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至善同志1926年4月11日出生,江蘇泗陽人,1949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至善同志1943年7月考入輔仁大學物理系,1947年畢業(yè)并留校擔任助教,1952年9月開始在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任講師,1954年3月至8月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研究生部在職學習,1954年9月起在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部在職學習,1955年7月畢業(yè),1955年8月調北京大學物理研究所工作,參與創(chuàng)建了技術物理系,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78年調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擔任電子學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1983年12月調回北京師范大學擔任無線電電子學系系主任和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 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張至善同志擔任核電子學教研室主任。他嘔心瀝血、從無到有,開展了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急需的核電子學教學工作,開設了核電子學等四門課程及三門實驗課,研制了大量的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建立了先進的生產研制實驗室和技術物理系金工廠。1964年他領導教研室成員自行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有屏幕顯示、能自動打印數(shù)據(jù)的100道核能譜分析儀器,并配加閃爍探測器組成的全套實驗裝置,填補了國內核物理實驗設備的空白,為 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付出了巨大艱辛,為我國的核科學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建設北師
在北京師范大學工作期間,張至善不辱使命,勵精圖治,努力吸收世界信息科技發(fā)展的最新成果,理清了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系和現(xiàn)代化所的發(fā)展思路,完善了無線電系的課程體系建設和實驗室建設,并充分利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援助項目和其他國際項目的支持,積極選派青年教師和高年級研究生出國進修學習,為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系乃至信息學科的發(fā)展儲備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為北京師范大學無線電系的建設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成就榮譽
1996年10月張至善光榮離休。離休以后,張至善仍然保持著飽滿的政治熱情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和傳統(tǒng),晚年雖身患嚴重疾病,但一直以頑強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依然關心學校和信息學科的建設和發(fā)展,積極建言獻策,同時專心從事中西文化交流中若干歷史課題的研究工作,先后編譯出版了《 中國紀行》、《 哥倫布首航美洲》、《哥倫布與中國》、《起來!中國勝利了!》、《 西班牙反法西斯戰(zhàn)爭時期的國際縱隊與中國》等具有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的多部著作和論文,做出了一生中最后的貢獻。體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崇高革命精神。
社會評價
張至善在入黨后的五十多年里,黨性強,作風正,顧全大局,服從組織,和黨組織保持高度一致。他廉潔奉公,嚴于律己,生活上艱苦樸素。他襟懷坦蕩,為人正直,善于團結同事。他教書育人,治學嚴謹,熱情關心幫助青年成長。在十年文革期間,他受到“四人幫”殘酷迫害,但他仍堅定信念毫不動搖。
張至善的一生,是為黨和國家的科研和教育事業(yè)奮斗的一生!他長期從事電子學實驗技術和電子學儀器系統(tǒng)的研究工作,為培養(yǎng)核電子學人才、建立我國高能物理電子學的研究機構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他的崇高品德和無私奉獻精神深得廣大師生和同事的愛戴和崇敬。
張至善是一位好黨員、好干部、好老師!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容笑貌和崇高品質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里,激勵我們?yōu)榻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