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蘇姓始祖蘇忿生蘇忿生【周】生卒年月不詳,周司寇,河南省博愛縣蘇家作村人。
蘇忿生是周武王時所任命的司寇(古代最高級別的司法長官),封于蘇,國于溫。因?yàn)樘K忿生在周國威信很高,所以又稱其為蘇子,所以古溫國又叫蘇子國。
古溫國的轄區(qū)有十二個:溫、原、絺、樊、隰、攢茅、向、盟、州、陘、聵、懷。這十二邑當(dāng)中,除了攢茅、聵屬于汲郡(今衛(wèi)輝市)之外,其余的都是河內(nèi)郡所轄的沁陽、博愛、濟(jì)源、孟縣、溫縣、武陟、修武的屬地。西周是蘇子國和蘇姓的重要發(fā)展時期。
蘇子國與周王朝的關(guān)系密切,蘇忿生擔(dān)任大司寇,掌管全國刑獄司法!渡袝·立政》載:“大司寇蘇公,效法謹(jǐn)慎,使各種法律規(guī)定用得適中,能長久在全國實(shí)施!蔽渫跛篮螅赏跫次,周公在告誡成王的《立政》篇中盛贊司寇蘇忿生。
因此,蘇忿生在朝威望及地位很高,有與周公、召公齊名的蘇公之稱。
到了春秋時期,奴隸主貴族的禮樂制度發(fā)生動搖,周天子的神圣地位受到挑戰(zhàn),尤其是周平王將國都從長安東遷洛陽后,古溫國與東周國都僅一河之隔,蘇國成為重要的王畿之地,其互相間的關(guān)系日益惡化,矛盾加劇。主要矛盾來自鄭國。鄭國國君姬發(fā)是周宣王的同父異母兄弟,初封在關(guān)中西周王畿之地,后鄭武公隨周平王東遷到洛陽,在新王畿建立鄭國,地域與蘇子國接壤。鄭國勢力不斷擴(kuò)張,不僅先后吞并了周邊的鄶、虢等國,還企圖擠掉蘇子國。
周平王去世,周桓王即位,在鄭莊公的脅迫下,周桓王擅自將蘇子國部分領(lǐng)地劃給鄭國,引起蘇子國與周王室不和。蘇子國與周王室和鄭國的矛盾的加深,使蘇子國不得不加強(qiáng)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夷狄的來往,以減少來自周國與鄭國的壓力。但是,蘇子國與夷狄的交往原則是:“不即于狄!奔,就,遷就,就是說蘇國并不一味遷就夷狄,于是引起了夷狄的不滿。
這種矛盾導(dǎo)致了夷狄的入侵!百夜昵铮覝鐪匾。”在夷狄入侵的時候,周王室又坐視不管,致使夷狄滅溫。
蘇忿生是華夏蘇姓第一人。蘇姓出于已姓,其源頭可以追溯到黃帝之裔高陽氏顓頊帝。據(jù)說顓頊之子稱,稱氏族居今河南東南的汝河地區(qū)。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吳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后任祝融。
祝融是古代掌管火種的首領(lǐng)之稱謂,代表著在氏族中的極高地位和權(quán)力。祝融氏黎有罪被誅,吳回繼任祝融。吳回之子陸終,陸終有六子,后分別發(fā)展為六個大部落,為六個姓族。陸終的長子樊,為已姓族,居于昆吾,史稱昆吾氏,為已姓。夏朝中期,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蘇,蘇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溫,古溫國的地域包括現(xiàn)在的焦作市、濟(jì)源市和新鄉(xiāng)市的一部分。公元前650年蘇國滅于狄。從帝顓頊,到祝融氏,到昆吾氏,到有蘇氏均不是以蘇作姓,只有到了蘇芬生,才第一次正式以蘇為姓,蘇忿生是蘇姓的第一人,被后人祭祀為蘇姓始祖。
《中國人名大辭典》載:“蘇忿生。周武王時司寇。能敬獄事。封于蘇!薄吨袊孛筠o典》在介紹蘇的時候說:“蘇,古國名。巳姓,夏殷時本封在臨漳縣西。蘇忿生為周司寇。國于溫!犊讉鳌贩奚鸀槲渫跛究堋7馓K園。”明確告訴我們,蘇忿生的家園叫蘇園,博愛縣蘇家作村《毋氏族譜》提供了蘇園的確切地點(diǎn)。《毋氏族譜》載,始祖“名賓古,宋朝真宗時在汴梁作官,因居大河(黃河)憂患,因事適河北(黃河北),欲卜地,以河內(nèi)地處山麓,非河南下洼者,比行至蘇家作村,有碣石云:u2018周司寇蘇忿生故園。唐朝儀鳳三年立。蘇家作村。u2019因相陰陽,北高亢則峣角難耕,惟此地折中焉,山水映帶,靈秀鐘毓,顯得可以居業(yè)。”從這個記載,清楚的記載了蘇園的位置和來歷。這說明,蘇園就是現(xiàn)今的河南博愛縣蘇家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