1994年創(chuàng)建服飾文化學新學科。至今出版專著41部,主編三部專集和八套叢書,《中國服裝史》自1989年出版,至2007年再版印刷22次,為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同為這套國家級教材的還有華梅著《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具有填補空白意義的《中國近現(xiàn)代服裝史》為省部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并為天津市社科立項。百萬字《人類服飾文化學》獲第十屆中國圖書獎、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qū)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圖書獎、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全國第二屆服裝書刊展評最佳獎、天津市優(yōu)秀圖書特等獎;四十萬字《服飾與中國文化》獲天津市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古代服飾》和《服飾文化叢書》獲天津市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其服飾教學1997年獲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天津市一等獎。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建設獲 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天津市二等獎。多部著作被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等在國外發(fā)行。
2004年起,應邀為日本奈良國立女子大學、新加坡拉薩爾——新航 藝術學院、法國里昂國立時裝設計大學、巴黎法蘭西時裝學院、新西蘭國立理工大學、新西蘭服裝設計研究院、泰國 蘭實大學、泰國曼松德·昭帕亞皇家?guī)煼洞髮W等講授中國服飾文化。
教學工作情況
1. 授課情況
教學上,華梅教授始終堅持在第一線為本科生上課,她對待每一節(jié)課都十分嚴謹、認真,從來沒有遲到。32年來,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家里遇到困難,從未耽誤過一堂課。在課堂上,既堅持傳統(tǒng)授課方法,利用板書生動授課,同時又以與多媒體交叉的手段進行教學,力求生動、易懂,深入淺出,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在愉悅中學到知識。主要講授的課程是“中國服裝史”、“服飾文化學”、“中國工藝美術史”等。
2. 教學思想與教學內(nèi)容改革
( 1 )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與時俱進。
華梅教授在高校從教32年,有著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上她從不因循守舊,而是力求創(chuàng)新,她總是及時了解國內(nèi)外最新科研新成果及相關學科的新趨勢與動向,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及時給學生補充新知識。她所編寫的教材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并不斷提出新觀點、新見解,如《中國服裝史》第一版寫到1949年,第二版又增加一章到1997年,第三版則寫到2007年,增加了一章“21世紀初期服裝”。雖說21世紀只有七八年的時間,但是及時續(xù)寫服裝史的確是非常有益的一項教學科研工作。這樣的做法既對學生及時了解服裝變遷與流行有很大意義,同時也促進了課程的建設。繼1996年服飾文化教學成果獲得全國普通高校教學成果天津市一等獎之后,2009年“服裝史論教材建設”又獲得了全國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天津市二等獎。
( 2 )理論課不拘泥于形式,堅持以 “ 走進來,帶出去 ” 的方法,用現(xiàn)場教學的方式增加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興趣。
服裝史論課的教學屬于理論教學,但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華梅一方面在自編教材中根據(jù)古畫人物畫出線描圖,然后讓學生依課程順序臨摹這些服裝插圖,以便學生了解掌握各時期的服裝款式,并有效地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以外,華梅教授每年都要帶領本科生走進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天津 藝術博物館、楊柳青年畫展覽館等處,結(jié)合實物進行教學,既增加了學生的直觀感受,又使得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了更深入而形象的認識,使學生對理論課的學習興趣也得到很大程度改善,從中汲取了充足的養(yǎng)分。
( 3 )堅持以科研帶動教學
為了提高理論教學的高度,堅持帶著本科生搞科研,為此華梅教授不辭辛苦地為本科生作專業(yè)寫作方面的輔導,并逐字逐句進行修改,那寫滿紅字的文稿里面凝結(jié)了她無私的品格與辛勤的汗水!本科生中先后有數(shù)十名發(fā)表論文于《直面 藝術》、《服飾文化學發(fā)展戰(zhàn)略與前景展望論文集》等正式出版物。這種以華梅教授獨創(chuàng)的采取“干中學教學方法”,結(jié)合多鼓勵,但時刻不忘嚴格要求的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毅力與求知欲。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她一方面積極聯(lián)系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另一方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專業(yè)論壇,如“服飾文化與現(xiàn)代化理念”等,讓學生全方位地接觸信息,保證學生掌握第一手資訊。在盡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必要的社會實踐,如2009年為天津市參加國慶游行彩車上人員設計服飾時,除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外,也大膽地帶上本科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同時著重于教學基地的拓展與使用,本科生收效顯著。
