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故實
自稱“少小粗解文字,即好聚書”,最初“博取無所擇”,既而“病其泛”,遂專注歷史典籍,最后熱衷于收藏地方志。他認為:“方志一門為國史初基,典章制度之恢閎,風俗士宜之纖悉,于是備焉”。從此對地方志廣求博聚,矢志不渝地涉足京津兩地的古舊書肆,不吝重金搜求古代志書的善本、孤本、抄本乃至殘本。曾以20兩黃金的代價淘得明代景泰刻本《寰宇通志》40冊。積30多年之功,搜集方志2591種。包括一統(tǒng)志、省志、府志、州志、縣志、鄉(xiāng)土志等,涉及清代全國22個省。其收藏志書數(shù)量之多,品位之高,舉世少見,被史學界人士譽為“私家藏志巨擘”。有明代天順刻本《大明一統(tǒng)志》、弘治刻本《八閩通志》、正德刻本《姑蘇志》、嘉靖刻本《南畿志》、隆泰刻本《云南通志》、萬歷刻本《鎮(zhèn)江府志》以及清代順治刻本《萬平縣志》、康熙抄本《大清一統(tǒng)志》(殘)、康熙刻本《順德府志》、《無極縣志》、《澤州志》、《河間府志》等百余種志書,皆屬稀世孤本,罕見秘籍。有“天春園”藏書樓,后因得到三種原抄殘本《大清一統(tǒng)志》、《皇輿全覽》和《方輿路程考略》,又名為“三殘書屋”書齋,編撰有《任氏天春園方志目》,著錄各種方志2 536種,占全國現(xiàn)存方志數(shù)量的三分之一。提供各地圖書館、省志局與方志學家進行學術(shù)交流與研究。聘請方志學者瞿宣潁為其整理方志,瞿宣潁稱其“任公世富藏書……往往有環(huán)異,為北平圖書館所未有者。且側(cè)重近著,而不虛慕好古之稱;切于實用,尤非尋常藏書家所及”。1952年將“天春園”藏志全部捐獻給天津圖書館,計2 591種。編《方志考稿》,由瞿宣潁代為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