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希孟十月,父 親就去世了,由寡母文氏一手撫養(yǎng)成人。母親又對他寄寓了很大的希望。后來他和舅父文震孟一起念書,在當(dāng)時都負(fù)有盛名。姚希孟于萬歷四十七年中進(jìn)士,改庶吉士。他的老師劉一燝很器重他。天啟年間,震孟也考入翰林,甥舅并執(zhí)清議,名氣更是遠(yuǎn)播四方,但是,姚希孟的仕途并不得志,他和舅父文震孟被崔呈秀作為獻(xiàn)給魏忠賢的《天鑒錄》列為東林黨成員,遂削籍。后來,魏忠賢勢敗,他的黨徒倪文煥害怕受到株連,就派人送厚禮以求得解脫,被希孟知道而報官,可見希孟是一個很正直也很率真的人。
但是,也正是因為他近于迂的這種正直,使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受人排擠,崇禎年間,希孟與姚明恭主順天鄉(xiāng)試,有兩個武生冒籍而中試,在這件事中,群小惡希孟,而把責(zé)任都推在他的身上,被當(dāng)權(quán)者溫體仁等借機貶官,從詹事貶至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卒于崇禎中。
著作
母文氏卒后,蔬食三年,晝夜誦佛經(jīng)不止。著成《佛法金湯征文錄》十卷。他的著作除《文遠(yuǎn)集》外。還著有《公槐集》、《響玉集》、《棘門集》、《沆瀣集》、《循淪集》、《丹黃、松癭集》、《伽陵集》、《風(fēng)吟集》等。姚希孟的文風(fēng)和竟陵派,公安派頗為相似,率性自然,抒寫性靈。黃道周等人很欣賞他的文章。黃道周曾在《漳浦集》中寫道:“萬歷初年,閣臣鷙起,文章之道,復(fù)歸詞林,李大泌,姚吳門為之歸墟……予不及事大泌,雅交于吳門。下所為,霞蒸岳舉,文行宗表,無有先于吳門者矣。先生安步指辭,宏聲亮實,韓蒲州見之而有王佐之稱,劉南昌因之而有人龍之嘆!
明史
姚希孟,字孟長,吳縣人。生十月而孤,母文氏勵志鞠之。稍長,與舅文震孟同學(xué),并負(fù)時名。舉萬歷四十七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座主韓爌、館師劉一燝器之。兩人并執(zhí)政,遇大事多所咨決。
天啟初,震孟亦取上第,入翰林,甥舅并持清議,望益重。尋請假歸。四年冬還朝,趙南星、高攀龍等悉去位,黨禍大作,希孟郁郁不得志。其明年,以母喪歸。甫出都,給事中楊所修劾其為繆昌期死黨,遂削籍。魏忠賢敗,其黨倪文煥懼誅,使使持厚賄求解,希孟執(zhí)而鳴之官。
崇禎元年,起左贊善。歷右庶子,為日講官。三年秋,與諭德姚明恭主順天鄉(xiāng)試。有武生二人冒籍中式,給事中王猷論之,遂獲譴。希孟雅為東林所推。韓爌等定逆案,參其議。群小惡希孟,謀先之。及華允誠劾溫體仁、閔洪學(xué),兩人疑疏出希孟手,體仁遂借冒籍事修隙,擬旨覆試,黜兩生下所司,論考官罪,擬停俸半年。體仁意未慊,令再擬。希孟時已遷詹事,乃貶二秩為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尋移疾歸,家居二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