3. 教學藝術與方法
(1)教學中注重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優(yōu)長,學生們說,華梅老師精神飽滿、富有激情,文字精煉、版式合理,總能使學生入神地聽講,并學到真正的知識,華梅注重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參與,以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2)科學、合理、有效地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多年來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精美幻燈片及相關的紀錄片,并制作了全套教學的ppt;組織、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教學參考資料的圖書及電子材料;利用網(wǎng)絡優(yōu)勢,克服技術難題,將資料上載到配套的網(wǎng)絡課程中,并提供在線支持,及時回答師生提出的問題。教學資源全部開放,學生可以自由下載,擴大教學的范圍。
(3)所講授主要課程全程教學錄像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載到網(wǎng)絡課程上,視頻清晰,分辨率高,可在線播放,也可下載,便于學生系統(tǒng)地自學和復習。
4. 教學成就
(1)由于教學時間已很長,但內(nèi)容卻不斷更新,而且教學方法逐步改革,教學成果突出,華梅教授主持建設的“中西服裝史”課程于2007年獲得天津市級精品課程稱號,2009年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的榮譽稱號。
(2)《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獲批為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3)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建設(《中國服裝史》華梅著;《西方服裝史》華梅、要彬著;《服裝美學》華梅著;《服裝概論》華梅、周夢著)獲得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天津市二等獎。
(4)《中國近現(xiàn)代服裝史》獲批為部委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2008年,以專著形式出版。
(5)設計史論系列教材《中國工藝美術史》、《西方工藝美術史》、《現(xiàn)代設計史》、《中國雕塑史》獲批為天津市“十五”規(guī)劃重點教材,2005年,署名第一。
(6)《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服飾文化學研究生教學體驗》獲天津市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01年。
(7)服飾文化教學成果獲全國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天津市一等獎,1996年。
5. 教材建設
(1)堅持以自編教材的不斷完善來推動課程的改革與發(fā)展。1983年,國家教育部開始在全國高校設置 服裝設計專業(yè),華梅作為第一批講授中國服裝史的教師首先撰寫“中國服裝史”教材,F(xiàn)用《中國服裝史》就是在華梅教授1983年服裝史課講義的基礎上,經(jīng)過五年教學實踐,經(jīng)過四次調(diào)研而后正式成書出版的。1999年修訂再版,至2007年2月,印刷13次。2007年在原來教材基礎上,增加新的內(nèi)容,再次修訂以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的形式由 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2003年4月,日文全譯本在日本白帝社發(fā)行。至2006年,已三次印刷。另有韓文版及相近的英文版出版。
(2)《西方服裝史》2003年出版,先后重印兩次,2007年修訂再版。
(3)《服裝美學》2003年出版,2007年修訂再版。
(4)《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獲批為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2007年,署名第一。
(5)《中國近現(xiàn)代服裝史》獲批為部委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2008年,專著。
(6)主編設計史論系列教材《中國工藝美術史》(兩版分別在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和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華梅著)、《西方工藝美術史》、《現(xiàn)代設計史》(華梅等著)、《中國雕塑史》2005年獲批為天津市“十五”規(guī)劃重點教材。
(7)《 藝術鑒賞》(組織、主審兼作者)獲批全國高等學校衛(wèi)生部規(guī)劃教材。
6. 教學效果
(1)教學效果在全國同行獲得很高評價,特別是 精品課程建設期間,通過網(wǎng)絡、郵件等媒體形式收到國內(nèi)多名專家的贊譽(原國家紡織工業(yè)部副部長、 中國服裝協(xié)會顧問王增敬;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史論教授、博士生導師田自秉; 上海東華大學服裝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教授陳建輝;中華全國工商聯(lián)紡織服裝商會副會長、 中國服裝研究設計中心原副主任、副編審譚安; 北京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染織藝術專家、教授吳淑生; 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史論教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吳山;上海市社聯(lián)常委、上海市新學科學會名譽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同濟大學教授金哲; 中南民族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彭修銀;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岳嶸琪; 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論教授邱立新;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副教授高興璽;寧波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賀雪飛;遼寧大學教授、全國高校美術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高教美育研究會前副會長楊恩寰;南開大學哲學系美學專家、教授童坦; 天津美術學院前教務處長、裝飾系教授王家斌)。主講課程:《中西服裝史》在全國同領域內(nèi)影響極大,起到了示范作用,2009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
