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少年
張嵐峰,西北軍將領(lǐng),馮玉祥的外甥女婿,汪偽第四方面軍司令。1902年9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歸德府柘城縣林張村的一個富裕家庭,其父張映宿系清末秀才,以行醫(yī)和田產(chǎn)為業(yè)。他兄弟三人,哥哥張云峰曾任柘城商會會長,弟弟張俊峰在1938年柘城淪陷后死于日本兵刺刀之下。張嵐峰幼年過繼給叔父張映辰為嗣。
張嵐峰很早就表現(xiàn)出了聰穎好學的一面,8歲入私塾,13歲進柘城縣立高等小學,16歲考入淮陽河南省立第四中學。先后當選班學生自治會干事和校學生會總干事一職,后因?qū)W生運動和校方發(fā)生沖突,在混亂中他撿起磚頭對準校長腦袋來了一下,事后他和53名同學一起被開除,他被宣布是鬧事魁首,永不錄用。張父氣惱不已,萌生了給兒子娶個媳婦管管他的念頭。他不愿受婚姻約束,當時第一次直奉大戰(zhàn)結(jié)束,馮玉祥代替趙倜為河南督軍,大規(guī)模招兵,1922年5月張嵐峰跑到開封,投入馮玉祥部中央陸軍第十一師補充第三團當兵。是年8月,張嵐峰考入該師學兵團。雖然才是弱冠之年的毛頭小伙,卻有文化、肯吃苦、善交際,因此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與提攜,一路飆升為學兵團騎兵連排長、連長。 1925年初,馮玉祥親調(diào)張嵐峰為西北督辦公署衛(wèi)隊旅騎兵連連長。7月選派46名下級軍官出國留學,其中31人留俄,15人留日,張嵐峰又被馮玉祥親定為留日學生代表,1926年3月入駒澤近衛(wèi)炮兵聯(lián)隊,為入伍生,10月,張嵐峰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炮兵專業(yè)。當張嵐峰得知蔡鍔、李烈鈞、徐樹錚、閻錫山等當時國內(nèi)赫赫有名的軍界大員悉數(shù)出自陸軍士官學校后,心中暗自竊喜,認為自己將來也能和他們一樣威震四方。為此,他求學格外用功,并四處留意與有分量的人物攀上關(guān)系。1928年5月日本制造濟南慘案,張嵐峰參加了抗日游行,因此被日本校方驅(qū)逐,未能完成學業(yè)。于1928年6月回國后就被馮玉祥委任為國民革命第二軍第十三炮兵團團長,次年又調(diào)任其為總司令部炮兵第一團團長。 1929年6月,馮玉祥到山西找閻錫山邀他聯(lián)手反對蔣介石,不料卻被閻軟禁在五臺縣的建安村。張嵐峰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后,認為馮玉祥落難只是暫時的,如果這個時候能跟在他身邊,日后必得馮重用。于是,他二話不說,撂下團長的職位,跑到建安當起了馮玉祥的衛(wèi)兵,盡心負責馮的人身安全。張嵐峰此舉為自己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原來,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見張嵐峰年輕有為且忠心耿耿,便主動將自己大姐的女兒、西北軍將領(lǐng)張自忠的堂妹——張志蘭介紹給他認識。張嵐峰當然明白馮夫人的良苦用心,一方面急忙支使親信趕回林張村強逼鄉(xiāng)下老婆離婚,另一方面展開了對張志蘭的猛烈攻勢。張志蘭涉世不深,哪里經(jīng)得住張嵐峰深情款款的狂熱追求,很快就陷入情網(wǎng),與張嵐峰熱戀起來。不久,在馮玉祥夫婦的親自主持下,張嵐峰與張志蘭結(jié)為夫妻。自此,張嵐峰成功地攀上馮玉祥這棵大樹,28歲就當上了西北軍軍官學校校長兼鄭州警備司令部司令,成為整個西北軍上下公認的“后起之秀”。
掙扎求存
