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原名陶令儀,生于1936年11月12日,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陶金與章曼蘋之女,電影演員、導演。
人物生平
出生
陶白莉的母親章曼蘋年輕時,是四十年代與趙丹的前妻葉露茵等人齊名的話劇女星。演出的中外劇目多達160多部,當年演出曹禺的名劇《雷雨》時,扮演四鳳的章曼蘋和扮演周萍的陶金喜結(jié)良緣,隨后,陶金和章曼蘋的大女兒陶白莉,在1936年降生。
藝名由來
陶白莉過去的姓名叫陶令儀,陶白莉是她從藝以后的藝名。因為陶白莉的母親章曼蘋在懷著她的時候,曾在話劇《牛大王》中扮演一個叫“白莉”的小姐,夫婦倆故靈機一動,取此藝名。
演藝之路
陶白莉于1940年在張瑞芳主演的《火的洗禮》中首上銀幕。1957年,陶白莉從“上海人藝演員培養(yǎng)學館”畢業(yè)以后,就幸運地被北京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成蔭挑中,主演了她第一部的銀幕處女作《上海姑娘》。1957年到“文革”風暴來臨的1965年,整整長達八年的時間,陶白莉僅演了一部《上海姑娘》。1973年,陶白莉主演古典話劇《桃花扇》中的愛國名姬李香君。十年浩劫中,陶白莉被冷酷地趕出了福建省話劇團。1978年,陶白莉參演了由她父親執(zhí)導的《斗鱉》影片。隨后,她又演了電影〈小花》、《惡夢醒來是早晨》、《在這塊土地上》、《男人們和女人們》、《燃燒的婚紗》,還有電視劇《多情的小島》、《法律顧問》、《賭城迷夢》等等。
個人作品
執(zhí)導作品
2002年《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
陶白莉與《上海姑娘》
1957年,陶白莉從“上海人藝演員培養(yǎng)學館”畢業(yè)以后,就幸運地被北京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成蔭挑中,主演了她第一部的銀幕處女作《上海姑娘》。
影片初衷
這部影片是由著名作家張弦根據(jù)自己的小說《甲方代表》改編而成。擔任攝影的是北影“四大攝影師”之一的朱今明,導演成蔭當然也是北影著名的“四大導演”之一。與陶白莉一起主演的尚有著名的演員趙聯(lián)、秦文、黎鏗和杜澎等人。該片的主題是反映某大型建筑工地上新分配的幾位上海姑娘,能夠自覺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祖國的“主旋律”式電影。但其中也有通過工程質(zhì)量的問題,來批判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本位思想的一些情節(jié)。當時影片的外景地選在“武鋼”,邊體驗生活邊實地拍攝。在影片的風格上,導演躊躇滿志地力求拍出一部像蘇聯(lián)名片《生活的一課》那種風格的影片。
卷入“右派”
可是,1957年卻是一個特殊年份,那就是聲勢浩大的“大躍進”運動,正是在當年開始并在全國鋪天蓋地展開。同時,“反右派”運動也席卷而來。人們的言行稍有不慎,即被扣上一頂“右派”帽子,這頂帽子會令你肉體末亡,政治生命卻由此終結(jié)!渡虾9媚铩氛诤喡奈滗摴さ鼐o張拍攝,但不可避免的政治運動,卻全然不會顧及這些一門心思搞藝術(shù)的電影人。一旦一部普通的電影硬往殘酷的政治領(lǐng)域方面去生拉硬靠,其命運和結(jié)局往往是異常悲慘。該片的編劇張弦首當其沖地被扣上“右派”的帽子,制片主任戴浩也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了“右派”,這首先在電影攝制組、特別是主創(chuàng)人員的心理上,無形中投下了揮抹不去的陰影。成蔭拍片更是慎之又慎,雖然處處小心,時時留意,但有關(guān)方面仍指責該片為“歌頌了小資產(chǎn)階級的知識分子”。編導如履薄冰般地極力將影片中反官僚主義的情節(jié),盡量削弱、淡化,然而還是逃脫不了這部影片死刑的冷酷判決。
陶白莉飾演白玫
陶白莉扮演的女主角上海姑娘白玫,是一個畢業(yè)于名牌大學后,分配到國家重點建筑工地進行工作的年輕女性。她對待工作充滿激情,對于工程質(zhì)量的檢驗,更是認真負責,但是由于來自于大城市上海,起初青年技術(shù)員路野對她懷有偏見,但是白玫在工作上不怕艱苦的態(tài)度,改變和扭轉(zhuǎn)了他的成見,并使他由此對白玫產(chǎn)生了深深的愛戀。后來因為工程質(zhì)量問題,他們的愛情發(fā)生了風波,路野從失敗中認識到自己的盲目自信、主觀主義的錯誤。然而正當兩個人都急切地想向?qū)Ψ奖戆讗矍闀r,故事卻在這里結(jié)束了。影片的結(jié)局留給廣大觀眾是深深的品味。影片中白攻的工作責任感,所引發(fā)出同一些官僚作風的技術(shù)人員的一系列正面交鋒,表現(xiàn)得非常真實、可貴。可是這樣一位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新中國青年優(yōu)秀代表的銀幕形象,卻在當時被作為是“小資產(chǎn)階級的知識分子”而大加鞭撻,片中所必要的“反對官僚主義”的情節(jié),競成為影片中最為突出的一大罪狀。當時的陶白莉才21歲,她對此人物形象是全情投入的,塑造的這一角色也是成功的,然而對于突如其來的政治打擊,卻極度茫然,不知所措。當時陶白莉已與同校的校友陳健組合了自己的小家庭,可是新婚不久的丈夫卻被無情地打成了“右派”,接著自己的母親也被打成了“右派”,隨后,丈夫當京劇演員的妹妹也被打成了“右派”,一家三個人成為“右派”!渡虾9媚铩冯m說是幾經(jīng)修改,刪刪減減,在小范圍內(nèi)進行放映,但出于某種政治因素的統(tǒng)籌考慮,在后期制作時,硬是將彩色片,人為地加以技術(shù)處理而減退色彩,真有貽笑大方之感。1957年到“文革”風暴來臨的1965年,整整長達八年的時間,陶白莉就如此這般地僅演了一部《上海姑娘》。
陶白莉與《桃花扇》
陶白莉在分配到遠隔天涯的福建省話劇團的八年日子里,主演了一系列根據(jù)名著改編和新編的中外話劇。特別是當陶白莉?qū)⒁餮莨诺湓拕 短一ㄉ取分械膼蹏Ю钕憔龝r,她還特意提前跑回已調(diào)離上影去支援新廠武影的父母身邊,向他們報告這一喜訊,并從父母那里去虛心請教話劇舞臺表演上的“絕技”。
陶白莉與《斗鯊》
1978年,陶白莉參演了由她父親執(zhí)導的《斗鱉》這部影片!抖孵彙房德唬ㄌ瞻桌蝻棧┿y幕里女特務康曼情的陰險、狠毒與狡詐的心機,與演員本身形成一種強烈的反差與鮮明的對比。這是她與父親的第一次藝術(shù)合作,同時她精心刻畫的外表冷艷、詭計多端的女特務這一角色也極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