(2)教學32年,她從不照本宣科,高含金量的授課讓學生受益匪淺。不僅如此,她還熱心幫助學生解答課外問題,推薦課外讀物,因而在本院學生中獲得很高評價。各學期生評教成績在學校里名列前茅。學生如此評價道:老師講課富有激情,圖文并茂,觸類旁通。使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中西服飾發(fā)展的歷史,深刻的體會到中國的服飾文化有著獨特的韻味,深厚的內(nèi)涵。
(二)教學梯隊建設
1.重視教學隊伍建設,“中西服裝史”課程組共有6 名教師。在學歷結(jié)構(gòu)上,有4人具有碩士學位。從職稱上看,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主講教師中的高級職稱人數(shù)/主講教師總數(shù)>=60%,碩士生導師3人。在年齡結(jié)構(gòu)上,50歲以上的教師1人,40-50歲的教師1人,30-40歲的教師3人,30歲以下1人,形成了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結(jié)合的階梯式教學隊伍。課程組成員分別畢業(yè)于天津美術學院、 天津工業(yè)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的 藝術設計專業(yè),知識結(jié)構(gòu)完善,教學水平高。
2.重視年輕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親自上臺講授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還堅持每年積極組織展開教學觀摩、教師課件大賽等活動,有力地帶動了學院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水平。
3.重視年輕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為進一步落實科研促教學的方針,華梅教授以身作則積極開展科研活動,并鼓勵年輕人參與,加以專業(yè)輔導。近三年內(nèi)加強研究和總結(jié)教學理論與經(jīng)驗,課程組教師共發(fā)表論文16篇,人均論文5篇,三年內(nèi)共出版著作11部,其中由青年教師要彬副教授主編參與的教材3部。
(三)科研工作情況
1. 學術地位
作為人類服飾文化學新學科的創(chuàng)建者,在國內(nèi)外服飾文化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現(xiàn)在在多個國內(nèi)外專家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工作:
天津市美學學會副理事長兼服飾美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
天津市美術家協(xié)會 藝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天津市形象設計協(xié)會高級顧問
寧波市服飾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
天津市美容美發(fā)行業(yè)協(xié)會名譽顧問
中國紡織出版社編審委員會委員
服裝時報社顧問委員會委員
浙江紡織服裝學院客座教授
陜西服裝職業(yè)學院客座教授
2. 科研能力與學術成就
( 1 )科研的主要內(nèi)容
服飾文化學研究
本方向研究重點是站在人類文化學的高度,將服飾文化與其他自然科學結(jié)合在一起,用現(xiàn)代化的方法和理論,從社會、歷史、民俗、經(jīng)濟等多個方面去研究服飾文化,使服飾文化成為一門立體的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體系,并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服飾文化教學與研究之路。進入21世紀以來,最需要的科研項目需具全人類的、多學科的,貼近民眾生活的特點,而服飾文化學恰恰具有這些特色。
服飾設計創(chuàng)作研究
以服飾文化研究理論為積淀,結(jié)合現(xiàn)代時尚觀念,理論聯(lián)系實踐;蛟趧(chuàng)新設計中不斷提升理論高度,開拓時尚理念以符合大眾的服飾審美品味為前提,提高生活質(zhì)量、審美趣味。2008年,“華梅服飾文化成果展在天津師大建校50周年展出,同年被南開大學邀請在展出,2009年赴泰國展出。
服飾教育理念的研究
結(jié)合實際教學情況,根據(jù)市場對服飾設計人才需求的情況,改革調(diào)整教學方法,探索“ 校企合作”的新途徑,尋求服飾文化與服飾設計創(chuàng)作服務社會,轉(zhuǎn)化現(xiàn)實生產(chǎn)力的新方式,使服飾文化教育更靈活,更加適應市場的需求。如與天津市飛尼克斯服裝有限公司、應大皮衣有限公司等專業(yè)單位合作,開辟教學基地,組織服飾文化通俗讀物等,都從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了 學生組織與創(chuàng)新能力。
( 2 )科研的主要成果
研究的主要課題
《服飾與中國文化》,天津市教委科研立項,2000年
“美術史系列教材”,天津市教委“十五”規(guī)劃重點教材,2002年
《中國近現(xiàn)代服飾史》,天津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03年
《 藝術鑒賞》,全國高等學校衛(wèi)生部規(guī)劃教材立項,2006年
“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教材,教育部,2006年
《中國近現(xiàn)代服裝史》,部委級“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教材,教育部,2008年
“中國歷代《輿服志》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藝術學項目,教育部,2008年