平步青云的張嵐峰,一面竭盡全力地效忠于馮氏,一面頻繁往來于宋哲元、張自忠、孫良誠、劉汝明、馮治安、孫連仲等西北軍高級將領(lǐng)之間,以求擴大影響、鞏固地位,為今后的大好前程鋪平道路。然而,這種風光的日子沒過幾天,隨著馮玉祥在中原大戰(zhàn)中敗北,張嵐峰也跟著丟了軍職。張嵐峰不肯罷休,征得馮玉祥的同意,赴河南收集潰兵,后得知鹿鐘麟等高級將領(lǐng)都投降了蔣介石,才知道大勢已去,在“預保實力,續(xù)走曲線”的借口下,把自己收容的西北軍殘部交給孫連仲,被授予第二十六路軍第十四師副師長兼第二旅旅長的職務。翌年,蔣介石下令調(diào)第二十六路軍趕往江西“剿共”,途中,蔣介石親自召見了張嵐峰,勉勵他為“剿共大業(yè)”盡心盡力,并和他合影留念?上,張嵐峰根本不買蔣的賬,當他路過江西寧都看到滿火車廂里從前線潰敗下來的殘兵敗將后,深感自己手下的那些烏合之眾不是紅軍對手,當即稱病辭職,星夜兼程跑到了北平,后來又重回山西馮玉祥隱居處。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馮玉祥派張嵐峰去聯(lián)絡(luò)孫連仲(時任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吉鴻昌(時任第二十二路軍總指揮)、梁冠英(時任第二十五路軍總指揮)、李鳴鐘(時任豫鄂皖邊區(qū)綏靖督辦)等西北軍舊部,共商抗日反蔣事宜。這些人大多滿懷心事,口頭上高喊抗日,實則推諉、觀望,因而張的奔波并無效果。 1933年,馮玉祥聯(lián)名方振武、吉鴻昌通電全國,宣布組成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表示要結(jié)成抗日戰(zhàn)線,收復失地。張嵐峰聽到消息后,立刻趕到了察哈爾首府張家口。馮玉祥正值用人之際,見張嵐峰消失多日后居然會主動前來,很是高興,當即委任張為抗日同盟軍第十九軍軍長,還在經(jīng)費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專門撥給張5000元錢,請他出面說服孫連仲率部北上抗日。當時孫連仲因?qū)幎计鹆x后部隊缺額太多。報請蔣介石并經(jīng)山東省主席韓復榘許可,任命張為第二十六路軍少將參議兼干訓所教育長,讓張幫他在山東濟寧招募了4000補充兵。張嵐峰如果能抓緊機會,將這4000新兵帶到察哈爾,并非毫無可能,但他看到同盟軍前途堪虞,便借口養(yǎng)病,在北平呆了兩個星期,蔣介石得知情況后,急電孫連仲將這4000新兵開拔到江西剿共前線。 1934年底,張嵐峰帶著妻子再度赴日,進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jīng)濟。張嵐峰一到日本,就去北海道 旭川市拜訪了曾任 陸軍士官學校炮兵隊隊長、時任日軍第七師團參謀長的松室孝良。松室孝良長期在中國搜集各種情報,是個地道的日本特務,見張嵐峰主動投靠,不禁大喜過望,便讓張到東京拜訪了專門負責中國事務的 參謀本部的 楠本實隆和陸軍省的影佐禎昭。這兩個日本人聽了松室孝良的介紹后,也很看重張嵐峰是個“可用之才”,張嵐峰則更是希望得到日本人的支持,雙方一拍即合。1936年秋,張嵐峰見自己與日本人的關(guān)系處得也算可以了,便從日本回到北平。已調(diào)任日本關(guān)東軍駐北平特務機關(guān)長的松室孝良,立即向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推薦了張嵐峰,促使張當上了政務委員會參議兼察哈爾省政府參謀,專門負責察省的對外交涉事宜。
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發(fā)生后,張嵐峰和 察哈爾主席 劉汝明、天津師長張自忠都是不擴大派,幻想保持中立。他作為代表對日本顧問 櫻井德太郎說,日本既然不滿意蔣介石政府,就應該從長江流域下手,不該由華北下手。正當雙方談判時,國民黨 中央軍湯恩伯部開進察哈爾,占據(jù)居庸關(guān)一線陣地。張認為湯的13軍著一舉,無疑是他和日本談判的障礙,就把該軍的布防情況通報日軍。
偽軍司令
華北淪陷后,張嵐峰以到隴海路沿線招募人員組織“抗日游擊隊”為由,偷偷跑回老家柘城,著手謀劃自己扎根豫東,獨霸一方的“宏圖大業(yè)”。張嵐峰的活動能力本非常人能比,加上一番刻意謀劃,很快就取得了柘城上下的普遍信任,于1938年春被推舉為柘城縣財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民眾抗日自衛(wèi)軍副司令(司令由縣長自兼)。徐州會戰(zhàn)后,日軍由 隴海鐵路西進,1938年6月3日占領(lǐng)了柘城,6月6日占領(lǐng)了開封,而當?shù)氐氖畮坠纱笮⊥练艘渤脵C各處竄擾,打家劫舍,柘城人民頓時陷入苦難的深淵,不少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張嵐峰身上,指望這位能力卓然的“司令”能出面打擊日軍和土匪。