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韓錦云幼年聰明異常,12歲能文,17歲取文昌案首秀才,20歲在瓊臺書院讀書,楊齋先生賞識之,贊為國器。道光十五年(1835),29歲中舉人。35歲(道光二十年,1840)登進士。此科與族侄捧日同登會榜“叔侄同科”,傳為科場佳話。點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分刑部山東司。咸豐元年(1851)補奉天主事。三年(1853)升云南司員外郎。四年三月升江蘇司郎中,考取御史第一名。六月補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五年二月轉(zhuǎn)掌貴州道監(jiān)察御史,七月署戶科給事中,八月署兵科掌印給事中,十二月補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六年轉(zhuǎn)掌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十二月升授戶科給事中。七年四月兼署刑科給事中。八年二月補授四川鹽茶道。九年八月兼署按察使司。十一年二月歸籍奔喪繼母。同治二年(1863)服闋。三年到部謁選。四年補授云南糧儲道。五年署布政使司。六年兼署按察使司。九年省城解圍,賞二品頂戴花翎。十年兼署鹽道。
韓錦云的游宦生涯經(jīng)歷了道光至同治年間共35年,這時期,是清王朝走向衰敗的時代。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發(fā)生兩次鴉片戰(zhàn)爭,國勢衰危。清王朝從皇帝至大臣畏敵如虎,韓錦云則主張抗英衛(wèi)國。他堅決站在林則徐等少數(shù)人方面,反對妥協(xié)投降政策,敢于上疏直諫,陳述利害,鞭撻當時廣東督臣葉名琛受賄肥私,喪權(quán)辱國之罪。他的愛國主張傳遍全國,一時朝野驚佩,直聲滿天下,聲望很高,時人以“海忠介后第一人”譽之。
韓錦云極力主張禁煙,抵抗英法。咸豐六年(1856)十月間,兩次上疏咸豐皇帝:《奏為廣東英夷滋擾情形疏》與《奏為英夷滋擾督臣玩延貽誤疏》,揭露英國的侵略陰謀,反映“亞羅號”事件實況,揭發(fā)督臣葉名琛在廣東的受賄、誤國罪行;第二年,又兩次上疏:《奏為逆竄入省城,須分路夾攻,以圖恢復(fù)疏》與《圍攻英夷檄》。言“英吉利者”,“其人若禽而若獸,兇殘甚于虎狼,貪黷之心不殊蛇豸。恒蠶食夫南夷,輒夜郎以自大!彼ㄗh咸豐皇帝“令廣東督撫,激厲士民”抵抗,“斷不可失體捐威,致綏民氣”。主張“恭行團練,仿軌里連鄉(xiāng)之,指顧得百萬之師,按嘗田捐餉之方,到處有三時之樂,無事各歸農(nóng)業(yè),有事則協(xié)力從戎,踴躍同胞”,“則英夷必當膽落”,“以我之百,攻彼之一,勢無不勝”;同時“嚴飭沿江兵弁,防守炮臺,此無不勝”;此亦即林則徐虎門之防守戰(zhàn)。又言“一日縱敵”,將“數(shù)省禍延”,“守則有備,戰(zhàn)則有謀”。但咸豐皇帝始終沒有采納,至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咸豐皇帝逃往熱河,“始悟不用忠言,嘉嘆久之!”
韓錦云對內(nèi)政,提出整頓吏治,懲辦貪官污吏的主張。曾上《奏為督撫參劾屬員,應(yīng)據(jù)實際陳奏,從嚴懲辦,以敬貪墨而肅官箴疏》,指出“官不為民”,則“盜賊蜂起”,“安之則在選良吏、擇將才”。對貪官污吏搜刮民膏,主張厲行懲治,為官30余年,“清白常存濟世心”,潔身氣壯,始敢言直諫。在《續(xù)和蔡芥舟贈別詩》稿贊:“文莊忠介瓣香濃”;在《與迤柬道蔡芥舟話別詩》安貧守節(jié),“我亦菜根頻咬斷,何曾彈鋏笑無魚!痹诮o友人詩中說,“年來悟得長生訣,不在金丹在汗丹”,愿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評價
同治十三年(1874)病卒于云南任所,享年69歲。一生著作很多,有詩文集《白鶴軒集》二卷傳世,部分詩收入《溟南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