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個人介紹
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武漢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CITC·互操作性評測中心主任;武漢軟件工程學會理事長,社團法人;IEEE,CCF,ACM高級會員;ISO/IEC SC32中國代表等。1990年獲得國家計委、教委、科學院聯(lián)合頒發(fā)的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事業(yè)做出重大貢獻的“金牛獎”, 2009年“本體元建模方法及其在軟構件庫互操作性管理與服務中的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11年獲得ISO/IEC “特別貢獻”國際獎(ISO與IEC 聯(lián)合頒發(fā)),2011年獲得中國標準化杰出(創(chuàng)新)人物獎(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國信息安全產品互操作性測評中心主任,湖北省軟件測評中心主任,中國UMTP教育與資格認證中心主任,武漢市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電子技術標準化委員會軟件工程分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JTC1/SC32 WG2工作組中國代表;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省計算機系統(tǒng)集成資質認證專家。畢業(yè)于湖北省沙洋中學。
相關事件
1979年到1982年,何克清教授作為改革開放后國家首批派出國的進修人員,赴日本進修,對軟件工程這一新興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進入日本日立公司軟件工廠學習。歸國后,在國內首先開設并主講了《計算機軟件工程學》課程,并于1983年出版了《計算機軟件工程學》,該書三次印刷發(fā)行,作為大學教材廣泛使用,是我國第一本軟件工程專著,對培養(yǎng)我國軟件技術人才、對我國軟件工程和軟件產業(yè)發(fā)展,都起到了開拓性的推動作用。1983年,何克清教授作為學術帶頭人,申請、計劃、論證通過,并且主持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軟件工程研究所(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擔任所長。兩年后,他主持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軟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并擔任主任,為我國軟件工程學科大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社會影響
在20多年中,何克清教授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計算機軟件工程的碩士、博士、博士后、論文博士、進修教師等優(yōu)秀人才,其中有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省部杰出青年、大型軟件企業(yè)CEO/CTO等,成為我國軟件工程學科建設和軟件產業(yè)發(fā)展的中堅骨干。發(fā)表論文160多篇,其中,近80篇論文被SCI/EI/ISTP等索引和摘錄。出版著作、教材和譯著8本。
個人榮譽
獲省部級科技成果和優(yōu)秀學術論文獎6項。1989年曾獲得國家計劃委員會、教育部、科學院聯(lián)合頒發(fā)的“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獎章-“金牛獎”;國家何梁何利獎提名專家。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