《服飾軍事學》,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08年
獲得的表彰
“服裝史論系列教材建設”,天津市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年
圓滿完成國慶60周年彩車服飾設計特別優(yōu)異獎,天津市政府,2009年
首都國慶60周年群眾游行優(yōu)秀工作者,首都國慶60周年北京市籌備委員會群眾游行指揮部,2009年
主講與主持的“中西服裝史”課程獲“國家級精品課”稱號,國家教育部,2009年
“服飾文化學叢書”,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08年
天津市教育系統(tǒng)“十大女杰”(十行百杰,璀璨津門),天津市教委、天津市婦聯(lián),2007年
《古代服飾》20世紀文物考古與研究,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06年
《服飾與中國文化》,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
《多出成果,快出人才——服飾文化學研究生教學體驗》,天津市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01年
全國教育系統(tǒng)巾幗建功標兵、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國家教育部;國家人事部,1998年
《人類服飾文化學》,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全國第二屆服裝書刊展評最佳獎,天津市優(yōu)秀圖書特等獎,1997年
天津市勞動模范,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1997年
《人類服飾文化學》,第十屆中國圖書獎,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qū)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圖書獎、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全國第二屆服裝書刊展評最佳獎,天津市優(yōu)秀圖書特等獎,1996-1997年
“服飾文化教學成果”,天津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996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95年
國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1994年
天津市局級優(yōu)秀教師,天津市高教局,1992年
主要研究論文
“以現(xiàn)代理念研究服飾”,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6年12月
“論 藝術教育的特殊性”,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06年12月
“大學生亟需民間 藝術教育”,國家教育部“藝術教育論文征集”,2005年5月
“21世紀服飾文化研究”,天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5月
“從u2018人造美女u2019說開去”,中國紡織,2004年4月
“西服東漸沖擊波”,中國紡織,2004年3月
“時尚多層面的形成因素之一——現(xiàn)實階層劃分”,中國紡織,2003年12月
“時尚,多方出擊”,中國紡織,2003年10月
“服飾理論研究亟待引起關注”,天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5月
“設計需要文化”,時裝觀察,2002年7月
“東服西漸 西服東漸”,服飾文化,2001年8月
“中國服飾風格與中國美術”,天津紡織學院學報,2000年10月
專業(yè)服務社會的成果
華梅教授自1983年起,為國內(nèi)外相關兄弟院校、業(yè)務單位以“著裝 藝術與服飾文化”、“中國服飾的文化性”、“中國唐代服飾的形成因素及影響”等題目做專題講座達135場,收到很好的以專業(yè)服務社會的效果。
2008年3月,帶隊參與了夏季 達沃斯國際經(jīng)濟論壇2008新領軍者年會服飾設計工作。
2009年3月-9月,帶領服飾創(chuàng)作團隊參與了天津國慶游行彩車上勞模及表演人員服飾設計工作,獲得了國慶游行指揮部、天津市政府的表彰
圍繞教學出版的教材及著作:
1989年7月 《中國服裝史》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2年3月 《中外服飾演化》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4月《中國服裝史》音像版 山西音像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人類服飾文化學》(百萬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年9月《新編中國工藝美術史》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9年10月《中國服裝史》(修訂本)、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9年11月《無言的傾訴——西方服飾欣賞》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1年10月《服飾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市教委社科立項)
2003年4月《西方服裝史》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3年9月《服裝美學》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年3月《20世紀服飾考古與研究》 國家文物出版社