他很快便收容了千余人的武裝。 張嵐峰剛拉起隊伍,便收到駐柘城的日軍 第十師團指揮官磯谷廉介的邀請信,讓他進城協(xié)商合作共建中日共存共榮之道。張雖然愿意和日軍合作,但又不愿擔“民族罪人和漢奸的罵名”。于是召集柘城有影響的大紳商和擁有武裝的大地主開會,在這些人共同同意并簽名后,便由著張嵐峰寫了一封日文信,帶著20頭肥牛與日軍交涉。 張嵐峰在與磯谷廉介密談了一番之后,張嵐峰迅速張羅了一個叫做“柘城 維持會”的組織,宣傳只要我們不打日軍,日軍也不會打我們。公然投入侵略者的懷抱,成為豫東人所共知的鐵桿漢奸。7月中旬,磯谷率部離開柘城繼續(xù)攻城掠地,臨行前,他特意召張嵐峰前來長談,還親筆寫了一封推薦信,鼓動張到北平參與成立偽“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事宜。張嵐峰受寵若驚,立刻趕往北平,受到了日軍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 寺內(nèi)壽一的熱情接見。日軍指揮官們對張嵐峰的漢奸行徑大加贊賞,連連稱贊他“不但是中國英明的少壯將軍,而且受過日本的 軍事教育,對日本也很了解。如能于軍事方面與我們合作,不久的將來一定能成為中國軍事上的中堅人物”。 為了激勵張嵐峰更好地賣命,日本人給了他一個“豫東 招撫使”的頭銜,并撥給他3萬元軍費。張嵐峰興高采烈地跑到了商丘,于1938年11月下旬正式組建“豫東招撫使公署”,于隴海路沿線的 鹿邑、 亳縣、 夏邑、商丘、 寧陵、 睢縣以及老家柘城等地招募土匪和流民,很快就湊足了18000余人,被日軍編為“豫東剿共軍”,下轄4個軍。不久,日軍為適應侵華的需要,將張嵐峰的“豫東剿共軍”改名為“和平救國軍第一軍”,還撥給其大批武器彈藥和卡車,張嵐峰的勢力進一步得到擴張。 1940年春,除第4軍反正外,張部擴充為2萬人。此時,蔣介石給他新七軍軍長的名義和50萬開拔費,勸他反正,被他拒絕。1940年3月南京偽國民政府成立,張嵐峰認為這是一個擴大自己勢力的大好機會,便火速派心腹跑到上海,向 汪偽政權(quán)的核心人物陳公博獻上效忠的親筆信。陳公博正愁沒有人馬,想不到居然有人千里之外趕來投奔,不禁眉開眼笑,很快就安排張嵐峰到南京拜見汪精衛(wèi)。汪張雖初次相見,卻相談甚歡,汪精衛(wèi)當即任命張為偽軍事委員會委員,不久又任其為“蘇豫皖邊區(qū)綏靖副司令兼和平救國第一軍司令”,任汪偽軍委委員,6月29日,所部第一路司令 曹大中,第二路司令 宋克賓、第三路司令孫敬軒趁他到開封參加蘇豫邊區(qū)綏靖司令 胡毓坤就職典禮之機,將1.7萬人拉走反正,張部僅剩2000余人。張到日本佐佐木少將那里匯報事變經(jīng)過時,佐佐木深知找另外一個漢奸并不容易,反而安慰他,說我們相信的只有你一個人。8月,他大量招收游雜武裝,部隊又擴編到8000人。1942年他游說招降了孫良誠所部,1943年任偽第2集團軍總司令,1944年春任偽第4 方面軍中將總司令,他不僅將隊伍擴充到9萬余人,一舉成為河南省最大的一股 偽軍。 雖然張嵐峰死心踏地跟著日本人后面干,但他始終同 重慶國民政府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guān)系,對八路軍、新四軍則一面加強封鎖控制,一面嚴令部下執(zhí)行“只要中共部隊不到我們的地盤來,就要避免與他們發(fā)生沖突”的政策。每每有往來于蔣管區(qū)和敵占區(qū)的國民黨方面的官員、家屬路過商丘時,張嵐峰總要殷勤招待一番,還派衛(wèi)兵護送。時間長了,重慶那邊派人到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活動時,總要先換上張嵐峰部的 偽軍服裝,出示張嵐峰簽署的通行證,堂而皇之地進入敵占區(qū)。對于那些在自己的隊伍里從事地下工作的中共黨員,張嵐峰也總是睜只眼閉只眼,裝作不知道。
兵敗被囚
