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公助(1923-2007)江蘇海門人,為王個簃先生哲嗣,名豫別署讓廬,為王個簃長子,上海工業(yè)大學教授,西泠印社社員,吳昌碩藝術研究會常任理事,中國美術協(xié)會上海分會會員等職,早年畢業(yè)于滬江大學。幼承庭訓,頗受藝術熏陶,抗日戰(zhàn)爭時期,毅然一身沖出孤島上海,輾轉奔赴渝州等地,求學謀生。
在重慶曾得當時在國立藝專潘天壽、徐悲鴻諸前輩的教益,建國后在蘇州工作,也堅持業(yè)余作畫,至八十年代初,提前退休,來滬日夕侍奉個簃老人。晨窗宵燈,亦揮寫不輟,親炙吳派藝術,于吳昌碩畫藝含茹漸深,而下筆亦稍得心應手矣。其畫風樸茂蒼勁,灑脫而重法度,于凝煉中尤注重整體筆墨氣勢,長於大筆抒寫,也善尺幅運思,平時更兼習石鼓漢碑。若論吳派藝術,積近百年之經(jīng)驗,名家輩出,未有止境,于大寫意花卉、蔬果、山水、人物,而至詩書畫印,四者融匯,均可作一新探求。
作品風格
公助畫多生辣野趣,有剛毅之氣,此多得之情性,非積學可必致。吳昌碩有言“ 苦鐵畫氣不畫形”,以“氣”求之,則可入其底蘊。公助畫正是重于此,亦可謂得“氣”者矣。公助曾于國內(nèi)多次舉辦書畫展覽,并隨個翁訪問日本、新加坡。曾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F(xiàn)為上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工業(yè)大學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