2004年9月《中國服飾》中英文兩種版本 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4年9月《服飾心理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年12月《服飾民俗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年4月《服飾社會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年11月《服飾生理學》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7年10月《中國服裝史》(最新修訂版)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3月 《中國近現(xiàn)代服裝史》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5月 《服裝美學》(第二版)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8月 《西方服裝史》(第二版)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10月《服裝 藝術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8年10月《工藝美術教育》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 《服裝概論》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5年至2006年,主編兼作者的《美術史系列教材》(四冊,屬天津市“十五”規(guī)劃重點教材立項)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年《服飾文化全覽》叢書(上下卷126萬字) 天津古籍出版社(天津市社科立項)
2008年3月《中國近現(xiàn)代服裝史》(天津市哲學社科立項、省部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8年主編《21世紀國際頂級品牌》(12本,包括《休閑裝》、《香水》、《彩妝》、《男品》、《運動裝》、《禮服》、《內(nèi)衣》、《箱包》、《男裝》、《女裝》、《飾品》、《鞋帽》) 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
2010年1月主編《人類服飾文化全書》叢書(20本,包括服飾與愛情、服飾與戰(zhàn)爭、服飾與信仰、服飾與人生、服飾與理想、服飾與階層、服飾與倫理、服飾與友誼、服飾與演藝、服飾與競技、服飾與節(jié)俗、服飾與異化、服飾與禁忌、服飾與傳播、服飾與自然、服飾與風格、服飾與時尚、服飾與個性、服飾與展示、服飾與考證) 中國時代經(jīng)濟出版社
其中《中國服裝史》教材1989年第一版至1997年印刷9次,修訂本1998年至2007年印刷13次,2007年被列為國家級“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連同《西方服裝史》、《服裝美學》、《服裝概論》共四冊一套,為服裝史論教材。
所屬專業(yè)領域、學校介紹 ---- 天津師范大學文字介紹
天津師范大學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師范學院,1982年更名為 天津師范大學;1999年4月8日,經(jīng)天津市委、市政府決定,教育部同意,由原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天津教育學院組建成新天津師范大學。
2003年3月經(jīng)市政府批準,占地3690畝,總規(guī)劃面積68萬平方米的 天津師范大學新校區(qū)建設項目正式立項,一期35萬平方米于2005年9月正式啟用。
學校現(xiàn)有23個學院,49個研究機構(gòu)。設有87個本?茖I(yè)(本科專業(yè)56個,?茖I(yè)31個)。已形成多學科、多形式、多層次、多規(guī)格的辦學格局以及職前培養(yǎng)和職后培訓相互貫通、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層次分明的辦學特色,專業(yè)設置已延伸到了本科專業(yè)11個學科門類中的8個學科門類,成為功能齊全的綜合性師范大學。
學校還設有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天津市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中心、水資源與水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和政治學學科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此外,還設有附屬中學、附屬小學。
天津師范大學是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現(xiàn)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形成了以3個博士一級學科為代表的,部分研究特色可與國內(nèi)一流大學相比肩的強勢學科,以及教育特色學科群、基礎學科群和為我市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服務的應用學科群。已初步形成以教師教育為特色,教學科研型 綜合性大學的學科格局。
美術與設計學院成立于2007年8月8日,設有服裝 藝術系、 藝術設計系、繪畫系,是一個以培養(yǎng)美術教育、設計、服裝文化與設計、服裝表演為主的藝術院校。
所屬專業(yè)領域
設計藝術學是 藝術與科學,設計與生活緊密結(jié)合,從事設計藝術創(chuàng)作與設計及理論研究的學科。天津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的 設計藝術學現(xiàn)已形成集碩士生教育、本科教育、專業(yè)教育為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體制。它主要研究 藝術設計的規(guī)律,將現(xiàn)代科技成果和價值判斷應用于設計,實現(xiàn)人文與審美需要。使學生在掌握 藝術設計基本理論和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更深入系統(tǒng)地進行公共視覺傳達、公共環(huán)境藝術、裝飾藝術設計、服裝配飾藝術、數(shù)碼交互藝術、建筑造型藝術、城市藝術等方面的學習,以適用21世紀信息社會多變性和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服裝專業(yè)作為設計藝術學的一個分支,自1983年在全國高等院校成立服裝專業(yè)以來,一直是 藝術設計學科的特色專業(yè)。華梅教授作為第一批講述中國服裝史的教師,1994年提出以人類服飾史、服飾社會學、服飾心理學、服飾民俗學、服飾生理學和服飾 藝術學六部分組構(gòu)而成的人類服飾文化學新構(gòu)想,進而在提升服裝專業(yè)水平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出版56部著作,并在實踐中作出有益的嘗試與探索,可以說她一直走在服飾文化研究的第一線、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