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顧鼎臣顧鼎臣像生于明憲宗成化九年,卒于世宗嘉靖十九年,年六十八歲。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第一,授修撰,累遷禮部右侍郎。世宗好神仙之術,內殿設齋醮,他進《步虛詞》七章,優(yōu)詔褒答。明代詞臣,以青詞結主知,自鼎臣始。后以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yún)C務,加官至少保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時夏言為內閣首輔,鼎臣素柔媚,不能有為,充位而已。昆山舊無城,鼎臣言當事筑城,后倭亂起,昆山得以保全。嘉靖十九年(1540)十月六日卒于官,謚文康。
作品
有《未齋集》、《文康公全集》。查《中國分省醫(yī)籍考》清乾隆十三年《蘇州府志》有《經(jīng)驗方》一卷,傳世。
后記
鼎臣官侍從時,憫東南賦役失均,屢陳其弊,帝為飭撫按。巡撫歐陽鐸厘定之。昆山無城,言于當事為筑城。后倭亂起,昆山獲全,鄉(xiāng)人立祠祀焉。
史籍記載
明史
顧鼎臣,字九和,昆山人。弘治十八年進士第一。授修撰。正德初,再遷左諭德。嘉靖初,直經(jīng)筵。進講范浚《心箴》,敷陳剴切。帝悅,乃自為注釋,而鼎臣特受眷。累官詹事。給事中劉世揚、李仁劾鼎臣污佞。帝下世揚等獄,以鼎臣救,得薄譴。拜禮部右侍郎。帝好長生術,內殿設齋醮。鼎臣進《步虛詞》七章,且列上壇中應行事。帝優(yōu)詔褒答,悉從之。詞臣以青詞結主知,由鼎臣倡也!
改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請令曾子后授《五經(jīng)》博士,比三氏子孫,從之。大同軍變,張孚敬主用兵,鼎臣言不可,帝嘉納。十三年孟冬,享廟,命鼎臣及侍郎霍韜捧主。二人有期功服,當辭。乃上言:「古禮,諸侯絕期。今公卿即古諸侯,請得毋避!苟Y部尚書夏言極詆其非,乃已。尋進禮部尚書,仍掌府事。京師淫雨,四方多水災,鼎臣請振饑弭盜,報可。
十七年八月,以本官兼文淵閣大學士入?yún)C務。尋加少保、太子太傅、進武英殿。初,李時為首輔,夏言次之,鼎臣又次之。時卒,言當國專甚,鼎臣素柔媚,不能有為,充位而已。帝將南巡,立皇太子,命言扈行,鼎臣輔太子監(jiān)國。御史蕭祥曜劾吏部侍郎張潮受鼎臣屬,調刑部主事陸昆為吏部。潮言:「兵部主事馬承學恃鼎臣有聯(lián),自詭必得銓曹,臣故抑承學而用昆!沟巯鲁袑W詔獄,鼎臣不問。十九年十月卒官,年六十八。贈太保,謚文康。
鼎臣官侍從時,憫東南賦役失均,屢陳其弊,帝為飭撫按。巡撫歐陽鐸厘定之。昆山無城,言于當事為筑城。后倭亂起,昆山獲全,鄉(xiāng)人立祠祀焉。
堯山堂外紀
顧鼎臣,昆山人,父恂年五十余始生公。既壯,每夜焚香表祈父壽。一夕,夢黃鶴從天飛來,近視之,即所焚表也,后有朱批字數(shù)行,末云:“自此以后,聞田單火牛,通竹無滯!鄙w乙丑之兆云!
昆山之俗,以八月十八日為潮生日,合邑往東門觀潮。弘治甲子,鼎臣《觀潮詩》云:“海若鞭潮出海門,霆奔雪卷帶靈氛。六鰲駕撼三山動,萬馬聲傳百谷聞。應讖更期人似玉,往觀誰使女如云。傅巖舟楫真時用,康濟功成日未曛!泵髂,大魁天下。
民間傳說
顧鼎臣幼時聰明,常有妙語。一天,塾師出對為難他:“花塢春晴,鳥韻奏成無孔笛。”把鳥鳴聲比喻成無孔之笛,確非一般,但顧鼎臣面無難色,不一會兒就對上了:“樹庭日暮,蟬聲彈出不弦琴!睂⑾s聲比喻為無弦的琴聲,也別出心裁,因此塾師不禁十分驚奇。有一天,他父親出對考他:“柳線鶯梭,織就江南三月景!鳖櫠Τ剂⒓磳Φ溃骸霸乒{雁字,傳來塞北九秋書。”他父親聽了非常高興。顧鼎臣為諸生時,曾讀書于山寺。一天,他與一群乞兒盜得鄰家一只狗,剝了皮,卻找不到柴薪燒狗肉吃。于是顧鼎臣便帶著大家來到一座佛殿之內,向羅漢作揖道:“不得已,麻煩大師一下!庇谑怯酶优藘勺鹉绢^羅漢當柴,將狗肉燒熟與群兒圍在一起,大吃特吃了一頓,可見其貧而不羈如此。
有記載說,顧鼎臣之父顧恂是個小商人,年過半百仍無子嗣,家里只有一個婢女,妻子看管甚嚴。一日,顧恂在小店做生意,妻子派婢女去送飯,遇上雷電交加不能速歸,顧恂便與婢女成其好事,不久此女竟懷孕生下顧鼎臣。顧妻大怒,欲殺之。不成,又曾暗中將他投擲磨道,幸得磨坊主人發(fā)現(xiàn),救出收養(yǎng)。長大后,顧鼎臣十分聰慧好學,但顧氏夫妻始終不認其為子,始終將顧鼎臣的生母當奴婢一樣對待,使其受盡凌辱與欺負。直到顧鼎臣中狀元,養(yǎng)父才講出真情,他才到顧家與親娘相認。但顧妻仍不準顧鼎臣認母,顧鼎臣遂在親友的幫助之下進到房內,長立庭下,堅持要見生母。顧妻更加憤怒,但顧鼎臣主意不改,說:“即一見,死不恨!庇H朋好友也從旁規(guī)勸。無奈顧妻只得令其生母從灶間出來見自己的親生兒子,顧鼎臣看到自己的生母衣衫襤褸,蓬頭垢面,母子二人,忍不住抱頭痛哭,親友們也都為之泣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