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林揚生于一九三二年,年輕時期即參加臺語劇團,在全臺灣巡回演出,之后陸續(xù)演出閩南語電視劇「心事誰人知」、「雪中蓮」等。一九九六年,導(dǎo)演萬仁籌拍攝「超級大國民」,故事敘述一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在多年牢獄生涯之后,拖著病弱身體,執(zhí)意尋找舊日難友的葬身之地,只因想親自向他上香贖罪。
本片是林揚第一次和萬仁合作的電影,同時也是林揚首度在電影里挑大梁。他認真投入,傳神地刻劃出角色在歷經(jīng)政治及人性壓迫后的抑郁和滄桑;片中的他一路上腳步顛簸,口中喃喃自語,神情木然,直到片尾在竹林里難友墓碑前,點起熒熒燭火后放聲痛哭,刻骨銘心的哀痛在哭聲中奔瀉,令觀眾動容。
林揚的這場哭戲,被視為「男人的眼淚」的經(jīng)典畫面之一,多年之后演藝圈依然津津樂道。
可惜的是,林揚在電影殺青后不久中風(fēng),不能行走,無法言語。當(dāng)年的金馬獎男主角獎項,兩個「老男人」角色競爭激烈,最后林揚險勝「女人四十」中難纏的公公喬洪,成為一九九六年的金馬獎影帝。然而已臥病在床的林揚無法親自上臺領(lǐng)獎,對大半生投注演藝工作的他而言非常遺憾。
隔年,金馬獎主辦單位特意安排萬仁推著坐輪椅的林揚上臺接受表揚,略補他的缺憾。但在那次上臺之后,林揚也就淡出舞臺,纏綿病榻,「超級大國民」竟成為他最后的作品。
林揚臥病的十年間,起先由太太照料,沒想到幾年之后太太反而先過世。萬仁經(jīng)常探望林揚,也常鼓舞他趕快復(fù)元再拍戲。但林揚病后落寞失意,不敵病魔侵擾,終未再回到演藝圈。
林揚的一兒一女全心安養(yǎng)父親至最后一刻,本來打算低調(diào)處理后事,不驚動臺北的故舊親友,只在臺南辦理告別式。但日前兒女在林揚靈前擲筊時,卻感知父親仍想向昔日老友表達告別之意,才致電萬仁告知父親的公祭日期。
林揚是誰,可能沒有人知道他是誰;當(dāng)年為他贏下金馬影帝的影片《超級大國民》也是知曉者寥寥。不過,在華語電影界,這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富含深厚思想性的佳作。
其他信息
作為臺灣新電影代表人物萬仁在90年代的代表作,《超級大國民》呈現(xiàn)出了一種壓抑的、個人化的“作者電影”的風(fēng)格。在該片之后,林揚沒有繼續(xù)出演任何電影,在本片之前,林揚也只是在一部低成本的合拍片《侯三》中露了一臉。整個履歷表上只有兩部電影的林揚,不愧為“流星”之首。
1995年打敗呼聲甚高的《女人四十》的喬宏拿下當(dāng)年第三十二屆臺灣金馬獎影帝寶座。之后隱退影壇。