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鄒紹孟生于1895年9月6日(清光緒二十一年七月十八)。四川榮縣人,字慕陶。四川陸軍講武堂(熊克武時期)步兵科畢業(yè)。
1919年2月,考入四川陸軍講武堂。
1920年6月講武堂畢業(yè)后派任四川陸軍第6師(師長余際唐)第11旅(旅長向康衢)少尉見習(xí)官、中尉排長。
1923年5月調(diào)升第6師軍士學(xué)校上尉分隊長。
1925年4月改任四川陸軍第8師(師長向康衢)少校二等參謀。7月所部改編為川西北屯殖軍(司令田頌堯),改任獨立第1旅(旅長稅梯青)少校二等參謀。
1927年3月獨1旅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田頌堯)第6混成旅(旅長稅梯青),升任中校營長。
1928年10月所部改稱第29軍第1路(司令董宋珩)第1旅(兼旅長稅梯青),仍任中校營長。
1931年9月所部改稱第29軍第1師(師長董宋珩)第1旅(兼旅長稅梯青),仍任中校營長。
1932年12月調(diào)任第1旅(旅長呂康)中校參謀主任。
1934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一師第一旅中校參謀主任。
1935年10月所部改編為第124師(兼師長孫震)第6旅(旅長呂康),升任上校參謀主任。
1936年12月26日敘任陸軍步兵中校。
1937年8月升任第124師少將參謀長。
1937年9月,隨部隊出川奔赴抗日前線。
1938年3月15日,為臺兒莊戰(zhàn)役贏得準(zhǔn)備時間,奉命在山東省滕縣守城,抗擊日寇。部隊與敵激戰(zhàn)至17日,日軍集中火炮轟毀膝縣城垣多處,突入城內(nèi)。守城官兵奮勇抗擊,與敵浴血巷戰(zhàn)。下午5時許,守城師長王銘章將軍在發(fā)出決以死拼以報國家的最后電文之后,即于破城后的巷戰(zhàn)中,與參謀長趙渭濱將軍、鄒紹孟將軍同時壯烈殉國。他們死后,騰縣守軍僅剩下300人全部用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國民政府追認(rèn)為少將。
人物遺書
1938年3月上旬,日軍在鄒縣、兗州大量增兵。
中國軍隊于3月10日前后重新調(diào)整部署,加強(qiáng)防備。
122師師長王銘章被任命為川軍第41軍前方總指揮,指揮122、124兩個師。
時任124師參謀長的鄒紹孟,此時收到寄自樂山五通橋的家書,得知長子鄒汝寧成績“名列丙等”,甚為不安。3月11日夜,鄒紹孟伴著不時傳來的炮聲,在家書中寫道:“幼時均一味說誑,長成亦必?zé)o所成就,對國家社會無補,國家何須有此國民,家庭何須有此子弟。望汝凡事立志向上,存極盛競爭心,不可一味貪玩,不溫功課,以致每事均落人后,不知羞憤。因我身屬軍人,刻在前線抗戰(zhàn),萬一不幸以身殉職,完我軍人天職,則今后捍衛(wèi)國家與復(fù)興中華民族責(zé)任端在汝輩,而是否能肩此重任,則視汝等幼時之修養(yǎng)造詣如何。為盼。望汝細(xì)味此旨,不曉處請汝外祖父與汝解說,牢記勿忘!
在接下來幾天的滕縣之役中,王銘章壯烈殉國,參謀長鄒紹孟亦一同殉難。
據(jù)1938年3月22日《大公報》稱:“滕縣之役,守軍死事壯烈,……三百重傷兵互以彈炸死……我三千將士生還寥寥!
人物紀(jì)念
鄒紹孟的信寄到成都時,加蓋的郵戳日期為3月15日,幾天后,信送到了樂山五通橋鄒紹孟的岳父手里。此時,滕縣城破守城將士全部成仁的消息已傳遍大江南北。時任124師留守處處長楊光明專門將這封家書翻拍,沖洗數(shù)千張,贈予前來索要該信文本的人們。同年4月17日,成都《新新新聞》刊出了家書全文。家書的影印件還登上了當(dāng)時國內(nèi)唯一的畫報《良友》1938年第4期的扉頁。2009年7月7日是盧溝橋事變72周年紀(jì)念日。7日上午,臺兒莊滕縣保衛(wèi)戰(zhàn)鄒紹孟之遺腹子鄒汝祥來到建川博物館,將《滕縣保衛(wèi)戰(zhàn)英烈名單》、家書復(fù)制件捐贈給該館珍藏。據(jù)介紹,鄒紹孟家書原件在文革中焚毀,現(xiàn)存家書的老照片和高仿真復(fù)制件。這些抗戰(zhàn)史料將被陳列于建川博物館之川軍抗戰(zhàn)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