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jīng)歷
22歲完成本科畢業(yè)作品交響音畫《山之北,云之南》,由中國廣播交響樂團錄音。 1994年開始攻讀碩士讀研究生,創(chuàng)作了民樂二重奏《吟》,1995年應邀參加香港第二屆現(xiàn)代音樂節(jié),并演出第一弦樂四重奏《釋義》;于1996年創(chuàng)作木管五重奏《鳥》和碩士畢業(yè)作品《圓號與樂隊》與碩士畢業(yè)論文《斯特拉文斯基"管樂器的交響"音樂分析》后順利保送攻讀博士。
博士階段創(chuàng)作了兩部以民族器樂為主的作品,協(xié)奏曲《夢三則》為古箏、弦樂隊與打擊樂而作(1996),北京音樂廳首演,并獲得臺灣協(xié)奏曲比賽佳作獎;舞蹈音樂《盲月亮》為二胡、弦樂隊、打擊樂而作;1997年應香港中文大學邀請隨中央音樂學院小組赴港學術交流;1998年創(chuàng)作舞蹈音樂《春風沉醉之夜》為大型樂隊與人聲,中國歌舞團首演;1999年創(chuàng)作音樂會序曲《九月速遞》,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在中山音樂堂首演;1999年博士畢業(yè)作品《兩樂章的交響樂》與博士畢業(yè)論文《繼承與創(chuàng)新-斯特拉文斯基五部交響樂音樂分析》;其后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
作為教師,郝維亞擔負大量的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除此之外的主要作品與論著有:
1999年應廈門委約創(chuàng)作大提琴協(xié)奏曲《海的頌歌》。
2000年創(chuàng)作《真如之歌》為琵琶、打擊樂與弦樂五重奏。
2000年發(fā)表論文《斯特拉文斯基"管樂器的交響"音樂分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00年為香港普羅藝術(Poloarts)創(chuàng)作CD《簫色》。
2000年為那索斯(遠東 NAXOS Far East)公司完成CD《桫欏河》。
2002年為中央民族樂團寫作大型民族管弦樂隊作品《傳奇Ⅱ》。
2003年完成<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考試指南>(作曲卷)有中國國際出版社出版。
此外,參與創(chuàng)作1997、1998,1999年的中央電視臺的春節(jié)晚會部分音樂及歌曲;出任央視第一套《旋轉舞臺-百年經(jīng)典》欄目的音樂統(tǒng)籌,第四套(海外)《中國文藝》音樂顧問;2003年應邀擔任貴州遵義《依依山水情》音樂總監(jiān),同時此劇獲得首屆文化部"十大精品工程"。以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春潮頌》、《祖國頌》等一系列的大型音樂會。
2001年受文化部委托為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部分)作曲。同時擔任兩屆文化部的春節(jié)音樂晚會的音樂總監(jiān). 2000年獲邀參加在漢城舉行的中韓現(xiàn)代音樂節(jié)。
2002-2003年由張藝謀導演的上海世博會主題宣傳片、北京申奧(徽章)的宣傳片和中國旅游年的宣傳片音樂。(與張磊合作)
為大型民樂隊的作品《傳奇 2》榮獲2003年文化部交響樂作品征集(民族管弦樂)二等獎。
2004年下半年在北京首演的音樂劇《花木蘭》。
2004年隨中國作曲家代表團出訪加拿大,演出木管五重奏《片斷》。
郝維亞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題材和體裁非常廣泛包括:樂隊作品、室內樂作品、舞劇、音樂劇、影視作品、廣告音樂等。
主要作品
2004年完成在加拿大、美國上演的大型行動音樂劇《兵馬俑》。
2004年鋼琴協(xié)奏曲《長江》在北京保利劇院由青年指揮家楊陽與中國愛樂樂團及鋼琴家孔祥東演出。
受文化部的委約為紀念"中國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創(chuàng)作交響樂《紀念》(創(chuàng)作中)。
為參展嘎納紀錄片大賽的作品《神秘的西藏》創(chuàng)作音樂。
電影《父親》 電視劇《長纓在手》、《平淡生活》、《錯愛一生》、《浴血男兒》、《離婚啟示錄》、《青春不解風情》《相約青春》、《誰主沉浮》(音樂部分)等。
交響合唱《天地一太白》、《關山月》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李心草指揮 榮獲2002年文化部金鐘獎。
在國家大劇院,大手拉小手——北京市回民學校專場演奏會中創(chuàng)作的《我抬頭仰望》首演。
獲獎記錄
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與鋼琴而作的《增與減》獲得“中國風格作品征集”二等獎,其后完成的鋼琴變奏曲《陜北民歌主題與變奏》獲得臺灣“新原人”作品征集首獎。
2015年9月19日,郝維亞(《西藏天空》)獲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暨第3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