1945年3月,張嵐峰見日軍大勢已去,便開始謀劃倒向問題。不過以張之為人,在有明顯好處以前,是絕對不會表態(tài)的。因此,當中共 冀魯豫軍區(qū)代表 李蘇波前來交涉收編張部 偽軍事宜時,張嵐峰又是帶他視察防地,又是請他對所部官兵講話,可就是避而不談接受八路軍改編的具體步驟。而蔣介石為了搶占勝利果實,派出要員赴商丘宣布任命張嵐峰為國民黨陸軍第三路軍司令的委任狀,要他協(xié)助國民黨軍隊接受日本投降,維持地方治安,絕不讓共產(chǎn)黨接管張部所駐城市。眼瞅著自己要成為“過街老鼠”的張嵐峰,想不到天上掉餡餅,共產(chǎn)黨要收編他,國民黨要拉攏他。張嵐峰比較了一下,認為還是投靠國民黨要實惠的多,便下令所有部隊都換上國民黨軍裝。作為“歸順”后的“見面禮”,張嵐峰忍痛把3個團的兵力分別劃給了國民黨孫連仲部、劉汝明部和 馮治安部指揮。同時,他又拿出自己當漢奸期間聚斂的巨額資產(chǎn)賄賂國民黨官員,陳誠、白崇禧、湯恩伯、 胡宗南、薛岳、 戴笠等軍政要員均接受過張嵐峰的賄賂。 1946年2月16日,蔣介石在南京中央軍校校長官邸接見了張嵐峰,一見面,蔣就動情地說道:“你投敵時,并沒有帶中央的軍隊,在敵后暗中給抗戰(zhàn)的部隊許多方便,也很有貢獻。你要把部隊整頓好,我一定給你立功的機會!睆垗狗迓劼牬搜,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老蔣早就獲悉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便擺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表白道:“蒙委員長的寬大,對騰宵不但不予懲罰,反而承委員長嘉許和栽培,張某不才,定當肝腦涂地以報委員長的知遇之恩。”蔣介石贊許地點了點頭,隨后邀張共進午餐,并再次與他合影留念。自此,張嵐峰也就鐵了心跟著國民黨干;厝ズ笏惆岩娛Y的經(jīng)過寫成書面材料交給商丘的國民黨部隊傳閱,并把與蔣的合影照放大后懸掛在了會客室。 1946年5月,蔣介石在 新鄉(xiāng)秘密召開河南駐軍團長以上軍官會議,布置對豫東、豫北解放區(qū)進行“清剿”的任務。張嵐峰部被編為河南省保安隊(河南省主席 劉茂恩兼任司令,張任副司令),負責集中對 黃泛區(qū)的解放軍戒備事宜,并被要求參加對豫東解放區(qū)的全面進攻。張嵐峰接到命令后,很想借此展示一下自己的軍事才能,好為自己日后在國民黨軍隊里扎根打下基礎(chǔ)。不過,雖然張嵐峰號稱是留日高材生,但他的特長僅僅限于周旋人事,對于軍事則幾乎沒有什么才能。接下來的兩個月里,他先后出動10個團同解放軍作戰(zhàn)20余次,每次都大敗而回,連老家都沒能保住,被 冀魯豫軍區(qū)的獨立旅和第三十團端了個底朝天。1946年8月,晉冀魯豫解放軍為配合中原和蘇中解放區(qū)的作戰(zhàn),發(fā)動了隴海戰(zhàn)役,連克 碭山、蘭封兩縣,并將國民黨第一八一旅和第二十九旅的一個團全殲于民權(quán)的 柳河集。張嵐峰奉命率軍馳援,結(jié)果又被打了個落花流水。 1946年12月30日, 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進軍魯西南,發(fā)動 鉅金魚戰(zhàn)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克巨野、嘉祥,并將駐扎于山東金鄉(xiāng)的國民黨 方先覺部團團圍住,蔣介石急忙調(diào)三路援軍趕往增援,張嵐峰奉命帶領(lǐng)3個團(包括 劉茂恩的一個團)配合 劉汝珍的三個團前往金鄉(xiāng)。張嵐峰總想著等他人到金鄉(xiāng)時,金鄉(xiāng)已無戰(zhàn)事,便使出他慣用的出工不出力的伎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張嵐峰雖能躲得了蔣介石的指揮,卻躲不了人民解放軍的鐵拳。1947年1月12日,張部剛踏進 成武縣大楊集地界, 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的第三、第六縱隊便將其截擊包圍,僅用一天時間,就全殲張嵐峰的3個團。張嵐峰僅帶著數(shù)十名警衛(wèi)狼狽逃竄,途中,在魯西南 曹縣 青堌集附近被人民解放軍 冀魯豫軍區(qū)五分區(qū)十三團幾名小戰(zhàn)士活捉。1949年春,張嵐峰被押往北京 功德林監(jiān)獄接受審訊和改造。在戰(zhàn)犯管理所表現(xiàn)不錯,還當了學習小組長,1952年春,張嵐峰因 腦血管破裂死在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